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难民 - 大明国师 - 太冲天马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 >

第70章 难民

朱慈@眼巴巴地看着在河里捉鱼的少年们,羡慕极了,他很不能也能像鱼儿一样在河里自由自在地钻进钻出,可惜他不会游泳,即便他会,父皇也不会同意他下河。

不能下水,他只能蹲在围塘边上看鱼,贵为皇子,他这辈子看过的活鱼仅限于养在大瓷缸里面的锦鲤,这种灰不溜秋的鱼他或许吃过,但绝没看过。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用一根手指戳了戳最大的鲫鱼背部,围塘里面的水不是特别多,鲫鱼三分之一的背部露在水面以上,被戳到之后奋力摆尾,溅起一大片水花。

朱慈@吓坏了,几乎连滚带爬地扑回到李云崖怀里。

李云崖哈哈大笑:“不过是条鱼嘛,男子汉大丈夫,不要怕他,来,爸爸带你一起戳。”

李云崖把鲫鱼抓出来,招呼朱慈@:“快来,摸摸它,这会随便摸。”

那鲫鱼离了水,在他手里用力挣扎,尾巴左右乱扇,朱慈@不敢碰,李云崖又是哄又是激,才鼓起勇气,在鱼肚子上摸了下。

玩了一会,眼看太阳偏西,李云崖招呼少年们上岸。

“这些不够一块银元的。”少年三河看着围塘里的鱼有些沮丧地说。

“连半块也不够。”旁边一个憨憨的少年接口。

“我还有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李云崖说,“这鱼我们不会收拾,你们帮我收拾出来吧。”

少年们正为挣不到一块银元而失落,听说还有活干立刻动作起来,从衣服堆里捡出两把薄铁片磨的小刀,熟练地刮鳞抠腮,开膛破肚。

李云崖拿出一角通宝:“还得麻烦你们哪位帮我到村里弄些油盐来,还要租借一个铁锅。”

三河指定一个少年:“大宝,你去我家跟我爹说一下,把那口小锅拿来,再取些油盐酒醋来。”又跟李云崖说,“就都算在一起吧,不用再另给钱了。”

“那也行,等最后一起算钱,最好再来点葱姜。”

大宝带着两个伙伴去取东西,李云崖带着沿河找石块搬过来。

朱慈@跟在后面好奇地问:“爸爸,你要捡石头干嘛啊?”

“做鱼吃啊,待会爸爸给你做烤鱼。”李云崖捡到了足够的石块,垒成一个灶台,朱由检在旁边看着,想要帮忙却又无从下手,李云崖就带他一起捡柴禾:“要干爽的,草和树枝都可以。”

只是这时正值初夏,草木俱都青翠,根本找不到干柴,李云崖就到距离这里最近的一家农户,花了一分银元,买了些现成的木柴,跟朱由检一起往回运,农户收了钱也愿意帮忙,三个大人,运了三趟,朱慈@也每次抱着两条跟着跑。

柴禾够了,鱼也收拾好了,很快大宝他们也带着锅回来,他跟三河说:“大娘让我告诉你,不许把锅子弄坏了,不然的话让大伯揍你。”

李云崖把柴拢到灶膛里,用打火机引火,少年们看着喀嚓一按就能窜出火苗的宝贝都很吃惊,他们见过最好的生活工具就是火柴了,还是有钱人家才能用上的。

火升起来,李云崖把锅放在炉灶上面,将收拾好的鱼一股脑放进去,加上葱姜醋酱煮。另一边再起一处篝火,两边用岩石架起来,中央用树枝穿过鱼身放在火上烤。

他把手伸进背包里作掩护,从空间里拿出百里香、甜牛至、紫苏叶这些调味品,以及山楂、红枣、辣椒粉这些,分别加入锅里跟烤架上面。

很快香气就飘出来了,一群少年们围在旁边都开始咽口水,朱慈@更是吸溜吸溜的,不过他教养比较好,并不跟李云崖开口要,只是蹲在一边,瞪大眼睛看着。

三河跟李云崖说:“两位大爷,你们还有什么吩咐吗?”

“没什么吩咐啦。”李云崖招呼他们,“剩下的就是吃鱼了。”

三河摇头:“你的鱼还得请客呢,我们就不吃了。”他想要报酬,又有些不好意思,努力了好几次才终于开口,“我们这些鱼不值一块银元,加上这些油盐酱醋,您跟四角就好了。”

“说好了一圆就不会改了,这些鱼在我看来,可比一块银元更值钱。”李云崖掏出一块崇祯通宝递过去。

三河接过银元看了看真假,然后冲着李云崖和朱由检鞠了个躬:“谢谢两位大爷,如果还有什么吩咐你们尽管提,只要我们能办到的肯定给您办了。”

“剩下的吩咐就是吃鱼。”李云崖说,“我要请的客人就是你们,今天我们第一次来天津,就遇到你们在这里抓鱼,都是缘分啊,来来来,吃鱼吃鱼,大家一起吃才有意思,不然的话这些我们三口人也吃不完。”

少年们得了钱,自然不好意思再吃鱼,纷纷推辞,准备离开,李云崖随手拉住一个:“干嘛?我请你们吃鱼,你们都不给面子,莫非是瞧不起我们吗?”

“我们没有……”

“没有就吃啊,快点,都做好。”李云崖把一根树枝鱼串递过去,“你们自己分,尝尝我烤的鱼味道怎么样。”

少年们都看向三河,三河微微叹了口气,点头答应,大家哄然欢呼,把鱼串接过去分食,李云崖本身做饭手艺就很好,手上调料又全,少年们一边大块朵颐一边表示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

李云崖拿了一条跟朱由检分食,朱由检还放不开,李云崖撕下一块“鱼排”递向他的嘴边:“这样在野外吃鱼,图的就是个野意儿,幕天席地,直接用手,来来来,保管你终生难忘。”

朱由检吃下了他投喂的一块,果然跟过去吃的烤鱼滋味不同,也伸手自己撕了一块,慢条斯理地吃起来,李云崖一边自己吃,一边喂朱慈@,孩子太小,又是娇生惯养的,自己吃鱼很容易被刺卡了嗓子,李云崖很小心地把每一根刺都挑出来,把净肉喂给他。

这种野炊的经历,对于这爷俩都是在过去不可想象的,两人越吃越爱吃,很快吃完一条,李云崖又烤了一条,再度吃完,又烤虾,大家一起剥虾仁吃。

等把烤的都吃完,锅里煮的就熟了,起锅以后,三河拿了把笊篱捞里面的鱼虾吃,李云崖给朱由检抠了一只螃蟹,喂朱慈@吃了点蟹腿肉,又喝了几勺鱼汤,小家伙就吃饱了,洗了手到围塘边上,拿一根树枝捅剩下的几条鲢鱼玩。

李云崖边吃边跟少年们聊天:“三河,你也姓刘吗?你们都姓刘吗?”

“他们都姓刘,我不是,我姓梁。”先前进村取锅的大宝说,“我叫梁大宝,这是我弟弟,梁二宝,这是我小弟,梁小宝。”

“我也不是!我也不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孩赶紧说,“我姓李,我家是外来的。”

“外来的?从哪里来的?”

“罗全道,从朝鲜逃难过来的。”

“哦,你家现在也住在这村里吗?你父母现在都在做什么?”

“住村里,我爹做大酱卖,我娘在城里的厂子里做衣服。”小孩一边啃虾皮一边说。

李云崖提倡女权,除了要破除缠足陋习之外,还号召女子从家里走出来,同样也可以顶天立地,赚钱养家,并在各地设立女子学校,但真正响应号召的很少,连穷人家的女子也不愿意出来抛头露面,不然的话就嫁不出去了,只有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中年妇女才会到工厂里上班。

前些年李云崖大笔一挥,划掉奴籍,禁止人口买卖,丫鬟仆人全部改成雇佣制,相当于劳工,受工业法保护,很多大户人家都把奴仆赶了出来,男子还好,女孩子要么找不到原来的老家,要么父母也穷不肯收留,这些人有不少进了工厂,甚至是女子学校,还有就是李云崖让民政部在各县城里孤儿院,里面的女孩子也要到学校读书。

朝鲜难民过来之后,他们没有土地,为了生计,大部分妇女都走进工厂,为李云崖的大工业计划添砖加瓦,李云崖连续三次嘱咐民政部跟工业部的两位部长,要善待这些女子劳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果干得好,两年就可以在当地落户。

当然这又引来顽固派一片“牝鸡司晨”的嘲讽和叫骂。

李云崖又问少年们有没有上学读书,将来长大了有什么理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