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51-1节
工业基础的牢固程度,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1954年也能生产飞机和大炮,无论用什么代价交换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事实,即使是张志国也感到难以置信。
前不久,我们的同志才从邻省归来。
说什么长寿殿,简直是个笑话。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张志国便离开了。
“你这是在想些什么?”李四光问。
北京城有电力和工厂,但其他地方情况如何呢?
电机厂的功率不足、生产能力有限,使用范围也不广。
“告诉你,上回报纸上刊出的照片,很多人都剪了下来贴在墙上。
你现在有多少拥趸啊,如果真能每天给轧钢厂每个员工发一个鸡蛋,恐怕许多人会在家给你焚香了。
”
“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单凭我一个人什么事也做不了。
首批母鸡能引进,全靠乡亲们的舍不得食用,要**劳,红星、南塘、南邵公社的乡亲们才是最大的功臣。
”王厂长依然在查看手里的名单。
张志国连连摆手。
很多地方甚至缺乏电力,建厂更是无从谈起。
到了2053年,为了实现工业化牺牲了多少人。
“行了,你专心自己的工作,全国人民都盯着你呢,这点麻烦事还是交给我这个厂长来解决吧。
”
这才是支撑一个国家的脊梁。
“哦,王厂长,昨天我没有休息好,走神了。
”
他不希望自己被视为封建残余。
“我看人的眼光还真没有错。
至于电机的事,你别急,上面的大领导已经协调好了,你的项目甚至连首长都盯着,先调拨十台电机出来不是问题。
”
现在的他也真是“如履薄冰”,以前的轧钢厂在京城里声名不显,一年到头太平无事,那时他为了荣誉和功绩快急疯了。
自1953年战争结束后,直到1958年我们的队伍才彻底撤离。
张志国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一路带着轧钢厂飞速前进。
如今整个北京城都知道轧钢厂的生活水平高,许多领导也熟知轧钢厂食堂的丰富菜品。
领导们常来,那些接待用的食材还算得了什么,获得的远不止这些。
为何轧钢厂的工人走在街上总是昂首挺胸?因为他们能在厂里吃饱饭。
而有些厂只能保障基本配额,工人们怎能不受饥饿之苦。
在计划内保障生存,在计划外各凭手段。
轧钢厂常来领导……
如今,轧钢厂在京城里已有了一枝独秀之势。
所以近段时间王厂长做事尤为小心,很多人盯住了张志国,也有很多人盯住他的位置,真是谨慎再谨慎。
“对了,上次让小李和小王带回几颗鸡蛋,他们有什么反应?”
“没反应。
”
“给他们科长捉了一只鸡送去,他们也没有反应?”
“没有,连问都没问。
”
张志国心中明了。
这两个小伙子还挺懂事的嘛。
接下来需要提前准备将孵化的雏鸡放入笼中,尽管是在明天,但张志国已知道报社的人肯定会上门来报道。
如今,报社的人把张志国的半自动化鸡舍当成最重要的话题开始跟踪报道,即使平常去施工现场巡视,都能看到记者的身影。
刚回到办公室,还没坐下,刘晓岚就气呼呼地进来了。
“怎么了?谁又让你不高兴了?”
“没人惹我,就是小李和小王教新人,让我在旁边看着,还不准我说话,他们什么意思,是不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