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事情突然变得别扭起来,他们那晚没怎么说话就睡了。
第二天霍一忠要出门,江心看他一眼,想起两人昨天说好的,出门前要抱一下,他过去僵硬地抱了抱不太配合的江心,摸摸她的头发:“不闹了,家属村确实没有重建分到手房子的先例,部队有规定,谁住谁维护,房子收回时得和分到手时一样,我们这一栋条件差些,你别急,我先去打听打听情况,要是大改地维修得走什么程序。”
江心还是气鼓鼓的,觉得霍一忠这回辜负了自己的好心,推开他,也不回他话,牵着两个孩子进屋了。
霍一忠出门后,郑婶子背着圆圆过来了,旁边还跟着个稍微大点儿的孩子,是她的大孙女郑芳芳,芳芳头发稀疏柔软,郑婶子用两根红绳子给她绑了两根羊角辫,芳芳过阵子就要读三年级了,跟在奶奶后头,拿着一篮子刚拔的青菜,蹦蹦跳跳的。
江心开门让她们进来,让四个孩子一起玩,霍明好动,和活泼的芳芳刚好对上了,两个小姑娘在一起,差点没把屋顶给掀起来。
屋里热闹,孩子们乱叫乱跑,把后头的苗嫂子也吸引过来了,屋里就成了妇孺专场。
江心泡了一壶糖水招呼他们,昨晚她翻白糖时,才发现里头居然还有一个信封,是大哥江河和大嫂万晓娥给的钱和票,偷偷塞在那袋红豆里,信封装了五十块钱,和一叠油粮票,江河还写了一个小纸条:小妹,过得不高兴就买票回来,家里总有你一张床。
拿着那个信封和小纸条,江心又哭又笑,遇上江家的人,这个穿越也值了,好歹让孤家寡人了三十年的她,知道了真正的家庭温暖和亲人感情,从前是她一直在给予,现在的她一直在收获,很不一样的感触。
郑婶子和苗嫂子在逗孩子们玩,江心给她们倒水。
“来顺怎么没来?”江心问,毕竟来到家属村第一天,就是这三位帮着清理屋子的,她还以为平日里,大家没事做都会坐在一起说话。
“她爱人和我们老于是老乡,这两年,年节一起寄东西回去,拉扯上了关系。上回来,是让我在她生孩子时去帮忙,平时家属楼那头的人很少过来的。”苗嫂子见江心不明白,想着要不要和她说说其中的门道。
郑婶子年纪大,有啥说啥,倒是不藏着掖着:“小江,你刚来,不清楚情况。家属村里的男人们都是军人,每天都训练,他们交际他们的,和我们女眷很少交集。但是,女眷之间,也分人。”
“哦?”江心好奇,坐下来,多了解一下情况总是好的。
“这家属村里,有工作和没工作的女人是两拨,识字和不识字的女人是两拨,城里来的和乡下来的女人是两拨,家属楼里群居的和我们住单独小院儿的又是两拨。”苗嫂子把话接上去,掰着指头再给江心数家属村里的“门派”。
郑婶子补充:“不止,师长政委和团长营长的女眷,住东头和住西头的,又是两拨。”
江心听得大开眼界,她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一个小小的家属村,“江湖中的女人们”居然还分得这么细致,这个地方有这么老些人吗?
“孩子们呢?孩子们总不能也这么分吧?”江心回头看看说话还不利索的霍岩,总有些担心他被欺负了都不会告状,霍明人小鬼大,她倒是放心些。
“孩子们不分,也就是分大孩子和小孩儿,大孩子有自己的玩法,小孩儿就都玩在一起,不论是哪家的孩子,玩得一身泥回去,都得挨骂。”苗嫂子的两个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像小时候粘着她,也不带更小的孩子一起玩。
“那就好。”江心这才放下心,随即又有疑问:“家属村里有这么多嫂子吗?这么分下来,大家还来往吗?”
苗嫂子虽然说话像鞭炮般干脆,却也不太敢出去胡乱招惹哪家的女眷,她和江心说:“别被我们吓着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大家平日里还是挺客气的,邻里之间借点东西,打个招呼都是小事,我就怕你刚来,搞不清楚情况。”
“那郑婶子和苗嫂子,您二位算是哪一拨的?”江心笑问,既然分得这样细,那总得有个阵营。
郑婶子长了不少老人斑的手一挥:“我不和那些青瓜嫩菜小媳妇分,我年纪大了,就喜欢带着孙女儿们和邻居窜门,谁好说话我就和谁好,谁不好说话我懒得理她。”
很豁达的说法,江心佩服地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苗嫂子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是明显就是乡下的、不识字、没工作的那一拨。”听着有两分自卑。
江心笑起来,又给她补充了一个属性:“还有住家属村独栋小院儿的、勤劳勇敢的。”
苗嫂子伸手去拍江心,说她尽笑话人。
“小江,你就是城里来的,会识字,住家属村的。”郑婶子喝口水,“不过,你条件好,还是不如在有工作的,这里能上班的女人,那鼻孔都是朝天开的。”
江心笑出声来:“婶子真是幽默!”
说明有工作、能赚钱的女人确实有底气。
“我就是倚老卖老,脸皮跟老瓜皮一样,反正到这把年纪了,啥也不怕了。”郑婶子看得很开,都是过日子,邻里之间,分什么三六九等,结什么仇怨,谁也不指望谁过日子。
江心越来越喜欢郑婶子这种老人家,从前她的奶奶若是有郑婶子一半开阔,也不会早早就得病去了,让她初中没读完,就跟着离异的爸妈轮流过日子。
“小江,你们这洗澡房确实太破了,让小霍过两日休息的时候,上山砍两棵树,补一补那几块木板,还有厨房的窗户也是,怎么连窗棂也没了呢?”苗嫂子站起来,扫了一眼他们的小院儿,“小霍一个人去的话,我估计呛,到时让他来找老于,一起去。”
这话倒是把江心的疑问给提起来了:“婶子嫂子,你们两家的房子分到手的时候,也是一屋子破败杂草,窗户都没有吗?”
郑婶子那家,是郑营长和他爱人刘娟带着郑芳芳先到,住了一年多,郑婶子是后头才来的,所以最开始的房子如何,她不知道。
苗嫂子回忆了一下:“我和老于到的时候,后勤的柴主任还领了个技术兵过来,说是让我们看看房子哪里要补要修的,和他们讲,补好才让老于签字,屋子里头虽然有灰,但扫一扫就可以住人了,门窗不缺胳膊少腿,家具基本齐全。”
郑婶子也提起,在霍一忠之前还有个副营长先搬到另外一栋去,她去看过,也不至于像他们家这么破败,好像部队后勤根本没派人来看过,他们第一天到的下午,郑婶子等人都在,也没见柴主任还是谁带着人来。
三人把话说到这里,互相看看,基本上明了,也不太往下说了,苗嫂子更是找了个借口先回去了,郑婶子也磨磨蹭蹭地抱起圆圆准备走。
“小江,这个事情,你得和小霍说说。”郑婶子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对部队的事情一知半解,儿子和儿媳妇吃饭的时候说一说,她听一耳朵也不放心上,没办法给合适的建议,“确实得叫人来修修,这地方过阵子秋风一起,那就是刺骨的冷。”
江心点头:“我知道了,等他回来我就和他说。”说着准备送郑婶子出门。
芳芳和霍明已经认识,玩趣正浓,不想回家,江心就让她留下:“也就走两步路的距离,让她们多玩会儿吧。”
郑婶子干脆也不走了,让圆圆继续落地和霍岩玩。
中午霍一忠回家吃饭,凑过来和江心说话,江心顺着台阶下来,把早上郑婶子和苗嫂子的话说了。
“照理说你们的后勤部门应该要维护好房子再分派出去的。你是什么时候签字接收的?”江心问。
霍一忠回她:“昨天,我搬桌子回来之前。”
“你们后勤的人也没派个人过来看看房屋情况,就让你签字了?”江心越说越觉得不对劲。
霍一忠脸色难看起来:“下午我就让他们过来一趟。”
真麻烦,怎么总遇到这种喉咙卡鱼刺的烦心事,江心也不开心,两个大人闷闷地吃了顿饭。
江心趁着下午有空,借口熟悉周围环境,带着两个孩子出门去了,看看人家的房子,问问他们签字时的房屋情况,问过后心里就有了谱儿,路过一个卖冰棍儿的老头,还顺手给两个孩子买了根雪条。
霍明霍岩牵着手在前面走,轮流吃雪条,跟两条小狗子似的。
霍明好动,但出了门,江心让她别乱跑,她就能乖乖待着,霍岩这几天也没动不动就叫人抱了,人比原先要鲜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