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行赏
第十二章行赏
虞兰珠当着众人的面儿,挨个走过十个箱子,从每个箱子中随意翻出三个银锭或金锭亲手验证其纯度。
发现纯度无异后,她向白芷使了个眼色。
白芷心领神会地吩咐下人将箱子过称称重。
早就习惯了虞兰珠先小人后君子的做派,侯在一旁的三个掌柜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心平气和地看着虞兰珠守在权衡前认真核算重量。
清点完毕,共有白银八万两,黄金二千两。
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算下来正好十万两,与三位掌柜所说的数量丝毫不差。
虞兰珠满意的点点头,令人合盖落锁,并贴上封条。
银子封库后,二十个擡箱子的青年领了赏钱,就被府中下人请到外面酒楼吃席去了。
三位掌柜则留在原地,望着虞兰珠欲言又止。
显然他们都很好奇,虞兰珠为何紧急需要如此大数目金银。
也幸亏是在顺天府,若是大周其他任何地方,哪怕用半两银子交易,都是要吃牢饭的。
本朝立国以来,先帝就禁止铜钱、金银流通,平时交易只能使用朝廷宝钞提举司所印的大周宝钞。
宝钞以随处可见的桑皮做钞料,毫无信用可言,还未到年底手中宝钞的购买力就能缩水七成。
百姓辛苦干了一年,发现竟然都是白忙活。
若非朝廷赋税只收宝钞,民间早就完全实行以物易物了。
唯有和游牧民族接壤的燕北是个例外。
双方虽然经常交战,但生意往来并未中断。
只是游牧民族族不认贬值飞快的大周宝钞,因此还是用铜钱、金银作为主要交易媒介。
燕北又属于边疆,重点在于防卫,根本无心也无力管束银钱流通的小事,导致铜钱、金银、宝钞共存。
“这批银子将用于犒劳三日后奔赴宁夏卫的将士,因此要的很急。”虞兰珠没有隐瞒。
宁夏卫局势诡谲复杂,去了那里孤立无援又朝不保夕。
将士都是军户,也是各家的顶梁柱,若不幸遇难,全家生计无处可托,所以不给出足够的真金白银,人家可不会给你拼命,说不定还未到宁夏卫人就跑光了。
宁婺本事再厉害,也是独木难支。
简单表明原因后,虞兰珠面色微缓,眼底浮起几分赞同之色,快速向三位中年掌柜比划,“短短一个时辰内,就把此事办得如此漂亮,三位大掌柜功不可没,小女在这里感激不尽,也替保家卫国的诸位将士多谢你们的辛劳。”
比划完之后,她神情郑重地向三位掌柜施了个大礼。
“东家高义,我等不过职责所在,略出绵薄之力罢了,当不得东家如此大礼。”三位掌柜闻言神情大震,俨然没想到生活简朴的虞兰珠竟然舍得大手笔拿出十万两银子来犒军。
面色复杂地交换了个眼色,又见她郑重其事的行礼道谢,三人赶忙后退两步,诚惶诚恐地拱手还礼。
“三位掌柜,我家姑娘感念你们的办事得力,提前吩咐下人在后花园准备了席面儿,还请三位莫要嫌弃推辞。”正当三位中年掌柜惶恐到手足无措之际,白芷善解人意地替他们解围。
说完便看了虞兰珠一眼,得到她的首肯后,率先走在前面引路。
白芷长相秀美,虽然平时总是表情平淡,但是笑起来却也温婉动人。
再加之语气轻柔,众人顿觉如沐春风,面对美人邀请,脑子晕乎乎地就要同意。
可脑海中忽然划过虞兰珠的面容,不由打了个激灵,目光转向虞兰珠。
见她淡笑着擡臂做出“请”的姿势后,才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
虞兰珠望着他们的背影伫立片刻后,才不紧不慢地跟迈开了脚步。
“你表哥最擅长以战养战,可不是个会亏待自己的人,他刮地皮的本事大着呢,用不着你多此一举。”幽魂猜出了虞兰珠犒军的用意,但她似乎对宁婺颇有微词,语气有些辛辣。
虞兰珠闻言脚步微顿,怪异地瞥向幽魂。
口气这般冲,表哥莫非曾经开罪过她?
不过幽魂虽然带了些个人情绪,评价却不失偏颇。
表哥行事的风格,说好听点叫不拘一格,实则就是不择手段。
为了保持士气,必然行倒行逆施之举,不把宁夏卫当地军民敲骨吸髓,榨尽最后一滴油水,他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可宁夏卫穷乡僻壤久经战乱,哪里经得起折腾,又加之当地百姓民风剽悍,为了活路,必然殊死抵抗,恐怕表哥不一定讨得了好。
就算表哥圆满完成任务,身上留下如此大的污点终究也是个隐患。
听了虞兰珠的解释后,幽魂冷哼,“你倒是舍得。”
“我一个刚过的十五岁女子,能挣下如此大的家业吗?”虞兰珠神色淡然,“人家不过是看在燕王府的面儿上,表哥为燕王府办事,我用在表哥身上,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原来朝廷为了削弱燕地的实力,一直禁止商人向燕地贩卖粮食、药品、铁器等大宗战略物资。
只是燕地用金银、铜钱交易,中原商人们嗅觉敏锐,知道这里才能真正赚钱,一直偷偷往燕地输送上述物资。
粮食、药品、铁器也是游牧民族的必须品,游牧民族就以中原所牲畜、香料换取。
因为大周的贸易封锁政策,中原商人和游牧民族都不敢在燕地停留太久,很难形成固定的交易关系。
为了降低时间成本,他们一般选择通过燕王府暗中所扶持的大商号买进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