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一览春风(上)
早春的西湖着实有些凉。
去年冬天,极少降雪的故都临安竟然破天荒地下了一场大雪,漫天雪花洋洋洒洒地铺了一地。放眼望去,整片土地尽是一片白雪皑皑。那一层薄薄的积雪,愣是挺到前日才化。
杨柳似乎还未抽枝发芽,西湖旁的草木全都是一副凄惨的光秃秃模样。飘来一阵不大不小的寒风,将那些不见花叶的枝干吹的颤了几颤。
刚开春,远在京城的皇帝便携着他的三位皇子来到了这一带江南水乡,美名其曰“亲自视察南方民情”,其实是想让他的三位皇子前来历练历练,顺便游山玩水一番罢了。
尚年少的尹辗被关在湖边的一处院子里,被迎面刮来的冷风那么一吹,两手连忙裹紧衣袖,头也朝领子里缩了缩,全身冻得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唉,他本不该呆在这里的。
他那样样都好的大皇兄,将父皇赏赐的西域白玉鹰雕拿给他的二皇兄尹成把玩了两下,熟料尹成玩了不过半柱香的时间,竟将那白玉做的雕塑摔在地上,而且还磕坏一个角。尹成畏惧于父皇和大皇兄,不敢主动认错,便将那白玉鹰雕丢在了原处。
尹辗路过时,看见桌上摆着那只鹰雕,却缺了一个口子,往地上一瞄,又寻见地上躺着一块破碎的玉料。刚俯身捡起,就看见父皇和太子哥哥朝他这里走来。尹辗这下是有口难言,有理说不清,父皇和太子都当是他摔坏了这只玉雕,所以罚他来此处,面壁思过七天。
后来才得知是尹成做的,但看到尹辗无端被罚,尹成哪里还会找父皇澄清?有人替他背黑锅,岂不妙哉。
这时,被寒风吹得颤了一颤的尹辗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面壁思过而已,又不是什么重罚,就勉为其难帮尹成一次吧。
尹辗在心里哼了一声:尹成,算你欠我的。
这座西湖旁的皇家行宫已经修成了约五年,但以前尹成和他都从未来过,根本不清楚其中构造。当他听见这座院落外有一道稚嫩的童声在读书时,不禁有那么一瞬的愣神。
――是哪家的小孩在念书?声音都飘到他这里来了?
仅面壁思过了半日,尹辗心里便颇为乏味苦闷。只能对着一堵红砖黄瓦的高墙,也无同伴交谈玩耍,实在太过枯燥。
总算还有一个躲在此处念书的小娃娃,虽然声音听上去非常稚嫩,估摸着要比他小个四五岁,两人兴许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聊,但总比原来枯燥无聊地对着一道空墙要容易熬过这段时光。
尹辗隔着墙喊道:“是谁在墙的另一边读书?”
那声读书声随即停了下来,只听那个小娃娃奶声奶气地说:“我打扰到你了吗!我、我这就走!”
尹辗当然不想让他走,于是叫住他:“没事,不打扰不打扰,你继续读你的书吧。”
那小娃娃似乎不乐意了:“我没有在读书,我在背书!”
“哦?”尹辗来了兴致,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我听你方才背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吧?你小小年纪,读恐怕都读不懂,能背的下来吗?”
这倒不是尹辗小看他。这两篇赫赫有名的奏表,虽都是读书人耳熟能详的文章,但对于七八岁的小孩儿来说,还是太难懂了。整篇朗读下来都吃力,更别说理解其中涵义,一字不差完完全全地背诵下来。
那边的小娃娃显然发现自己被小看了,气鼓鼓道:“谁说我读不懂的,你不要小瞧人。前一篇讲的是诸葛先生对汉室的忠心,而第二篇,则在说……”
“好了好了,我信你还不行吗。”尹辗当即打断了小孩儿义愤填膺的解释,他可不是找他来探讨名人名作的,否则岂不是和在学堂里上课一般枯燥无味了。
尹辗换了一个话题,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娃娃答得爽快,一点也没拖延:“我叫阮岚。”
尹辗快速在心里念了一遍这个名字。阮岚,嗯……姓阮,吏部尚书也姓阮,听闻吏部尚书也一同来了江南,但却住在别处,所以,这小娃娃该不会是阮尚书的儿子吧。
思索片刻后,尹辗问:“你爹是阮尚书?”
小孩儿天真地答:“是啊。”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将家底儿尽数掏给了一个刚说了没两句话的陌生人,小孩儿问:“你又是谁?为何会呆在这里?”
“我――”尹辗灵机一动,胡乱邹了一个身份,“我是服侍二皇子的公公,因为打碎了殿下心爱的琉璃花瓶,所以被殿下罚在这里面壁七日,不得出去。”
尹辗心道,谁叫尹成害他来这儿的,眼下便借他的名头一用。
阮岚“啊“了一声:“那你一个人呆在这里,一定很难过吧……”
尹辗点头道:“那是自然,我现在是又空虚又孤独,所以你要在这里陪我解解闷,知道吗?”
尹辗听见阮岚站的那处有书本合上的声音,然后有脚步声朝他这里走来,那阮家的小娃娃贴紧了墙根,问他:“陪你干什么?”
“聊聊天就行。”
墙那边有些许的沉默,过了一会儿,阮岚才说:“那我要背完书才能和你聊天。”
“可以,没问题,那你快背。”
之后,尹辗站在墙边听他背完了两篇文章,他在心里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整个过程大约只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
尹辗问:“你这是第一次背吗?”
阮岚答:“是啊。”
听这个小娃娃说话的语气,倒也不像骗人,没想到他脑瓜子还挺机灵的。这两篇奏表,若是像他这个年纪的人背起来,也得花个大半天的功夫,没想到这小孩儿仅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背完了。
看来阮家的小公子天资聪颖,想必日后能成大器。
虽说尹辗心底里确实有些佩服这位小公子,但嘴上却想耍坏逗弄他一番,他佯装着不屑,“啧”了一声:“要我说,你还是太笨了,尚不及我这个目不识丁的小太监。”
那头的小娃娃显然是不服气,张口问:“我哪里不及你?”
“方才听你背的功夫,我也背下来了,还背得比你快。”
墙那边的小娃娃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不信。”
幸亏之前尹辗学过这两篇文章,在先生面前翻来覆去地背诵了五六遍,抄默了七八遍,就算是原先不会背,现在也该是倒背如流了。
尹辗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似乎还真有点不怀好意的意味在里面。他对着墙面说道:“不信?不信你便抽我几句,若是背不出,我跟你姓。”
阮岚张口即来:“「亲贤臣,远小人」后面是什么?”
尹辗答得自信满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