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 风城雨季 - 长默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风城雨季 >

第四十四章

陈立的报告讲的是硫胺化合物在生物固体中的降解模型和外界环境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这篇文章几个月前发表在美国一个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在上海参加交流会时陶郁就听过他的报告,那时因为听众都是教授,所以内容偏重模型的实际应用,现在给学生讲,则重点在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建立过程。

陈立很会掌握演讲的节奏,尽量避免自己唱独角戏,他问学生对试验设计的想法,让他们猜测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来证明猜测是否正确,然后给出理论依据,四十五分钟的报告呈现的并不只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平心而论陶郁觉得科研报告能做到陈立这效果很不错了,连骆丰这种逢讲座必睡的人都坚持到最后。

“Thankyouforcoming……”幻灯片翻到最后一页,讲台上的人致谢道,“especiallythoseofyouwhodidnotcheckyourphoneonce.”(译:谢谢来听我的报告……尤其是那些中途一次都没看过手机的人。)

观众席上响起窃笑声,有人讪讪地收起手机。陶郁随着其他人鼓掌,接下来是自由提问时间,他蹭到前排老安德鲁旁边,小声问:“Professor,youdidn’ttellmeLeewasthespeakerofthisweek!Whendidyouinvitehim?”(译:教授,你没告诉我陈立是这周的受邀演讲者,你什么时候邀请他的?)

老头两手一摊道:“Ididn‘t.HeisProfessorGruca’sguest.IpassedthemessagetohimwhenwewereinShanghai.Hesaidhewouldthinkaboutbutdidn‘tsayyesrightaway.I’mgladeventuallyhedecidedtocome.Thisisagoodpresentation,isn‘tit?”(译:我没有,他是Gruca教授的客人。在上海时我只是把消息带到,他说会考虑但是没有立即答应。我很高兴最终他还是决定来了,这是个很不错的演讲,不是吗?)

ProfessorGruca是系里那位少壮派教授,也是老安德鲁退休后最有可能继任环境专业Director的人选。陈立虽然当年跟老头做博后搞环境统计和风险分析,但回国任教后个人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偏向他本来的化工专业,和同样是搞污染处理技术的Gruca不谋而合。

“Itis.”陶郁看了看讲台上正回答学生提问的陈立说,“……anditwasabigsurpriseofseeinghimagain……”(译:是个好讲座……另外再见到他让我很惊讶……)

“I’mafraidyoursurprisemaylastlonger.”老安德鲁说,“Grucainvitedhimnotjustforaseminar,butalsoforatwo-yearprogramthatisfundedbyCookCountytodevelopaClassBbiosolidsdisposalapproach.”(译:我恐怕你的惊讶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Gruca邀请他来不止是为了一次讲座,而是让他参与一个由Cook县政府资助的两年项目,开发B类生物固体的处理技术。)

“Youkidding?!”(译:你开玩笑吧?)

“WhywouldI?”老头反问道,“Don‘tyouknowhehasapatentofbiosolidstreatmenttowertechnology?Leeisasmartguyandverygoodatmovingideatopatent.”(译:为啥我要拿这个开玩笑?你不知道他有一项生物固体处理塔技术的专利吗?他是个很聪明的人,并且擅长把研究转化为专利技术。)

“……sohewillbeworkinghereasavisitingresearcherinthenexttwoyears?”陶郁难以置信地再次瞟了台上一眼。(译:所以这两年他要在这做访问学者?)

“YouknowverysoonI’mgoingtoretire.”老头解释说,“Thedepartmenthasbeenlookingforanewprofessorforawhile.Leeisagoodcandidate.Hecanteachmyclassesandheisamatureresearcher.Thetwo-yearprogramwillbeatransitioningstagetofullypreparehimfromavisitortoafull-timeprofessor.”(译:你知道我快退休了,系里在找一个新教授。陈立是个不错的候选人,他可以教我的课,本人也是个成熟的研究者。那个两年的项目将是一个身份转换阶段,让他从一个访问者成为这里的全职教授。)

“Asatenure?”(译:作为终身教授?)

“Well,afull-timedoesn‘tnecessarilymeantenure,butIthinkourdepartmentwilleventuallyhirehimasatenure.”(译:全职并不一定意味着终身,但我想系里最终会聘他为终身教授。)

陶郁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为系里认可师兄的成就感到高兴,也希望和陈立有更多工作接触的机会,在上海时对方给了他一些不错的建议,如果能经常交流那会对自己有更多帮助。而另一方面他又感到不安,在窥到对方可能的心意之后,他不知道该拿什么态度去面对,不相见还好,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他担心自己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

“Lastquestion……”Gruca教授作为邀请陈立的人主持报告会,最后一个问题照例留给了现场的教授。

“ProfessorChen,youknowherewehaveverystrictrequirementsonbiosolidsapplications.Nooffense,butwhatIlearnedisthatChinaisabout30yearsbehindtheUSinrulemakingandenforcement.Chinesefarmersstillusehuman-faces-basedfertilizer,whichhasraisedleadandheavymetalscontaminationproblems.HowcanyouprovethetechniquethatfitsinChinawouldalsofithere”(译:陈教授,你知道这里对生物固体应用有很严格的法规。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据我所知中国在(这方面)法规制定和执行上落后美国三十年,中国的农民现在还用人类排泄物做肥料,引起了铅和重金属污染问题。你怎么能证明这个适用于中国的技术同样适合这里?)

会场里安静了两秒,谁都能听出这问题里透出的尖锐和对发展中国家不屑。陈立所做的报告跟排泄物什么的并没有直接关系,生物固体指的是污水处理后的固体污泥,在美国这种污泥分为A、B两类,A类是指处理后不含病原体且重金属达标可用作农田肥料的,B类则是不达标的,也是Gruca邀请陈立合作研究的对象。中国的确存在不分青红皂白使用污泥做肥料的情况,然而这跟陈立的报告没有关系,他的模型是用于污泥处理过程中优化硫铵比例以达到营养成分的最大利用。

陶郁转头看向提问的人,是系里民用工程专业的一个教授,平时打交道并不多。在国外有时的确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大部分美国人没有排外的心理,毕竟这是一个移民国家,前述几代大家都是外来的,但有些人总爱把自己高看一等,即便别人并没看出他有什么高级的地方。

“WhataCanadianJerk!”老安德鲁不满地小声嘀咕了一句,作为环境专业的头头,他正要起来发挥一下和事佬的作用,台上的陈立笑了笑开口道:

“Backto30yearsagowhenIwasinelementaryschool,IwastaughtthatChinawas100yearsbehindAmerica.LateronIheard50yearsbehind,30yearsbehind……whenIfirstcametotheUnitedStatesIhadaninterestingfinding,Chinaisactually12hoursaheadofUS.”(译:30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听说中国比美国落后一百年,后来我听过五十年、三十年……但当我第一次来美国时有个有趣的发现,原来中国比美国提前十二小时。注:时差。)

会场里响起笑声,陈立继续说:“Chinesefarmershavebeenutilizinghuman-feces-basedfertilizerforthousandsofyears.That’sonebigreasonthatChinastillhasfertilelandafterplantingsomanyyears.Heavymetalcontaminationisnotattributedtousingfecesfertilizer,buttheinappropriatedisposalofindustrialwaste,includingthewastefromdevelopedcountries.Decontaminationofheavymetalsinsoilsandbiosolidsisournextsteptodealwith.”(译:中国农民已经用排泄物类肥料用了几千年,这也是中国的土地在耕种了几千年后依然肥沃的一个重要原因。重金属污染并不能归咎于使用这样的肥料,而是因为不正确的工业废料处理,包括从发达国家输出的废料。解决土壤和生物固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

不留任何补充提问的机会,Gruca教授起身代表系里感谢陈立的报告,同时公布陈教授将与自己合作研究B类生物固体的处理技术。

老安德鲁一边鼓掌一边扭头对陶郁说:“Itoldyouheisasmartguy,evensmarterthanIthought!”(译:我说过他是个聪明人,比我想象中更聪明。)

陶郁认同老头的说法,那个教授的问题陈立既不能肯定也无法否认,他用另一种方式传递出中美差距在几十年间迅速缩短的事实,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式肥料和重金属污染的立场。换个位置,陶郁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能在不使双方难堪的情况下,回答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报告结束后Gruca把陈立介绍给系主任,老安德鲁和另一个环境教授也加入交谈。见对方一时半会儿抽不出身,陶郁在微博上给他发了条私信,没有留言,只是一个竖大拇指的标志,随后和其他学生一起离开了会场。

半小时后陈立回信:晚点联系你。

晚上下课后,陶郁刷了一下微博,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他把手机揣回兜里暗自嘲笑自己,这是在期待什么?

回家路上接到常征的电话,说下班时候湖滨路上发生车祸,医院接到好几个伤员,刚处理完,现在正准备回家。这边刚挂,又有一个电话打进来,来电显示是唐海南。陶郁纳闷儿地按了通话,自从唐老师家半年前添了个小公主,就忙着在微博上晒孩子,很久没顾上搭理自己了。

“陶郁,有没有空来BOG?”

陶郁不由笑道:“唐老师,您这月子坐了半年,可算出山了?”

唐海南半天没酝酿出有力的还击,撂下一句“快点滚过来”就挂了电话。

陶郁笑着收起手机,返身折回学校。BOG是学生活动中心,有保龄台球等娱乐设施,还带一个小酒吧,进门先查身份证,满二十一岁的发一个绿色手环,表示够岁数可以买酒。

一进酒吧陶郁就看到靠里一张桌边的唐老师,坐在他对面背对自己的,正是陈立。陶郁一点也不惊讶这两个人认识,他们同年,唐海南已经在这学校教了快十年书,想来陈立做博后的时候他们就相识了。

他在吧台要了瓶啤酒,站在门口打了个电话,朝那两人走过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