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下陷阱 - 玉殿春 - 写手阿星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玉殿春 >

设下陷阱

设下陷阱

“娘娘,进屋里吧,入了秋风紧,仔细沾了这寒气。”扶缨打断晏清的沉思,将手里的狐裘披到她的肩头。

“大约是年纪大了,”晏清笑了笑,脸色却有些苍白,“所以总爱想起过去的事儿……”

“我的娘娘,您正值芳华,哪里来的年纪大这样的话。”扶缨笑道。

因为风寒反复,总不见好,晏清除了宜春苑里走一走,多数时候都只在仁寿宫里,朝事就更不过问了。

入冬之后天气会愈发寒冷干燥,扶缨担忧之下便建议她到绣岭的汤泉宫去养病。

绣岭在京郊,距帝京有约三十余里的路程,自古地热不绝,汤泉宫里的汤池终年热气不散,以至于整个绣岭便是在冬日里,草木也不会凋零,满山翠色,这才有了“绣岭”这个名字。

“也好,”晏清淡淡答,“朝中有内阁主持,陛下身边又有慈懿太后,左右我就是个闲人。”

赵元知道消息后虽然不舍,但想着汤泉宫那边温暖如春,晏清去了病自然好得快些。

“娘娘安心休养,朕会跟着江先生好好读书,不叫娘娘担心。”

忽然听到他口中提到江惟仁,晏清微微皱眉,下一瞬又恢复了寻常的神情,让人无暇看破。

晏清此次前往汤泉宫,身边就带了几个贴身的侍婢,反正行宫那边又不缺伺候的宫人。

倒是赵元不放心,特意让北衙禁军里神威营的中郎将叶绍南,领禁军亲自护送,并在晏清返京前留在汤泉宫戍守,确保圣懿太后的安危。

去了汤泉宫,晏清的病果然渐渐有了好转,借着绣岭的地热,汤泉宫里不仅庭院修得秀丽,树木繁盛,更建了一座殿宇。

殿宇里头养着各式盆景花卉,严冬里别处都是大雪纷纷,可在这汤泉行宫的花房里,被花匠们精心养出的花木簇拥着,如同置身春日,仿佛连时间都停滞了。

这一待,倒不想走了。

等开了春,京里传来消息,说是崇宁长公主回京了。

崇宁长公主是世宗的嫡女,先帝的妹妹,如今的皇帝赵元也要正经叫一声姑妈。

世宗一共两位公主,当初北契来犯时签定了合约,送了庶出的寿安公主北上和亲,这位崇宁公主则嫁给了齐国公穆家的次子穆修林,后来这穆修林镇守淄东,长公主也跟着去了淄东。

这不,近十年了,才回一次京。

当初晏清嫁进英王府时,崇宁还未随夫离京,姑嫂两人还算亲近,崇宁的性子虽有些骄纵任性,可对晏清这位嫂嫂还算恭敬有加。

崇宁长公主进宫拜见两位太后和陛下,才知道圣懿太后早已去了汤泉宫养病,好在汤泉宫倒是离京不远,晏清去的时候未定归期,瞧着是不像要回京的样子,崇宁长公主索性就直接赶去了汤泉宫。

崇宁长公主嫁为人妇也好些年了,如今盘着高髻,衣裙也以深色为主,端庄华贵与她长公主的尊崇身份正相得益彰,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灵动跳脱的小姑娘了。

多年不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平日里晏清极少饮酒,这次晚膳时还是陪着长公主小酌了几杯。

淄东出好酒,那酒还是崇宁千里带回京的,酒倒是不烈,但颇有些后劲,虽然确实是好酒,晏清也不敢多饮。

“还记得那是成化二十四年,我离京前去与嫂嫂和三哥辞别,”故人相逢,聊得最多的自然是旧事,崇宁长公主语气一滞,哽咽道,“不曾想,竟是最后一面……”

晏清神情也一黯,但凡在她面前提到先帝赵淳,她都无法装得风轻云淡。

见惹出晏清的伤怀,崇宁忙道:“瞧我,说这些做什么。”

瞧了瞧晏清的样子,崇宁忙扯开话题,“我前日入宫见了陛下,险些要认不出了,我离京时陛下不过三岁,如今已经长成少年了。”

晏清这才缓缓笑了起来,叹道:“是啊,他身量长得快,又是九五之尊,心智要比寻常家孩子成熟得早,性子也越来越稳重了,往后想来不会辜负先帝的期望。”

“这都是两位太后教导有方,”崇宁想了想,又道,“还有元辅江先生,江先生不愧是谋国之臣,嘉佑元年北契直抵帝京,那般危急关头,还是江先生临危不惧,力挽狂澜,有江先生这样的能臣辅弼,陛下往后自然是流芳万年的明君。”

晏清没有答话,只低头抿了一口酒,崇宁出嫁了这么多年,性子转了许多,从前她直来直往,哪里会说这么多恭维的话。

人终究抵不过时间,任谁都会变。

“说起这元辅江先生啊,”崇宁又缓缓道,“自他发妻去世,如今已有四五年了吧,江先生不仅没有迎娶继室,府中更是连个侍妾都没有,他为国操劳,可这般年纪身后竟尚无子息……”

晏清闻言一愣,江惟仁的确到如今还孤身一人,他是家中独子,可膝下空虚,他如今三十有二了。

京中倒是有许多传言,都说的是江大人对发妻的爱太过深切,所以在爱妻离世后不愿再另娶他人。

“娘娘,”崇宁瞧了瞧她的神色,“江先生国事缠身,或许无暇料理私事,可他有功于社稷,您与慈懿太后是否该多体恤一些?”

“你这是什么意思?”晏清皱眉问道。

“三嫂,既聊到了这里,我也不跟您兜圈子了。”

崇宁笑了笑,“您也知道,我那还有位小姑子,也就是国公的那位幺女,她如今也到了待嫁的年纪,家中长辈为了她的婚事也是操碎了心,这不,我回京后公婆就提了此事,让我进宫替国公府求圣懿太后做主……”

话说到这里,晏清再糊涂也听明白了,她轻轻放下酒盏问:“你们国公府,竟想将那位小姐嫁给元辅江大人?”

崇宁点着头道:“若论家门府第,国公家嫡小姐的身份也不算辱没了江大人,若论人才,我那位小姑,那也是京中出了名的才貌双全,江大人就算再思念发妻,总归不会真的永不他娶吧?”

“若我记得不错,你们国公府那位小姐如今年方二八,与元辅大人的年岁可差了十多岁……”

以国公府的门第,又是嫡出的小姐,要找个家世相当,年纪相仿的夫婿有何难的。

江惟仁不仅年纪长了那穆小姐十余岁,而且还曾有一位已故的发妻,元辅虽然是位高权重,可国公府是世袭的爵位,世代的勋贵,穆家用得着巴结江惟仁到这个地步么?

“年岁相差倒不是什么大事,娘娘想啊,元辅大人不光是百官之首,有经世之才,就说江先生的相貌气度,京中那些个世家子弟里,又有几个比得上,让那些待嫁的小姐们自己来选,怕也是求之不得。”

晏清听完冷冷一笑,崇宁说得不假,江惟仁家世虽不好,可那身皮囊却生得好,何时又缺过桃花,什么时候都招姑娘家的喜欢。

当年那个花魁顾玉倾,在曲江的清波楼里看了他一首诗后便倾了心,后来分明已经成了太子的宠姬,却还暗中为江惟仁传递消息,可见元辅大人多能蛊惑人心。

再凭着他如今的权势地位,若要续弦,有的是年轻女子想嫁。

“这个主我做不了,”她摇了摇头,对着崇宁道,“江大人是内阁首揆,执掌国政,又被尊为元辅,有先帝加的太傅之衔。若他真心求娶,天下谁也拦不住,可若他无此心,我这个太后又怎么能强加姻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