第三章 遇(下) - 碧落传 - 不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碧落传 >

第三章 遇(下)

容恰安看看眼前这个笑容徐然,气质宁定,青色衣衫的人这个这个不停,他当然不是笨蛋,知道问题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

飞廉无奈地笑着摇头,“容大人,李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你当不知道,强抢民女逼其成婚,打伤无辜百姓你不去阻止。真不知你收了多少好处,居然在此地一手遮天,养出这等犯上之徒。”昨天和玄翎微服出去探访民情还是很有收获的。

“犯、犯上?”容恰安口吃,李辛自然是塞给他不少好处,不过他不以为李辛那个没什么胆子的家伙会有什么反心。他当年会选这么个人物就是因为他充其量就是个地方的土财,万一被上头抓到也不过是个贪污渎职之罪。

飞廉在边上忍笑忍得很辛苦,昨天晚上他们兄弟两人出去谈话,正好遇上那个被强抢的女孩逃出来,身后还追着整整一打的打手。偏偏那些打手不长眼,出言挑衅也就算了,居然打算连玄翎一起抢回府去,当即气昏头的太子殿下就拉着他上门“讲理”去了。这“讲理”的后果嘛――李家的打手在第二天都需要去找大夫接骨就是了。

“容恰安。”太子沉沉地开口了,“你知罪否?身为地方官员不以民为重,反而同地方豪绅勾结一气,陷民于水火。”略微顿了顿,似乎也想起了这位容大人的亲属关系,口气不由更加不满,“我记得明武王还在父皇面前说过你大事不成小事糊涂,怎么竟然是真的这么糊涂。”身为明武王的侄子,这个容恰安似乎也不怎么得明武王的欢心,在地方政府擅自做主因着明武王的关系成为官员后那位明武王曾经在朝堂之上直接说他不怎么样,列帝倒以为明武王是不愿意被人误会,笑笑不以为然。现在看来似乎还真和他说的一样。

“这……这……”容恰安的汗水这下能当成洗澡水了。

飞廉将茶碗轻放在桌上,玄翎说得有些严重,那个李辛平日里也不过是霸道了一些,蛮横了一些,真正闹出人命的事情还是没有的。不过既然惹到了当朝太子头上,还想安生吗。

容恰安后悔得直想打自己嘴巴子。自己竟然在太子面前说他是暴徒,现在这都把明武王牵扯出来了……

让他倍感沉重的室内响起了玄翎平稳的声音,“本来想等我离开后让别人来处理的,既然你都来了,我也不能让你失望不是。好了,自己去本地御令司说吧。”

御令司是京城御令派往各地的监督处的名称,在职务上直接受命于京城,不受地方官员的节制。一旦官员有所问题也都是交由此司调查,而一旦被交到那里,基本上不死也要脱层皮。那就是说,他的官算是做到头了,不止如此,恐怕还有清算在等着他呢。就不知那个向来严苛的叔叔会如何想。联想到这一点的他都不觉得御令司是个坏地方了。当下用颤抖着的语调说了一声是,然后一步一虚地挪了出去。

等到几乎虚软的容大人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飞廉叹道,“这位容大人送的茶倒是好茶,看来很是做过一番功夫。”

玄翎看了看自己那碗没有动过的茶汤,汤色明亮,香气清新,入口微微带点苦涩的沁凉,确实是好茶。

“你喜欢?这里街上就有买,等到新茶的时候味道更好。”玄翎此刻的心情似乎好上一些,不时东拉西扯些有的没的。

在列帝的子女中,十几年的岁月中玄翎就是最大的那个,现在上面突然多出一个兄长来,在初次的相识之后玄翎对他总有一种下意识的信任和依赖。这在玄翎的认知里还是第一次,他自己没有意识到,飞廉看在眼里,没有点出来。

看着玄翎一张一合的嘴,他有点笑不出来的感觉,若是真的如莫重颜所说,眼前这人明明就是到了关键的时刻,偏偏还不肯安静休养度过难关,而是要劳心劳力。那边的几个又不安分,据传回来的消息说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进入了人间,恐怕――

“有在听我说话吗?”玄翎眼睁睁看着对面那人的眼神越来越飘散,不由地和先前叫他的琉枢的心情非常类似。

飞廉回过神,看着那双漂亮眼睛明显的不满感到很是好笑,敢问太子殿下您都几岁了,要是嘟起嘴巴来大概比琉枢大不了多少吧。

飞廉眼中的笑意明显让玄翎明白过来他的表情看在别人眼里有多么……

“哼。”端起茶碗喝茶,玄翎整个人从上到下都在说我很生气。

“呵呵。”飞廉索性笑出声来,眉眼弯弯异常温和。

还是和以前一样,在他面前玄翎永远都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只是现在担在这孩子身上的担子太重也太难,不知道他还不能不能消去那双深蓝色眼瞳中的疲惫。莫名想起同样一双眼睛中的寒意,那是凝结自上古混沌的冷寒彻骨,无心无情的上古诸神的虚无之瞳……

回过神来却看到玄翎咳嗽了一声正襟危坐,不管远看近看都是标准的太子的仪容。

飞廉心头一软,也不再闹他,看看天色嘱咐道,“两个时辰后就要出发了,太子殿下还是抓紧时间休息吧。”

两个时辰后玄翎再度踏上行程时,经过短暂的休息后精神好了很多。

巡天礼看似轻松,实则耗费诸多精神。他们在路上的速度扣除了休息的时间一点也不慢,在各郡的主城里待上一两天,也大多是在休息中度过的,接受当地负责法令和官员监督的御令司官员的求见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北琉和南秦王朝中,两个王朝很神奇地应用了同一套名称的官员体系。到底是谁把谁的照搬了,历经了几百年时间的岁月早就没有人能弄明白,两方面喜爱考究历史的官员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