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二天江心和两个孩子自然起不来,趁着太阳刚升起来,霍一忠只好自己起来,啃了个饼,拿着柴刀上山。
太阳当空照时,晒得人一头汗,他担着两捆巨大的柴回家了,扁担都压弯了,肚子饿,衣服皱,一身的汗和水,路上见着几个人,也打个招呼,没说几句话。
有嘴酸的人说:“小江命好啊,没想到霍营长是个这么顾家的男人。”
“说不定他媳妇是个懒婆娘呢,霍营长为了孩子也没办法。”谁都知道江心是后娘。
家属村里,有一种奇怪的默契,就是男人训练上班拿钱回家,女人在家带孩子包揽一切家务,非常少男人能做到分担一些,大部分男人一回到家都是两脚一翘,等着媳妇做饭端上桌,更别说洗碗扫地。
江心听到门口有声音,就知道是霍一忠回来了,她忙出去迎着,想伸手帮忙,看到那两捆比三个她还大的柴,就默默地缩回了手,还是让他来吧。
霍一忠把两捆柴放好,快速冲澡洗脸,换了身干爽的衣服,出来时,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碗热汤面,一大早甚至还有一小碟炒牛肉和一碟青菜,两个孩子没等他,各自抱着碗喝面汤。
江心给他拿了双筷子:“今天你最辛苦,吃好点。”笑得有些讨俏,是在想自己早上起不来的事,昨晚说好要去帮忙的。
“你也吃。”霍一忠一坐下,就给她夹了好大一筷子牛肉,有人在家等着他,还给他准备好热食,他心里很满足。
“吃了早饭,我就去一团团长家,两人骑车去水泥厂,得骑上两小时。”霍一忠把今天的安排和江心说,“中午不用等我吃饭,我晚饭前回来。”
“知道了。”江心吃着自己碗里的面,应一句,“少喝点,钱够吗?”
“吃顿饭够的。”霍一忠兜里还有点钱,“别担心,我们的警卫员都跟着去,他们不喝酒。”
江心又进去给他数了点钱和粮票出来:“拿着,求人办事嘴短,请人吃饭别手软,给警卫员也吃点肉。”
霍一忠接过来,放进兜里:“我往后都还你。”
“你人都是我的,还说什么还不还。”江心好笑,轻轻拧了下他的耳朵。
霍一忠就露出一口白牙,心心说得对。
“部队的自行车还能借给私人用呀?”江心好奇,重新拿起筷子吃面,她以为这些重要交通工具财产会管理得更严。
“这几辆自行车,我来之前就有了,听说也是几个干部一起建议部队购买的,主要是部队的兵在用,偶尔可借给家属用。”看来部队还是挺有人情味的。
风林镇上有几辆公家的自行车,每每当街穿梭而过时,后头都追着一群孩子,部队也有三辆自行车,除了公家用,偶尔谁要用也能打借条,打好气还回去就行,家属村要是谁娶亲,都能去借个自行车载着新娘绕场一圈,反正在这里,自行车是个稀罕玩意儿。
江心眯眯眼,其实这里是平原,几乎没有山坡,平日里要是有辆自行车,骑着到处走倒是方便,不过现在不能弄辆自行车来,近来已经够高调的了,这件事得往后放放。
吃了饭,霍一忠再次查了查身上的钱和票,拎上两瓶烧酒就出门了。
江心则是找了苗嫂子来帮忙熏屋子,郑婶子在旁边帮忙看孩子,住前头的黄嫂子也被叫过来,三个人手脚利索地把那个潮湿的小房间给熏干了。
事后江心请她们喝了红糖水,谢了又谢,客气得不得了。
黄嫂子手上拿着搪瓷杯,还挺不好意思:“我还以为小江识字,高中毕业,又不爱出门,是个骄傲不爱理人的,没想到这么好说话!”
“人不都是相处出来的嘛。”江心给她再倒了一杯,“我刚来,对家属村不熟悉,也担心自己不会讲话,得罪了各位嫂子。”
“小江这话就见外了。”黄嫂子笑起来,一双黑黑的小眼睛滴溜溜围着她转,“小江,郑婶子和苗嫂子也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你们真拿两三千块钱出来建房子啊?”
“哪有那么多!总价也不到一千块,造谣的人真该撕烂嘴!”江心立即摆手,作势看了眼大门,见无人经过,才嘀嘀咕咕地和眼前三个人说,“我和霍一忠手头就只有三百来块钱,剩下全是借的,我娘家的他战友的,还有几个厂的,昨天打了好几张借条回来,往后我们家一个月能不能吃上一顿肉都不知道。”
“这么艰苦还建房子啊!?”黄嫂子惊呼,总不能让孩子也吃不饱啊。
“这事儿我和霍一忠吵过好几回架,碗都摔了几个,你们不知道罢了。当时实在决定不了,就试着去申请能不能重建,我们都以为肯定不批,谁知道师部居然批了,把我们逼得不上不下的,只好硬着头皮建。”江心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不然谁操这个心啊,这房子不能吃还不能带走,我们拿着批条都不知道怎么办。”
话说得模模糊糊的,反正满足了黄嫂子的好奇心,钱没传得那么多,他们夫妻是吵过架的,批条下来他们是后悔的,全没大家嘴里说得那么好。管她信不信,但态度和话是要放到这里,毕竟谁也不能贴着他们墙角听悄悄话不是。
黄嫂子讪讪,再喝了杯红糖水就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往前头篮球场的方向去了。
屋里就剩苗嫂子和郑婶子在,苗嫂子还想问,被郑婶子拉住了,有些不客气:“又不花他们的钱,嗦这么多干什么?”苗嫂子这才闭上了嘴。
......
早上江心起来就去菜市场,找蔡大姐割了一小块牛肉,问她附近屯里有没有愿意做房子的泥水师傅,蔡大姐放下割肉刀,回头去帮她打听了一下,说有,让她吃过中饭,睡一觉再去找她。
午睡过后,太阳还大,江心就收拾了水壶和三顶草帽,他们今天要出家属村,走一里多的路和蔡大姐去他们屯里找泥水师傅。
路远又热,她原先想自己一个人去,把孩子放在郑婶子家,让她帮忙看着。
可霍明看着她出门的打扮,问她:“小江,你是要跟我妈一样,出去就不回来了吗?”
这话把江心问得噎住,立即去郑婶子家里借了两顶小草帽过来,戴在他们头上:“一起去吧。”
于是三人就沿着阴影,一路走到卖菜集市,蔡大姐已经在等着她了,见了两个孩子还愣了一下:“江嫂子还把孩子给带来了。”
天儿热,大人都不怎么带这么小的孩子出门。
“孩子粘人。”江心两手都牵着一个,没放开,好在霍岩有霍明带着,没要她抱。
“江嫂子心好。”蔡大姐赞她,大家都是明白人,并不挑明什么事儿,自己也戴上草帽,在前头带路。
“江嫂子,我们屯儿有个老师傅,五十岁了,自小就跟人做泥水活儿,手艺一绝,他经手的房子,那是谁都挑不出毛病来。”蔡大姐和她说这个旺师傅,“听说他原来还在天津码头讨过生活呢。”
其实这个旺师傅也不知道姓什么,从小人人叫他狗旺,年轻时跟着他的师父到处跑给人做房子,喝过南方的水吃过北方的风,可人家年纪大了,还有一手泥水功夫,大家为表尊重就叫他旺师傅。
“就他一个人呀?”江心问,把霍明霍岩放开,让他们自己跑,只要不离开视线,不去草深的地方就行。
“不止,他现在带着两个本家的徒弟,屯里的人想和他学,他都不乐意教呢。”蔡大姐走在江心旁边,看着两个还在撒野的小孩,“孩子小时就粘人,再长大一些就会自己找乐子,不和大人亲了。”
蔡大姐也有两个孩子,大的读初中,小的还在读小学,都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儿,不会跟小时候一样,时不时就跑到集市去找她。
江心也看着霍明霍岩,这么瘦小的孩子,也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把人养大。
“蔡大姐为什么愿意和我说话,又这么帮着我?”江心问,世上总没有无缘无故的亲近。
蔡大姐叫蔡青花,三十多了,比霍一忠大三四岁,嫁了生产队二队长的儿子,勤奋朴实,善良仗义,身形高壮,脸色微黑,手脚有力,看起来有种地母的稳重可靠感,谁家有长短都会帮帮忙,有着这一辈女人的许多令人夸赞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