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金陵城,帝王州 - 明君与妖妃 - 慕沉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明君与妖妃 >

第五十二章金陵城,帝王州

第五十二章金陵城,帝王州正是春日晴方好,滚滚长江水,目送南归燕。

风帆划过大江,船号声响起。

燕知微站在楼船上,白衣清扬,怀中抱着母亲的骨灰,遥遥望着金陵帝王州的轮廓。

燕知微当年随燕王南征,他聪明好相处,不但在燕北旧臣中有一群关系颇铁的旧识,在江南江北也很吃得开,算得上是关系网遍天下。

等到他为相时,这层好人缘又成为他遍布天南地北的人脉。

可惜燕知微为相时间太短,怕君王猜疑,没有彻底放开手脚。

倘若他在相位上呆到五年,足以当得起一句“权倾朝野”,政敌还想以叛乱罪撼动他?天方夜谭。

这些勾心斗角,都被他抛却在千里之外的长安了。

江宁府离广陵不远,曾是燕王势力范围。

照理说,他这般逃出禁宫,想要摆脱皇帝追踪,应当去的再远一些:或是锦官城,或是岭南道,甚至是广州府。

但他的第一站选择回到母亲的故乡,将她的骨灰归葬于金陵。

她在弥留之际,曾经对他说:“我想要回金陵,再听一首秦淮河上的琴音”。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陛下琐事缠身,有丰功伟绩等着他实现,可没空捉我回去。”

燕知微心里想着,却在下笔留诗明志时,写下那句“越鸟巢南枝”。如同暗示。

他太了解楚明瑱。帝王骄傲不肯低头,一厢情愿的封后被他这般打脸,震怒之下,帝王根本不欲问他去往何处,估计要气上好一阵子。

燕知微也不怕他知道。他能跑第一次,就跑第二次。楚明瑱抓他回去有何用,是砍了他,还是把他关在天牢里?

他心里想道:“再久些,陛下就明白相见不如怀念的道理了。”

一个曾对大多数他欲提拔重用的寒门士人有恩的前丞相,一个明明不在朝堂,影子却无处不在的幸臣……楚明瑱不会想要留他在身边的。

楚明瑱是一名会冷静权衡弊病得失的君王,他仔细想想就会知晓,如此分开,最是周全体面。

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可以相望,却不可相闻。

可以相知,但不可以相亲。

实际上,他在犹豫不定时,曾写信问儒林大贤顾长清:“身处激流,彷徨不知方向,当如何自处?”

顾长清似是在教他,意味深长地回他一句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燕知微沉下心思,冷静地想:我到了该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帝王自有他的千秋万岁名,不该因他沾染一丝宠幸妖后的污点,添一笔荒唐秽乱的龙阳情史。

燕知微的度牒与假身份一应俱全,离开长安后,他一路向南,自荆州乘船。

曾受燕相恩惠的荆州刺史收到他的亲笔信,早早带着心腹前来迎他,一路送他上船。

刺史欲赠他金银,燕知微辞而不受,船离岸时,刺史仍在码头长揖别。

燕知微顺着长江向金陵,搭乘的是长江船帮的总舵的船,住的都是最上等的船舱。

总舵柴晋义薄云天,当年,他曾从江南运粮协助赈灾,被栽赃下狱。最后是托人求到燕知微这里,是燕相亲自审理案件,还他的清白。

柴晋听闻燕相南归,亲自跑船,一路护送卸职的燕相下江南。

如此,一站接着一站。

当燕知微离开长安时,曾以为他抛却一切锦绣荣华,白衣归乡,等待他的会是黯然落魄。

船在长江边的码头靠岸,搬运货物的船工在忙碌。

“金陵已至,柴舵主留步。”燕知微回身,两袖清风飘荡。

柴晋又送他一程,恭恭敬敬道:“燕相如有事吩咐,请去金陵分舵传信,我等兄弟义不容辞。”

他昔年紫衣卿相,如今布衣白身,携一身清雅凤流,与他相揖别。

“江宁府中,半数皆为燕相昔年故交。江南豪客云集,多是念着再请燕相痛饮美酒,不醉不归。”

柴晋:“听闻寒士通天之路已开,江南多才子,怕是也要争相踏破燕相门槛了。”

说罢,他笑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燕相,山高路远,前路保重。”

燕知微不欲去拜访金陵旧人,他拨出一部分俸禄在钟山脚下购置了一个别庄落脚。

再过几日,他打算如母亲遗愿,带她再去听一遍秦淮河上的歌声,再把她的骨灰葬在钟山脚下。

从此之后,燕知微就可以隐居在钟山,守着母亲的墓碑,望着隔着万重山的长安,淡泊处世,了此余年残生。

五月,金陵城并没有什么变化,远方的长安却是翻天覆地,显示出景朝的全新气象。

远方的燕雀南归,随江上清风而来。

小燕在金陵城的锦绣中停下了脚步。

金陵城下酒家的老板娘当垆卖酒,看见隔壁书铺换了个主人。

掌柜的还是那个掌柜,只是偶尔来看店的主人,成了一名姿容清雅如天仙的白衣青年。“燕先生。”她打着招呼,满脸是笑容,“又有年轻书生在问,先生何时再来书铺给他们解答问题……”

掌柜的正在愁眉苦脸地打算盘,道:“燕先生,给贫寒学子赠书,这可是个只赔不赚的生意,书铺的进账基本全赔进去了。而且,您还说可以来书铺看书,不收钱,每天我这里都坐满了来蹭书的穷书生,把书铺堵的满满当当的。”

“我买下这间书铺,也不指望赚钱。”那白衣的燕先生笑了,说道:“读书本是清苦事,有时候,想读都没处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