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42-1节
“信义第一?上次见你们二人被追得上气不接下气,你们逃之唯恐不及……”
“那是过去式了……”接着两人开始大讲所谓人不知短处莫揭、打人留有余地之类的场面话。
很快社区民警到场。
与他们是旧识:
“两位还在装大爷呢?要不走走?这些情况我可是清楚得很。
”两名青年见状只能展示手里的借款凭证:“真的,这次确实只是收账而已,看这里,一点小小的利息,有欠条为证。
”
“哎呀,想不到你俩还真变了样……不过欠款的人已在劳动改造,事情的严重性你应当也有所耳闻,为何还不离开此地?知道吗,这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戏演够了都回家吧,不然连同观战的人都会被带进去教育。
”
一些观众离开了,但这两位仍不愿走动,不拿到钱决计不肯离开。
“顾先生,事情已明明白白说明,合理合规,我们也难再介入。
”
两位警察随后离去。
即便这些催债手段合乎规则,实际结果也多是将他们带到路边放行而已。
法制尚未成熟完善。
就算法制日后有所进步,仍有无数漏洞可循。
人们知晓的,唯有两大终极议题:其一是体制,另一则便是信贷。
“各位亲眼所见,今天我们站在正义这边,债主理应还款,理所当然。
”
顾景林的计谋失效,必须设法填补债务空缺。
一睹数目后,他的眼珠差点掉落:共计150元,包含10元的低息。
这笔数额实在太过庞大,即使变卖自身也无法凑足。
当前的情况似乎陷入了僵局。
若非走投无路,怎会有父与子形同陌路。
如今,他的心里满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外国有这样的风俗,孩子成年即自力更生,解文都二十三了,该自寻出路。
”
然而心中的愤懑与不满如同野火般蔓延。
急需找到一个突破口来宣泄这一切。
“老师就是机灵,反应速度令人钦佩。
”一名青年边说边伸手索取欠条,“辛苦您将此物递给我们,我一定确保转交顾志文手中,自此我们不再打扰您府上。
”
“我们也是守规矩的人,既然已经脱离父子关系,他人的债务与您无关。
”无奈之下,顾景林只能妥协。
此时,顾景丽见到丈夫徐大海返回,扑过去抱住徐大海的腿,徐大海赶紧拉她起身。
顾景林越想越怒:“朋友可以借钱,但绝不容忍不还的行为。
”
想到此,决心更为坚定。
“这可是远距离作业。
”
即使顾志文曾握有筹码以加害相威胁,也无权送他去改造营吧?
现在可以想象,得知断绝消息时,顾志文会作何感想。
顾景丽已经成长得如此迅速,几乎达到徐大海腰部的高度。
不偿还借款,便是这般结果。
“这一来,倒是有收获。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以后我没有哥哥了?”被迫上演一场父亲与儿子的戏剧性决裂。
这两人又岂能不明白,之所以顾志文身陷劳教之地,只因未能花钱消灾。
警方的警示使他们意识到,今日的款项很可能无法讨回,但仍不甘轻易放弃,再次施压以图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