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府城赶考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初吻江湖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260章 府城赶考

顺便领取了林杰和洪泽涛的科举资质证明,已经八月份了,石宏大上次去府城,顺便看了看宅子,已经买好了,并且雇佣了一个街坊帮忙照看,六月份就买好了,只不过他们一直没人过去,石宏大上次去,也算是认认门。

秋收过后,于良吉就取代了林杰和洪泽涛:“八月二十五考试,今天是八月十八,准备一下,二十的时候,咱们去府城。”

“不知道府城的房价如何?咱们这个时候过去,恐怕连客栈都住不了了,得去找人家居住。”虽然没考过府试,可他们考过县试,当时他们还是早去了半个月呢,才住了客栈的好房间,后面来的人,渐渐地就住的不好了,等到了考试的前几日,好么,脸客栈都没有了空房间了。

而上次小于举人带着人去考县试,也是提前预定了房间,才有住的房间。

“放心,府城有咱们自己家的房子,不住客栈,上次石宏大去,就是走一趟路,送点礼物,顺便认认门。”于良吉笑道:“以后咱们在县城和府城都有落脚点,考试的时候就不怕没地方住,没地方活动了。”

听于良吉这么说,俩人惊喜的松了口气。

住在自己家,当然比住在客栈舒服了!

“好,明日准备一番,幸好因为要考试,学堂一直没开学,让孩子们先自学一段日子吧。”林杰笑眯眯,心情略激动。

“那你们好好准备一下,我先回去了。”于良吉告辞离开学堂,回了自己家,也让刘文喜开始准备东西,他是要去陪考,也是出门散散心的意思。

话说他来这里快四年了,还没去见过省会呢!

“多准备一些防寒的衣服。”石宏大听到了,就顺嘴也吩咐了一句。

“不用了吧?”于良吉甩了甩袖子:“挺热乎的啊!”

“现在是热乎了,一早一晚都凉着呢,你早上不起,晚上也不出门,不知道外头的冷。”石宏大放下手里头的东西:“再带上些家里的小菜和咸菜,免得过去水土不服。”

“我当时考试的时候,就带了咸菜疙瘩。”于良吉还记得原主考试的时候,是原主的大哥给准备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四套衣服,一坛子的咸菜疙瘩,让他吃不好的时候,就着家里的咸菜喝点粥,也算是家乡的味道了。

哪儿有这么多小菜,和咸菜可以选啊?就一芥菜疙瘩,原主到了府城之后,的确水土不服了两天,全靠咸菜疙瘩配米粥,这么熬了过来。

“那个时候是没条件,现在,咱们有这个能力,以后都不会让你吃苦头。”石宏大对那个时候的小于举人没见过,不知道有多苦,但是刘全森可是说了,于良吉身体底子,就是因为读书,熬薄了的,现在是能将就他就将就他。

温养了这么久,于良吉也才胖了一些,可同样这么吃饭的巴家的巴穆,都比于良吉的个头高了。

当年来的时候,巴穆才是个半大的少年,如今都长到这么大了,比于良吉都壮实!

每次看到巴穆,石宏大都郁闷,一样的喂养,不说别的,于良吉有的时候吃的比巴穆都要仔细,怎么就长不胖呢?

不说别的,起码巴穆的腰围都比于良吉整个人都粗!

每次巴家人吃东西,石宏大就照旧来一份给于良吉,可惜,于良吉吃进去的少,不吃的时候居多。

“嗯!”于良吉笑眯眯的点头,扭过身来,就吩咐他们多给装点小米糍粑、爆米花等小东西,路上闲得无聊,可以吃一点。

临走的前一天,两位先生联袂而来。

“可有事情?”于良吉听人说他们来了,吓了一跳,赶紧出来,生怕俩人有什么事情,这可是科举,在古代不亚于高考。

“我二人前来,是想拜先生为师。”林杰很诚恳的一揖到地:“请先生成全。”

于良吉:“……!”

千想万算,没想到是这件事情!

古代的先生教导和拜师并不是一回事,先生便是那种在官学或者私学中教导学生的老师,也有的是被雇佣来一对一教导,比如《红楼梦》里曾经教导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教导结束后二人基本上也没了什么关系。

尤其是后来,贾雨村还反咬了贾氏一族一口,直接将荣宁二府彻底除去。

但是拜师便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要倾囊相授,而不是一时半刻,且这种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深刻,一生都无法斩断。

他二人在考试之前,拜于良吉为师,不管中与不中,他们都要尊于良吉为师,哪怕日后二人会试中了进士,有了座师,也越不过于良吉。

为什么那些考中了的人喜欢拜师,就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以后才能相互扶持,不过圣太祖为了防止他们结党营私,每一届的科举主考官,一生之中,只能有一次任科举主考官一职。

且所有官员,全部异地为官,而将士们也绝对不在本土驻守,实行的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政策。

“这拜师就免了吧,我们一直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不是很好吗?”a觉得自己没那么厉害,能担负得起这两个人的前程:“而且我不打算继续科举了,一个举人就到头了。”

意思很简单,他到老,也就是个举人,无法进士及第,更不可能成为贡生,然后为官做宰。

举人,这一片已经够用了。

“我二人亦是如此。”林杰笑道:“自从教导孩子们读书练武,我们俩都觉得有了奔头,为官做宰的确是好,可并非我二人所愿,教书育人也不错,看孩子们一个个的出息了,不比自己在官场好吗?”

他们俩其实最早也的确是想科举,不过为了生计,也学了两年师范,知道怎么教导孩子。

本想一边赚钱一边科举,可没有名师指导的确是无法寸进,于良吉的心胸和眼界,让他们俩佩服不已,但是同样的,对十八学堂也倾注了心血,甚至这两年,于良吉已经在培养他们了。

不过他们也之地哦啊,一旦考试成功了,中举之后还有会试,学堂肯定是回不来了,会试一去京城最少一年最多二年,学堂怎么办?

他们能想到的,于良吉当然也想到了,他这次去就想在府城找两位好先生,最好是能师范毕业的,一辈子从事教师职业的,进士及第也不错,起码以后孩子们出去了,有个进士的启蒙恩师。

“你二人本来就是在我这里过个两年,积累经验,还是科举取士的好,若是你二人真心想要继续在十八里铺授课,也可以,考个进士回来,师范好好读读,十八学堂,永远有你俩的位置。”于良吉也舍不得,但是给员工进修的机会,还是有必要的。

“是,山长先生。”于良吉没说收他们俩,但是俩人依然尊敬于良吉,称呼他“山长先生”。

不过他们俩也想好了,大不了,中进士之后,读两年师范,然后来这里任教。

师范的学生不是全部都能分配的,有一些是可以自己开办学堂的,他们俩在来之前,也紧急在师范培训了一段时间。

不然岂能一上来就会教导小孩子?还不得被这帮混世魔王给闹翻了天才怪!

第二日,他们起了个大早,于良吉早就跟于宝宝他们说过了,要去府城一段时间,因天气乍冷,怕宝宝着凉,再加上路途遥远,石宏大坚持将于宝宝留在了家里。

刘文喜赶着于良吉的小马车,巴家父子俩赶两辆大车,一辆装着他们的行李和一些东西,一辆给林先生乘坐,石宏大跟洪泽涛骑马走。

一行七个人,就这么踏着晨光上了大道,根据原主的记忆,府城离县城也是半天的路程,他们走大道的话,去府城需要一天的时间,中午不路过县城,在公交马车的车站那里有提供吃食的小摊子,其实就是一些煎饼果子、黏米面饼、鱼锅大饼子这一类的吃食,都是炖菜,且就这干粮吃,还有提供茶水的茶水摊儿。

赶考的秀才也有不少是结伴而行,别处都能看到人影儿,加上秋收,还能在路上看到路边的田间地头有农人在忙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