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来自远方 - 怎么又是你 - 爱荔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怎么又是你 >

☆、他并非来自远方

故事的源头,要追溯到司誉辰的大学时期。

那是一堂令他永生难忘的课。

行为学概论本是他为凑学分而加选的一堂课,每次上课大多都是教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地讲,他在台下敲代码,偶尔抬起头来看教授一眼,看看课讲到了哪里。教授脾气太好,念在他是跳级上来的,除了不太听讲之外也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他待在这里。

那堂课教授讲到组织行为概论,讲了一些课本之外的东西。他拿起笔,在正中间的黑板上画下一个二乘二的表格,摸着花白的胡子笑一笑,“你们有谁听过‘周哈里窗’这个模型吗?能上来解释的有额外加分,照着搜索引擎读的不算。”

司誉辰方才遇到了一个难搞的BUG,正纳闷着怎么解,抬头朝着黑板张望一眼,起了兴趣,合上笔记本支起右手臂撑着脑袋。

教授在左上角的窗格上方写道:我知。左边写道:你知。

在右上角的窗格上方写道:我不知。

在左下角的窗格右边写道:你不知。

“这就是‘周哈里窗’的基本要件。它分为四个范畴,其中左上角这个,我知你知的区域,叫做‘公众我’,即为你展现在外,别人也看在眼里的这个你。右上角这个,我不知你知的区域,叫做‘背脊我’,是你自己未曾察觉,却在别人眼中清楚展现的你。左下角这个,我知你不知的区域,叫做‘隐藏我’,即为你未曾展现在他人面前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右下角这个,我不知你不知的区域,叫做‘潜在我’,即为自己有待开发的某些潜能,或者某种特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普通人只发挥了其潜在智能的10%。结合这个模型,也就是‘潜在我’的部分还有极大的潜能可以挖掘。一人千面,你敢说你真正了解自己么?”

乍听下来,这仿佛就是老教授每节课必备的扯淡时间中平凡无奇的一次,他不知怎地就这样记在了心里。他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计算机系深入发展,而是选择了国内一所大学里的新兴交叉学科“计算机生物学”。

与为人所熟知的“生物信息学”不同,它虽然也是生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而成的学科,但生物信息学强调的是利用信息学技术采集、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的信息,进行归整与统计。而计算机生物学,则是将生物对于外界的反馈信息编作一段一段的代码,重新打乱组合,进行分析。

从研究生到博士的在读期间,他与他的团队研究的课题几乎都不离“用计算机科学的采样方式进行人脑潜能的开发”。

《FEVER》纯属偶然。

司誉辰的团队在业界小有名气,于是,便有各种各样的人找上门来与他们合作。饭淇淋团队也是其中之一。是的,饭淇淋是个团队,并不是单一的人。起初听闻这个秘密的时候,团队里身为饭淇淋粉丝的两个小伙子目瞪口呆,盯着饭淇淋团队的负责人久久说不出话。

饭淇淋团队也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团队,他们有向各个相关行业伸展枝蔓的野心。《FEVER》是他们尝试的第一个项目,他们有意愿聘请司誉辰的团队作为技术顾问,开发一款运用VR技术的、将虚拟与现实高度结合的游戏。

目前国内的虚拟现实技术并没有达到饭淇淋要求的水准,司誉辰的团队中有一批人本身是从电子科技工程方面出身,虽说在VR方面有所研究,掌握的技术却也不是国内顶尖。饭淇淋之所以选择他们,是看中了他们的研究方向。

人脑具有无限潜力,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

FEVER在成为一本小说之前,首先决定的是做成一款游戏。这款游戏在获取权限之后能够根据玩家展现出来的意识表现选择事先预设好的故事剧情中适合该玩家的剧情风格,开始游戏。

最开始测试的版本只有PVE(PlayerVSEnvironment)模式,在第二次的测试中,加入了PVP(PlayerVSPlayer)模式。饭淇淋团队的愿景,是将FEVER做成一款让不同玩家互相交流创生故事线的大型线上模拟游戏。

于是每个人在进入游戏之后会领取相应的任务,获取基础技能与特殊技能。

在获得授权之后,收集人们溢出体表之外的意识,将这些意识以代码的方式呈现,再进行组合推断,此为【读心术】。

还有一些技能的原理是将这些意识代码进行二次编写,模拟出适应游戏内部环境的“意识造物”,让玩家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那样的感觉,以达成某些特殊效果,如【换装】、【隐匿】、【臂力增强】等等。

司誉辰是负责第二次内测版本的测试人员。因为这款游戏仍未达到能够面向玩家的程度,世界观的架构也没有非常完善,两个团队没有十足把握,不敢招募志愿者进行测试。商量过后由通过心理测试的司誉辰亲自测试。

司誉辰于去年7月10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测试。

7月11日上午,司誉辰表示,大概的故事线已经成型。

7月11日下午,他出现一些意识游离症状,但并此后的一年里并无大碍。饭淇淋团队提出建议,是否可以让他们介入他的意识中进行相关记录,因为经由司誉辰模拟过的世界观与人物设定是非常好的素材。

同年十二月,饭淇淋团队某位执笔者未经允许将实验记录整理作为小说《FEVER》发表,在上传前四章之后被团队发现,立即停止连载并辞退该执笔者。饭淇淋团队公关为抚慰读者做出一些其他解释,并宣布作者“饭淇淋”从此封笔。

饭淇淋宣布封笔的半年后,实验室打算进行第五次内测。

这款游戏中有玩家的加入,就必须设置NPC(Non-Player-ControlledCharacter)即非玩家控制角色。

由于司誉辰模拟的其中一条故事线中有马拉松比赛的内容,需要大量的NPC角色。两个团队招募了一些志愿者,意图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收集不同人的意识信息进行FEVER世界更加完善的人物场景模拟。

在马拉松大赛开始的前一周,也就是7月10日,司誉辰只身一人进行各项目安全性的确认。他再次出现了意识游离与精神恍惚的症状。那天晚上,十多年都没有再来过的噩梦再次降临。

司誉辰团队的工作人员在7月11日发现他并没有来到实验室,才察觉情况不对,将他送往与他们有过合作并且支持生物计算机设备的私立医院进行意识复苏治疗。

他能够正常地饮食、进行基本的生理活动,只不过一切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简单来说,当时的他活得像一具行尸走肉。

在他倒下之前,与他共事多年的伙伴们谁也不知道――他心中自儿时便横亘着一道未愈合的创伤。

他是一个心理素质十分强大的人,平日里隐藏得太好,意识的重新编写与模拟撕开了他的伤疤,变作血淋淋的一道围墙,将他困在自己的臆想之中。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经历着童年的创伤,在迷宫中迷路了。

他有意识地屏蔽了一些重要的讯息,让他活得像是这个世界里的人。

团队试图用认为制造波折的方式,植入NPC杀死司誉辰在虚假世界里生存下去的意识,但是失败了。

每一次企图在那杀死他的天灾或者人祸无一不促使他分化出更为强韧的潜在自我,开启另一个世界的篇章继续生存。到最后他的意识几乎要与那些虚假的故事剧情生长在一起。

团队无奈之下开启了另一个计划,如期举行马拉松大赛,搜集更多的NPC意识片段介入FEVER世界,制造不能预测的“意外”将他的意识唤醒。

时初就是那个意外。

近乎可以称得上是千分之一的可能,并没有佩戴任何意识获取设备的时初在那一天来到了马拉松大赛的会场,其意识片段与团队事先在场地中释放的司誉辰的意识片段产生共鸣。

他将她拉入了FEVER世界。

负责人查看过她的情况,当机立断,叫来救护车将昏迷的她送入与他们有合作的私人医院,采集了她的部分意识样本进行研究。令人惊讶的是,她与司誉辰的意识样本释放出的波段竟然存在高度吻合。

躺在病房中行尸走肉一般的司誉辰也在同一时间出现了复苏征兆。

这个女孩强行改变了这个虚假世界的未来走向,也向他们传达了一个讯息。

【唯有爱,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杀死这一个又一个虚假的自己。】

RC团队作为远程监控的一方,扮演着类似于“世界意识”的角色――“系统”,登录FEVER世界,给这个女孩提供各种指示,半是诱导半是欺骗地让她完成一个个任务。

***

捧在手中的桂圆红枣茶早已凉透,她不知该作何反应,呆呆地将茶杯递到唇边要喝,被他接了过来。他招来服务员,给她换了一杯新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