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进京述职 - 什么三国?没有三国了! - 我本山中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5章进京述职

光和五年,春的气息愈发浓郁,大地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刘备在广宁县令的职位上已然稳坐三年,此时,正是他前往京城述职的时刻,这一去,或许能为他的仕途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他深知,此次进京,绝非仅仅是一次例行公事的述职,而是一次难得的展现自我的契机,一次极有可能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

刘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心思缜密、深思熟虑的人。在决定前往京城之前,他早已派遣简雍前往洛阳,打点各方关系。而对于这次进京之行,刘备更是煞费苦心,精心筹备了一份厚礼——数百匹精壮无比的宝马。这其中的每一匹马,都花费了他大量的心血去挑选。这些宝马个个身姿矫健,皮毛光亮,四蹄生风,仿佛随时都能奔腾千里。

它们不仅是刘备对皇帝的深深敬意,更是他智慧与策略的生动体现。刘备满怀期待地希望,通过这些宝马,能够赢得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从而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一行人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历时半个多月终于抵达了繁华热闹的洛阳城。

简雍,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此时早已在洛阳城中等候多时。他办事向来周到细致,不仅妥善的安排好了刘备一行人的舒适住宿,还提前精心打点好了一切事宜,确保刘备能够顺利的达成此行的目的。

简雍在见到刘备时,脸上洋溢出了发自内心的热情洋溢的笑容,犹如春日暖阳一般温暖人心:“主公,您终于到了。放心吧,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只等您的大驾光临了。”

刘备微笑着微微点头,对简雍的安排深感满意。他深知,只要有简雍在,许多棘手之事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数日之后,在简雍的一番精心安排之下,刘备在张让位于洛阳城郊的一处颇为奢华的私家庄园之内私下拜会了这位号称是十常侍之首的宦官。

张让此人,乃是皇帝刘宏身边的大红人,作为皇帝刘宏身边最亲近的宦官,他的一言一行,都极有可能影响到皇帝的重大决策。他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改变整个朝堂的局势。

刘备此次前来,特意为张让等宦官们准备了稀世珠宝、黄金古董等名贵之物。这些宝物,有的来自西域,有的出自域外,还有的是匈奴王子於夫罗特意送给他。它们的价值无法估量,但刘备并不在意。他知道,这些宝物只是他用来打通关节的工具,只要能达到目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他也不求这些宦官们能帮到自己什么,只要他们不给自己在陛下面前上眼药,甚至特意给自己帮倒忙、拖后腿就可以了。

而且他还特意为皇帝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希望通过张让献于陛下。这些礼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全部价值连城。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数百匹雄壮的战马。这些战马,每一匹都是万里挑一的良驹,它们的毛发如同锦缎般光滑,蹄子犹如银盘般闪亮,嘶鸣声如同龙吟般清脆。刘备知道,这样的骏马,对于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他深知,只有得到皇帝的认可,才能真正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而这些宝马,就是他打开皇帝心扉的钥匙。他相信,当皇帝看到这些宝马时,一定会对他另眼相看。

刘备深知,要想在朝廷中稳稳立足,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出众的才华,更需要懂得如何巧妙地运用权谋。他明白,张让虽然是个宦官,但他的势力不容小觑。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那么自己的仕途将会一帆风顺。因此,他不惜花费重金,只为博得张让一笑。

张让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刘备送与他的珍宝,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他作为久居高位之人,自然深知这些宝物的非凡价值,回想起之前简雍那个有趣的小子特意托他献于陛下的两千万钱买官钱以及剩下的那特意准备两千万钱的保密钱,以及言语间透露出的想让刘备再进一步的意思,也立刻明白了刘备的深刻用意。保密钱,真是难为这几个小子了,竟然能琢磨出这么个有趣名头。这样便可以既得到买官的实惠又不至于被士林所不容。不过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这位陛下势必会欣然同意并好好配合的。

想到这里,张让微笑着点了点头,欣然接受了礼物,对刘备说道:“刘县令,你的一番美意,杂家已然收到。放心吧,杂家一定会在陛下面前为你多多美言几句的。”

刘备听后,心中大喜,连忙拜谢道:“多谢大人成全!小子感激不尽!”

张让微微点头,然后挥了挥手,示意刘备退下。刘备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缓缓退出房间。

回到住处,刘备心情大好。他知道,有了张让等人的帮助,自己在仕途上的进步将会更加的顺利。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在这个世道中立足,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人脉。于是,他开始积极结交各路豪杰,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而另一边,张让悄悄的则将刘备送来的珍宝、战马全部都呈献给了皇帝。皇帝看到这眼前堆积如山的宝物以及马厩中那些个欢腾的战马顿时龙颜大悦,对刘备的好感瞬间翻着倍的增长!

之后,张让在皇帝面前悄悄的诉说了刘备的买官请求,甚至还有那匪夷所思的保密钱,更是让皇帝刘宏这位有些贪财的皇帝感到莫名的舒心,看看这才是会来事的好官啊!看在这些礼物的面子上,就勉强给这小子升个官吧。刘宏站在舆图面前,思绪良久,最终将目光定在了常山国之上:“要不就让这个有趣的小子做一任常山国国相吧!”

不久之后,一位小太监匆匆而来,传诏给刘备,让他做好准备随时觐见。皇帝即将在宣室私下召见于他。

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洛阳城的皇宫之上,给这座宏伟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刘备身穿华丽而庄重的朝服,头戴进贤冠,这顶帽子造型独特,设计精美,充分展现出他的儒雅风度。腰间系着一条精美的玉带,这条玉带由上等玉石制成,质地温润细腻,散发出淡淡的光芒,与刘备的气质相得益彰。他手持笏板,步履沉稳地穿过一道道宫门,每一步都充满了自信和坚定。这些宫门犹如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荣耀。刘备一路走来,心情复杂,既有紧张又有期待。最终,他来到了皇帝刘宏的御前。

皇帝刘宏坐在龙椅之上,身后是一幅巨大的龙凤呈祥图。那图中的龙凤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腾空而起,翱翔天际。两侧是手持金瓜、斧钺的侍卫,他们个个神情肃穆,气势威严,使得整个气氛庄重而肃穆。刘备在距离龙椅数丈之外停下脚步,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臣,刘备,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

刘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皇帝刘宏微微颔首,示意刘备平身。他的目光如炬,落在刘备身上,眼中带着些许审视和期待。此时的刘宏也在心中暗自思忖:这刘备也是个人物啊!之前他在广宁勉力收拾残局,颇有政绩,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但愿他能为朕分忧解难,为这大汉江山贡献力量。

“平身吧,玄德。朕听闻你在广宁成功地安抚好了地方,花费了一番心血,也算得上是颇有政绩。今日一见,果然不错。”

刘宏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刘备站起身来,态度恭敬,但不失从容:“陛下过誉了,臣不过是恪尽职守,为陛下分忧而已。”

刘宏点了点头,他对刘备的谦逊感到满意:“朕知道你此次进京,除了述职,还给朕带来了些礼物。你进献的宝马朕已经收到了。确实不错,每一匹都算得上是千里挑一的良驹。玄德,你有心了。”

刘备微微一笑,回答道:“陛下明鉴,臣素闻陛下爱马,所以才特意挑选了一些宝马进献,以聊表一番臣对陛下的忠心罢了。”

刘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他对刘备的机智和周到感到赞赏:“你的礼物,朕很喜欢。朕也听说你在广宁推行仁政,减轻赋税,鼓励农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刘备谦虚地回答:“陛下,这些都是臣应尽的本分,臣不敢居功。”

刘宏对刘备的谦逊和机智感到满意,他心下决定,给刘备一个机会。他之前已经私下接受了刘备的四千万钱,绝口不提刘备买官之事,但在心中已经对刘备充满了好感。他觉得刘备不仅忠心可嘉,而且勇于任事,是个可造之材。刘宏心中暗自感慨:外面的那些个臣子们要是有刘备这么懂事该多好啊!这大汉江山,正需要像刘备这样既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人来辅佐朕。

刘宏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刘备面前,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玄德,朕看你是个人才,又是宗室子弟,这汉家天下终归还是需要你我这样的宗室来操持的。现在,朕决定升你为常山国国相,希望你能够继续勤勤勉勉,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刘备心中一喜,但表面上依旧保持着恭敬,他微微躬身,语气诚恳地说道:“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陛下所托。”

刘宏看着眼前这个一脸忠诚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轻轻拍了拍刘备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朕相信你。朕也期待你在常山国的表现。”

随后,刘宏又与刘备聊了一些关于国家大事方面的问题。从军事到政治,从民生到外交,刘备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的回答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才能和见识。每一次回答,都让刘宏不禁暗自点头,对刘备的印象越来越好。

最后,刘宏微笑着对刘备说:“爱卿所言甚是有理。朕希望你能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为大汉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备连忙跪地谢恩,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辜负皇帝的期望。这次会面结束后,刘备离开了皇宫,心情格外激动。他深知此次被任命为常山国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翌日的大朝会之上,气氛庄严肃穆。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个个身着朝服,神情庄重。他们整齐地站立着,宛如一片茂密的森林,给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感觉。刘备站在殿外默默等候着,他身姿挺拔,气质不凡,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但却丝毫不引人注目。

皇帝刘宏高坐龙椅之上,威严无比。他的身影高大而威猛,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他的目光扫视着朝堂之下,每一个臣子都感受到了他的威严和权势。

朝会开始,众臣纷纷上奏,讨论着国家大事。有的臣子提出了提高农税,以增加朝廷收入;有的臣子则关注军事防御,呼吁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御力量;甚至还有弃边內守,以减少开支的;还有的臣子则关注流民问题,提议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刘备时而倾听,时而思考。他的表情专注而认真,仔细聆听着每一个臣子的发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似乎在分析和评估每一个建议的可行性。时而欢喜,时而愤怒。。。

不久之后刘备被宣入殿,皇帝开始在朝臣面前考校刘备。

当皇帝问到刘备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时,刘备从容不迫地回答。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言辞恳切,观点独到。他指出了当前局势下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他的回答得到了皇帝和朝臣的认可,众人纷纷对刘备投来赞许的目光。

刘备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展现出了沉稳的风范,既有深厚的学识又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观点不仅考虑到了当下的实际情况,还兼顾了长远的发展。他的才华和见识让人折服,成为了朝堂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最终,刘备通过考校,在皇帝特许不必买官之后,在朝臣们的注视之下,刘备被赐予常山国国相的官职,并在刘宏的赞许中退出了大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觐见,更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