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又长一岁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初吻江湖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351章 又长一岁

而侯府还有狗熊的骨头架子,熬了三大锅的汤,全村人都有得分,侯府的更是一个不落!

“这下子我可是放心了!”石宏大喝着熊骨汤,放心的吃着发面饼。

“是啊!”于良吉觉得石宏大太棒了:“你说的果然没错,竟然真的有大型野兽啊!”

都打了秋猎了,竟然没发现这头狗熊!

“山林大了,什么都有可能蹿过来。”

“嗯,秋猎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下回家里护卫再去打猎,千万记得小心点,这要是在野外遇到了,赶紧跑吧!”于良吉想到自己家那些护卫,动不动就去山里逛一圈的习惯,就后怕不已,万一遇到了这玩意儿,真是死路一条了。

“放心,他们都有准备辣椒面儿。”石宏大给他说了个他听不懂的话。

“辣椒面儿?”于良吉一脸懵圈的样子。

“本来就是野外常用的东西,是个调味料,若是遇到狗熊,只要撒一把辣椒面儿过去,人就能跑掉了,那东西怕辣。”这是遇到狗熊的最有效办法。

人可没有狗熊力气大,且那东西疯起来真的很厉害,十个八个的人恐怕捆不住,所以就有人研究出了这么个办法。

于良吉听完之后都笑惨了好么!

在现代可能会打它一剂麻醉针,在这个时代却是丢给他一包辣椒面儿!

除掉了狗熊,十八里铺的人也都安心了,有这么个大家伙在,大家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时间很快就到了十月中旬,外面的天气比起往年要暖一些,不过还是下起了雪。

阴沉沉的天气,下着不大的小雪,地面上有一层薄薄的冰形成,这是地面温度高,雪下去后化成了水,结果再下雪就成了冰,冰上积累了一层清雪。

这路就有些滑了。

路滑了,孩子们倒是高兴了,走路也不好好走了,一直在打滑玩儿。

晚上回来于兴怀还在玩儿,于良吉看到了也不管,北地很冷,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所以就任由孩子玩儿吧!

只不过让人给他穿得厚点,然后我了厨房,点了火锅,晚上热乎乎的火锅,在这个已经冷了的日子里,吃起来很温暖。

十一月份的时候,金桔结果了。

于良吉打理的很好,结的果子也多,为了供足养分,每天都要看一边,三天就要给一次肥水,七天浇一点清水。

十八里铺种植的西瓜和香瓜等也相继结了果子坐了瓜。

硕掌柜的又开始频繁出现在十八里铺了,收拢十八里铺的各种资源,然后搬去铺子里买卖。

“侯爷,顾掌柜的求见。”何管家在一号实验大棚里找到了于良吉。

“哦,我这就过去,先将人请去客厅奉茶!”于良吉正好将一片已经有点干了的叶子弄掉。

“是。”何管家赶紧接待客人去了。

于良吉摘下手套,出去换了一身衣服,就到了客厅。

这里是内宅的范围了,不过这个时代男女大防没那么严重,女人也不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且侯府的三位主人都是男的,偶尔来了客人,于良吉走不开也在内宅接待一下。

石宏大去了县城,据说他那一百人有退伍复员回家的,他去送送,还有新来补充名额的,也要他去见一面,认认人。

“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侯府不买卖水果,顾掌柜的能来看他,实在是不容易,因为他是个大忙人。

“给您送钱来了!”顾掌柜的的确忙,但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过来一趟,亲自跟人说明白的好。

“给我送钱?”于良吉一歪头:“我可没卖什么东西啊?”

“是买您的配方钱!”顾掌柜的道:“京中已经有了专门培育牛奶草莓的大棚,卖的效果不错,这是买方子的钱。”

“不是说过么?等几年再公布配方的吗?”于良吉不高兴,他还想带着十八里铺发财呢。

“这个您放心,在东北府这边,只有十八里铺有牛奶草莓。”哪怕知道怎么种植,四季在东北府这边,也只能在十八里铺进货。

于良吉想到地域控制,且草莓不宜长途运输,这东西娇贵的很:“在东北府种植也可以,在县城不用种植就行。”

“不,在东北府不终止牛奶草莓。”顾掌柜的微笑解释:“等外头真的有方法流传了出来,再在东北府这边种植不迟。”

能多让十八里铺赚几年钱,惠及父老乡亲,想必也能让侯爷心情好一些。

“哦,那就这样吧!”果然,于良吉很是高兴地收起了银票。

晚上石宏大回来,于良吉就跟他说了这事儿,石宏大没意见,这是于良吉的智慧结晶,随便他处理。

刚到冬月,单媒婆就来了,十八里铺今年有不少喜事,单媒婆最高兴的就是这几年了,有孩子不断的长大,有小婴儿不断出生,还有大姑娘出嫁,小伙子娶亲,单媒婆整个人都冒着喜庆的泡泡。

于良吉已经不适合跟着她可哪儿走了,但是可以去办喜事的人家坐一坐,反正十八里铺的女孩子们,都是嫁在自家村子里,基本上跟外面人结亲的都是娶媳妇进来。

侯府都是管家出面,跟着去下聘,而于良吉跟石宏大坐在婆家的首席上等着吃饭就行了。

“我感觉咱俩就是两个吉祥物,谁家办喜事都让咱俩坐在首席上。”于良吉偷偷地跟石宏大咬耳朵。

“那是因为咱们俩来吃席,是有面子的事儿!”石宏大也一样,嗑着瓜子剥着花生道:“你看这两年,哪家嫁进来的闺女都没敢怎么样,都是孝顺的好媳妇,那是因为有咱们在,咱们可是婆家人。”

“也是啊!”于良吉想了想,以前嫁入十八里铺的人,就像付二柱子家的一样,脾气大,牙尖嘴利,在别的村子都嫁不出去,才会嫁到十八里铺来。

自觉高人一等,整天掐尖要强,这才成了十八里铺有名的泼妇,当年都敢跟付大柱子家的对骂,俩人一个不让一个!

这就是外嫁进来的闺女的素质!

说白了,还不是不怕婆家么?觉得婆家没啥本事么?觉得嫁进了十八里铺吃吃苦受累的么?

唯一一个好一点的,就是于家大嫂了,还是张老爷子和女儿一起相中的女婿,不然恐怕于家大哥的婚事也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