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办事要调整好心态(1)
第35章办事要调整好心态(1)
自卑办不成事
自卑是办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人常有这种心理:既想找别人办事,又怕对方拒绝;既想在对方面前谈些自己的观点,又怕别人耻笑;事先想好了许多话,可一站在对方面前就全忘了,仿佛大脑一片空白,一个词也没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事后,从前准备好的那些话却又一一出现,而且思维开始活跃,这时他们才后悔刚才自己为什么如此窝囊。
人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己看不起自己。
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绝大部分是由于儿童时代所受到的创伤引发的。成年时代产生自卑心理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儿童时代所受创伤造成的自卑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克服起来也最不容易。如父母或其他成人经常打骂训斥孩子、数落孩子的缺点等,这些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阴影。
但是,自卑心理在儿童身上并不十分明显,而在青少年当中却相当普遍。这是因为,进入青春期以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快,青少年开始独立地观察、分析社会,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他人,也极其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关心“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青少年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用挑剔的眼光寻求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将其夸大。每个人都在自己心目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自我形象,越是希望向“他”靠拢,越是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于是暗自滋生不满、失望和悲观。同时,如果儿童时代曾有过创伤,这时会愈加强烈地浮现出来,一并合成而加剧了自卑。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因为自认是弱者,所以无意争取成功,只是被动服从并尽力逃避责任。自卑不仅会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引起人的生理变化,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进一步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破自卑的枷锁呢?
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而不是妄自嗟叹、妄自菲薄。
在积极进取中弥补自身的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极暗示,从而愈发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动力,奋发向上,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功,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
克制自己好办事
要想办好办成事,克制自己是首要条件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出马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资历很高,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看起来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中,他跟一位年轻女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这实在是一个弥天大谎,这位候选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由于按捺不住对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一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有听到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愈来愈相信有那么一回事,真是愈抹愈黑。公众振振有词地反问:“如果他真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呢?”如此火上加油,这位候选人的情绪变得更坏,也更加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下为自己洗刷,谴责谣言的传播。然而,这却更使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也开始转而相信谣言,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殆尽。最后他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
人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恶意的指控、陷害,更经常会遇到种种不如意。有的人会因此大动肝火,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而有的人则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和不如意,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如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里根在一次关键的电视辩论中,面对竞选对手卡特对他在当演员时期的生活作风问题发起的蓄意攻击,丝毫没有愤怒的表示,只是微微一笑,诙谐地调侃说:“你又来这一套了。”一时间引得听众哈哈大笑,反而把卡特推入尴尬的境地,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信赖和支持,并最终获得了大选的胜利。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想必已经明白,你是生活在社会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你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理智地、客观地处理问题。但是,控制并不等于压抑,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励你进取上进,加强你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如果你把自己的许多能量消耗在抑制自己的情感上,不仅容易患病,而且也将没有足够的能量对外界做出强有力的反应,因而一个高情商的人应是一个能成熟地调控自己情绪情感的人。
办事顺利须微笑
你要办事顺利,那么你先应该来点微笑。
气愤的人是如何表现的,人所共知:鼻孔鼓鼓的,脸涨得红红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可你知道不知道,这时他的身体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来,血液里的肾上腺素、副甲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增多,产生所谓的生物化学紧张、脉搏加快的现象。每分钟流经心脏的血液猛增,对氧气的需求也就增加。经常这样,患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偏头痛、多尿症……怎么办?
古罗马人手里总是拿着特别的樽(古代饮器),遇到气愤时能随时把它打碎。聪明的日本人在事务所里放个上司的泥塑,供下属下班后敲打发泄,如果没有多余的餐具,也没有泥塑,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出气。
自制力始终十分重要。特别是那些处于显赫地位的人在脉搏加快之前,会把要解决的问题放一放,平静一下自己。
愤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古代的皮索恩是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军事领袖。一次,一个士兵侦察回来,没能说清楚跟他一起去的另一个士兵的下落。皮索恩愤怒极了,当即决定处死这个士兵。就在这个士兵被带到绞刑架前时,失踪的士兵回来了。但结果出人意料:领袖由于羞愧更加暴怒,处死了3个人。
第一个士兵——坚决执行下达的死刑令;
第二个士兵——由于没有及时归来。造成第一个士兵被处死;
第三个刽子手——因为没有执行命令。
沉默是对付愤怒的好方法。俄国历史上的女皇叶卡捷琳娜·韦利卡娅就不止一次采用这种方法。当她对某大臣产生愤怒时,急忙喝一大口水,在房间里走啊,走啊,直到愤怒被宽容代替。
你被什么激怒了,先不要激动,冷静地全面考虑一下冲突,也许会得出结论:激怒是没有根据的。那还生什么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