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成亲
他已成亲
因为晏夫人的去世,晏清要守孝,和沈注的婚事便耽搁了下来。
儿子与夫人接连去世,在这样连番的打击之下,晏永年也随之病倒了,世宗下旨让宫里的太医来给他诊病开方,可他的病哪里是在体肤,是心中的郁结罢了,所以直到小半年后,病情才见好。
要不是还需照料父亲,晏清觉得自己早就垮了,不敢去想晏澜,也不敢想母亲,只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海中漂泊着的一条孤舟,命运是海上的怒风暴雨,她只能撑着最后一口气,随着命运飘零。
最难受的一刻,是某一天的黄昏,父亲坐在檐下的躺椅里,忽然低声对她道:“囡囡,从今往后咱们要相依为命了。”
那一刻觉得心里的悲伤像巨浪一样打下来,叫她几乎要支撑不住,耳畔是父亲低叹的声音,“清儿,爹爹如今惟愿你能平安顺遂,除此再无他求。”
她又何尝不是,只愿父亲能身体康健,此外已再无他念。
病虽然渐渐调理好了,可晏阁老如今神思不济,精神头已大不如前,在朝堂上苦苦支撑,力不从心。
晏清一度想劝父亲不要再管朝中之事了,晏永年却反复道:“再等一等,等爹将一切都安排好。”
晏清并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样的打算,晏永年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斗过蔡雍,他这样的年纪,本来不该留恋权位,可他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曾经跟随过自己的那一帮院党做打算,尤其是要为沈注打算。
这自然是为了晏清。
成化二十一年的秋天,晏永年举荐沈注执掌兵部,世宗如他所荐,擢沈注为兵部尚书,随后晏永年辞官致仕。
从此院党凋敝,朝中蔡党一家独大,再无对手。
到了这一年的深秋,晏阁老的病情又有了反复,帝京气候寒冷干燥,晏永年便决定带着女儿回乡养病,等晏清替母亲守完了孝,再回京置办婚嫁之礼。
这也是时隔五年之后,晏清再次回到江陵。
晏永年自回到江陵之后,闭门谢客,只静心清养,江陵那些想登门拜访的人最后通通被拒之门外。
江陵地方小,便是不出门,有些消息也能传到耳中,比如,江陵的学正江大人成了亲,而他那位妻子的容貌远近闻名。
晏永年当然知道了,起初他担心女儿会难受,可晏清在他面前时,神色如常,仿佛对此毫不在意。
虽远在江陵,可江惟仁一早就听闻了晏阁老致仕的消息,当然也知道了沈注如今已是堂堂兵部尚书。
如此年纪,已是朝中二品大员,往后的前程自不用提。
这似乎,印证了当初自己那个决定是正确的……
那时候他已经娶了妻,时芳是个好姑娘,嫁入江家后,便一直替他侍奉母亲,勤俭恭敬,挑不出任何错来。
能得妻如此,说起来是他的福气。
秋末的时候,晏阁老竟然回了江陵,说是回乡养病。
哪怕已经致仕,可以晏阁老在朝中威望,江陵各级的官员又赶着想去拜访,算起来,江惟仁与晏家交厚,可这样的时候,他并没有去递帖子登门。
因为心里明白,无论是阁老,还是另一个人,都不会想见到自己的。
不久后,有一位他从前的故人途径江陵,知道他如今身居江陵,便特意前来拜访。
那人便是他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时的同僚,赵殊。
赵殊带来这一两年里朝中的消息,比起江惟仁,他的前程可谓一片坦途,当初自翰林院时就被选为太子的侍讲,后来得了太子的信任,又得到蔡雍的赏识,如今身居要职。
他此番出京,就是受太子暗中所托。
太子沉迷于问道,东宫里养了一批方士,那些方士多擅长扶鸾术,以此来占卜未来之事。可如今世宗年纪大了,喜怒无常,那些个方士扶鸾的结果常常有误,太子便遣赵殊暗中到江南等地寻找新的方士。
“那你此行可有收获?”江惟仁问他。
赵殊摇头,他一路所见的那些方士,坑蒙拐骗的不少,真正有本事的一个都没有。
“我说江廷琛,当初你眼高于顶,连顾姑娘那样的绝色也不放在眼里,我就打量着你不知会蹉跎到几时,没想到,刚回江陵就娶了妻。”赵殊对他打趣。
当初曲江之畔,顾玉倾倒是与两人有一番渊源,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江惟仁不领那份心意,赵殊却对顾玉倾念念不忘。
“你可知道,自你走后,顾姑娘就入了东宫,”赵殊压低了声音对他道,“她从前虽然是那样的身份,可奈何太子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如今连蔡首辅,也不得不对她奉迎一二,指望着她能在太子殿下那儿进些美言。”
说着,赵殊放下了杯盏,对着江惟仁正色道:“廷琛,这江陵虽然是你的故乡,可以你的才华志向,不该屈居于此,你就没有想过重新入京?”
“重新入京……”江惟仁喃喃道,思索着一般。
“良禽择木而栖,你若有心,我大可以向蔡首辅引荐你。当初你说到底是为了晏阁老家公子才落得如此地步,可晏阁老以及那帮院党,哪个又曾出来为你说话,首辅大人爱才,你若有心弃暗投明,不说能受他看重,至少是有机会回京的。”
江惟仁低着头,缓缓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不是没有道理……”
赵殊在江陵留了两日,临走前,江惟仁对他道:“前日你不是说没有找到擅长扶鸾术的方士么,我这儿倒是有个人选。”
他说的那人,名叫程祁玉,也是江陵人士,名声虽不大,可本事却真有几分。
赵殊一直无所获,为了交差,便将程祁玉带回了京中,过了不久,还真得到了太子的赏识,不仅特特为他修建了道观,每日也必会找他前来扶鸾,对他的话听之任之。
为此对赵殊也大加封赏,赵殊想着江惟仁替自己解了这个急,不仅自己在蔡雍那儿引荐他,更是不惜拿银子去打点了蔡雍的长子蔡荃。
如今蔡雍年事已高,朝中的事,多数都让儿子来为自己分担,蔡荃如今还掌着吏部,没多久,江惟仁就被擢升为了江陵府的参政。
五品的参政每年要入京述职,在赵殊穿针引线之下,江惟仁有机会见到了首辅蔡大人。
外界对江惟仁具体是如何奉迎首辅大人的所知不详,只知是在那之后,他开始逐渐被蔡首辅所赏识,外头都传,他是靠着贬损昔日的恩师晏阁老,来讨取蔡雍的欢心。
他在朝中众人的眼中,也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能攀上蔡首辅,等江惟仁回到江陵,自然再没有人敢如从前那般轻视他。
京中的消息也传到了晏府中,连晏阁老身边的老管家都忿忿骂道:“如今蔡雍要对付朝中那些曾经跟随老爷您的大臣,听闻江惟仁供了好些事情出来,正好让他们找到了由头,从前倒没看出,他竟是个这般无耻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