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明月光
陆崇邦挂念着自己一时心血来潮跑去望北楼的小孙子,一听周南抱着人回来了就想着来看看,没想到竟然正好撞见两人这般举动!
他脑中除了愤怒还是愤怒,大步流星走到两人面前,抬手就要打陆野。
周南把还在呆愣中的小野往后一拽,自己站到陆野身前,生生替他受了这巴掌。
“你!你们!”陆崇邦发现周南把陆野挡在身后,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喘着粗气浑身颤抖。
“外公,”周南担心急火攻心对陆崇邦的身体不好,想上前扶着,没想到被陆崇邦强硬地甩开。
“你还知道我是你外祖父!你身后那人,可是你亲表弟,你竟……”陆崇邦听周南喊他,情绪更加激动。
陆野这时才反应过来,不愿被周南挡在身后便与周南并肩站着,说:“爷爷你别气了,我和阿南……”
“别叫我爷爷!”陆崇邦见陆野出现,更是暴怒,“你知道你们在做什么么?你们都是男子!这暂且不管,可修宇将来要登基为帝,你将来要承业从军,你们俩所许真情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陆野闻言看了周南一眼,也疑惑也动摇,最终咚地双腿跪地,眼神坚定地说:“爷爷,我此生只要阿南。”
“他若此生无妻,我便与他白头偕老;他若入宫纳妃,我便出家当和尚去。”
周南一愣,他没想过陆野竟是这样想的,他只想这此生必然非卿不娶,没想到陆野有这样细腻的心思。
周南也跪下,与陆野十指相扣,如发誓般地说道:“我此生只愿得小野相携终老,别无他求。”
陆崇邦没成想这两人居然都跪在他面前,还说出这样的话,心里有一丝怜悯与心痛,他总算从暴怒中冷静过来,却还是不赞同这俩人的事情。
陆崇邦比这两人年长了不止两轮,对所谓情爱的心态渐淡,清楚年轻人的誓约总是随口而成,不计前途后果,也不管人情世故,可人生如囹圄,处处尽是枷锁,谁能真的从一而终,至死履约呢?
他尽量让自己语气平缓下来,说:“你们先起来吧。”
陆崇邦自从上次重病,垂老之态已从眉梢眼角延至心中,对处理这件事已经力不从心了。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你们起来吧,天色已晚,回房去吧。”然后步履缓慢地走出了院子。
自然不可能就这样收场。
几日后上朝,陆崇邦出列,请求告老还乡。
他说:“臣历经两朝风雨,为东明国守疆护土已四十余载,期间先帝与皇上都对臣恩宠有加,臣虽苦犹荣。然去年重病以来,夙夜忍受苦痛折磨,身体大不如前,思及战事已平,又有不少将才辈出,故心生退意,望帝谅我年老,允我返乡养病。”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
如果说,骁骑营是东明国镇国石柱,那陆崇邦便是那巍然不动、屹立柱下的石基。
此人从军四十多年来,胜战数不胜数,治军严明有方,骁骑营就是在这一代强大起来的。
在东明国年轻人眼中,辅国大将军陆崇邦,是战神是英雄,说是他们愿意以生命追随的信仰也不为过。
如今这人却说要走,不必想也能猜到这将在朝外引起多大的风波。
皇帝沉吟深思,默然不应。
陆崇又说:“如今东明太平无事,少一位老将并无大碍。何况这军队中还有平北大将军、归德大将军,又有年轻的镇军大将军,我一人离去,并不会造成多大扰乱。”
这件事牵涉实在太大,皇上没有当场决定,只让陆崇邦朝后留下详谈。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态,要一位病体渐虚的老将军永远坚守在战场上是不可能的。
可有些事情还是要妥善处理,比如他走后的权力交接。
这才是皇上不愿当场决定事情的真正原因――一旦权力失衡,他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就要功亏一篑了。
“陆老将军应当清楚其中利害,朕只问你――接任的人是镇军大将军周南还是燕关大将军?”
陆崇邦深吸一口气,搭在椅上的双手有些颤抖,他提及此事还是难免情绪难控:“实不相瞒,臣早在十年前就把这件事决定好了,在臣之后总领骁骑营的,是周南,或者说,前太子齐修宇。”
叮当,皇上听见最后这几个字手一颤,茶碗重重放回桌上。
他双目圆睁,不可置信又十分急切地质问:“什么?你再说一遍!”
陆崇邦回答:“当年在大火中失踪的皇太子,正是如今的镇军大将军周南。”
皇上情绪激动,他又问:“那当年为何没有通知朕?”
“当时韩家干政过多,修宇出去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皇上藏在袖中的右手紧紧攥着拳,头脑昏昏发涨,过了好久,他才反应过来,语气平缓地说:“当年的事,确实是贵妃做的吗?”
未免歧义,他特意用了贵妃来称呼现任的皇后。
“臣在事后反复追查,确实是贵妃无疑,但证人已死,也无物证,只能隐而不发。”
皇帝叹了口气,说:“当年是朕疏忽了。”
“既然如此,将骁骑营交给修宇也没什么不放心的。陆老将军若执意要走,朕改日下旨允你回平州颐养天年。”
陆崇邦犹豫了一下,问:“那……修宇呢?”
“陆将军不必担心,朕恢复他皇子身份的。若无他事,陆将军请回吧。”
“是……老臣告退。”
皇帝眼见陆崇邦离开,终于松了一口气,倚塌闭眼平静了许久,才喊人:“来人,宣景神医觐见。”
……
“什么?要我陪你回平州?”陆野惊得一筷子豆腐都夹碎了,看了一眼周南,“我不去!”
陆崇邦见此人如此不孝,立刻吹胡子瞪眼道:“你要我这么大年纪回乡孤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