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 风城雨季 - 长默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风城雨季 >

第二十二章

纽约市寸土寸金,不适合盖占地大又不经济的独栋别墅,上东区的豪宅大多是公寓式的,每一层楼一户人家,一套公寓上千平米并不罕见。

走进电梯,陶郁盯着显示屏上的数字,蓦地感到紧张,他还是第一次以这种身份见家长。这楼里处处透出的凝重保守的气息,让他压力很大。

常征看他屏气凝神的样子,抬手在他后颈上揉了揉,笑着说:“不用担心,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陶郁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觉得这话没起到一点开解的作用。

电梯在四层停稳,缓缓开门,露出一段玄关式的门廊。另一头的大门也随之拉开,常征的妈妈微笑着站在门口迎接他们。

亲切有活力,这是陶郁对常妈妈的第一印象,她穿着这个岁数的妇人想穿而不敢穿的鲜艳服饰,肤色很白,有着比常征更明显的混血外貌。

“妈。”

常征上前和母亲拥抱,贴了贴脸,随后拉过身边的人为她介绍:“这是陶郁。”

常妈妈也给了陶郁一个西方式的拥抱,笑着说:“我从昨晚就开始激动,终于见到家里的新成员了!”

她的热情让陶郁悬在半空的心渐渐回落,放松了些,由衷道:“阿姨,您看起来真年轻!”

常妈妈很高兴,拍了拍他的手臂说:“自从常征拿到驾照,我有十年没听到这样的赞美了!”

常征跟在后面无奈道:“妈,你小儿子一天赞美你十几遍。”

“你弟弟有求于人的时候,连我摔碎一个杯子都要赞美一声。”常妈妈对陶郁说,“他们两兄弟性格完全不一样,常征叛逆期的时候,多说一句话都不耐烦。他十七岁拿到驾照以后对我说‘Givemeacar,leavemealone!’结果驾照被他爸爸没收了三个月才还给他。”

陶郁想象不出常医生这样的人也有过人嫌狗不待见的青春期,不由得转头问:“你那时是不是像《成长的烦恼》里的美国青年,留爆炸头、穿喇叭裤?”

“怎么可能!那是我爸那个年代的造型!”

“噢,他留过长发。”常妈妈揭发道,“一会儿给你看照片。”

常征哀叹一声:“妈,你别说了……”

进门时陶郁注意到,在外面看到的八扇窗子竟然属于同一个房间,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客厅,容纳上百人开个酒会不成问题。客厅的整体装饰简洁现代,而立柱式的结构和角落里的细节,隐约带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风格。

“我祖父买下这个公寓后,打通了几个房间,装修成舞厅。”常征见陶郁打量这间屋子,介绍道,“据说我祖母年轻时热衷于开舞会,舞厅是按照他们在大陆时家里的样子设计的。后来我父母搬过来,把这里重新装修过。”

陶郁想起常征说过,他家里是四几年离开大陆后来又迁到美国的,在陶郁脑海里常爷爷一直是个乱世里拖家带口背井离乡的流民形象。可初来乍到能置办下这样的房子,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位爷爷恐怕不是一般的流民。

常妈妈把他们领到一个家庭聚会用的小客厅,和蔼地问陶郁:“你想喝橘子水还是苹果水?”

“妈,陶郁又不是小孩,你能不能别用那种哄小病人的语气?”常征拿了两罐零卡可乐递给陶郁一个,问母亲,“爸去哪了?”

“在他的书房,和其他医院的专家在远程会诊,你上次去西雅图接收心脏时见过的DoctorCraven也在线,你是不是应该去打个招呼?”

常征放下可乐,对陶郁说:“你坐一会儿,我马上就回来。”说完起身走出去了。

客厅里留下陶郁自己面对常妈妈,让他多少有些拘谨。对方倒是没留出任何冷场的时间,她坐到陶郁侧面的沙发上,微笑着对他说:“我很高兴你能和常征一起来。三个月前他给我打电话,说找到想一起生活的人了,我很激动,那时就想飞去芝加哥见见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他让我先等一等,要确定你和他的想法一致。现在你们能一起来,我想应该是确定了。”

陶郁想三个月前正是他们从唐老师家搬出来,刚开始同居的时候。原来那时常征还不确定他的想法,却不吝于给他一个一起生活的承诺。

“常征很好……他很照顾我。”

陶郁不大习惯和别人谈他们之间的事,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不是正常的恋人关系。然而面前这个人是常征的妈妈,对方鼓励的眼神让他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

常妈妈笑道:“我的儿子我知道,他哪会照顾人,我倒是听他说你很会做饭。”

“我不是指生活上的照顾……”陶郁犹豫着该怎么表达,“他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我是说对我们的关系,有了矛盾他会积极地解决,这让我相信那些矛盾都不会影响我们一起生活。”

和对方母亲说这番话让陶郁有些脸红,却并没有觉得不合宜,也许是对方倾听的姿态和专注的眼神激励了他。陶郁想,常征的妈妈不愧是儿科医生,大概多难搞的小病人见到她都会乖乖听话。

“两个人里总该有一方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的关系会更牢固长久。”常妈妈说,“常征能做到这一点,我很欣慰。他的性格对人对事都很坦白,我想对感情应该也是一样,两个人有什么情绪直白地告诉对方,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安全感的体现。”

陶郁若有所思地点头,想到前一阵两人冷战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对方猜不透他在想什么吧。

在陶郁和常妈妈说话的同时,另一间屋子里进行着一场父子间的谈话。

常父关掉会议视频,看着坐在对面沙发椅上的大儿子。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职业选择上,长子都继承自己更多。常征自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体现在传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懂得自我约束和进退有度。同时受西方自我价值观的影响,和同龄的美国年轻人相比,他也不缺乏进取开拓的勇气和眼界。看到儿子对职业有自己的规划并且稳步前行,任何一个做父亲的都会觉得欣慰――尤其在家里还有一个顽劣讨巧的小儿子作对比的情况下。然而总是有美中不足的一面,想到常征和他的同性伴侣,常父只能在心里默默叹一口气。

“我听Dr.Craven说你在跟Parker做博士论文?什么专题?”

常征从医学院毕业获得的是MD医学博士学位,他计划在住院医期间拿一个偏研究性质的PhD。教学医院的主治医生很多也是本校医学院的教授,常征的上司Parker也带博士生的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常征就在他的指导下做实验。

“我们在做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血管和内壁细胞是接枝排斥反应主要的……呃……simulatorsandtargets.We‘restudyingthedifferentialimmunepropertiesofvascularcellssowecanproperlyapplyhumanvesselsinthetransplantsetting.We’vedoneexperimentsontheroleof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in……”

说到专业方面,常征的中文有时不能准确表达复杂的医学词汇,于是在和父亲的交谈中单方面地转换成英语模式。

常父听完他的解释,思考了片刻说:“所以你们是想证明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以通过选择性地释放吲哚胺2,3-二加氧酶来抑制CD4+T细胞的活性和扩散,以此来获取适应性免疫反应?”

常征花了半分钟在脑子里把老爸说的中文和英文专业词汇联系起来,点了点头,同时换上一副恳求的语气说:“爸,您不能用英文吗?这只有咱们两个人。”

常父不为所动道:“这是你妈妈定的规矩,在家里和家人之间必须用中文。你前一阵说希望未来有机会和中国的医院合作基金的事,如果你不能用中文听懂和解释专业词汇,你要怎么阅读他们的医学资料、怎么跟对方的医生交流?你要明白对方没有义务跟你讲英文。”

常征皱着眉头无奈地问:“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对我的研究?”

常父也带博士,听了儿子的课题,直觉上认为很有研究的空间。他想了想说:“我认为你们可以在IDO抑制T-cell增长的机理上多下一些功夫,释放IDO是因,T-cell的活性被抑制是果,这其中还有什么物质的改变串起了这个因果,搞明白这个部分才足够完成一篇博士论文,不然这只能作为一个发现投一篇期刊而已。”

常征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到纽约来?”常父忽然转换了话题,“其实你当初留在康奈尔或者去哥伦比亚的医学院,条件比西北更好,你完全可以在MD期间完成PhD的研究,拿双学位毕业。”(注:纽约长老会医院是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联合教学医院。)

“爸,当初申请医学院的时候,咱们就已经讨论过了。”常征坐正身子道,“留在这我永远是在你的光环之下,别人看到我就会想到‘HeisthesonofDr.Chung.’我不在乎多花两年时间拿一个研究学位,芝加哥也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在西北医院有很多接触各种病人和手术的机会,我想至少在那完成住院医阶段。之后在哪做专科培训我还在考虑,目前有两个意向,一个是斯坦福下属的LucilePackardChildren’sHospital,那有一个儿童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另一个是迈阿密的心脏研究所。如果Dr.Craven那时还没退休的话,我也可能考虑去西雅图……到那时陶郁应该也毕业了,还要看他在哪个城市工作。”

既然提到了陶郁,话题就不可避免地再次转换重心。

常父虽然接受了长子喜欢同性的事实,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心无芥蒂地跟儿子一起讨论他的同性爱人。沉默了好一会儿,常父才开口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常征看着父亲说:“我可以用很多标签来形容他,但他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得生活在一起才能慢慢体会。我对他最初的印象,是他在最拮据的时候,听说我欠着银行二十万学费贷款,会想到为我省钱。在我觉得如果我处在他那样的境地,可能会被逼得低头妥协的时候,他还能开着玩笑再去找打工的机会。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他性格里的韧性和乐观,相处久了,我看到他对工作的态度认真,对朋友真诚,会用心料理我们的生活。他有些小毛病,我也有,我们有时会吵一架,就像大多数情侣一样,但是不会伤害到生活的根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