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见义勇为皇子蒙尘,突出重围和|落难 - 一世为臣 - 楚云暮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一世为臣 >

第三十六章:见义勇为皇子蒙尘,突出重围和|落难

二人扮做兄弟,带着个随扈的侍卫就悄悄地又回到了兰州,这次却尽往世俗热闹之处去走,一意想着体察民情。兰州各个主干道倒都是行人熙熙攘攘,店家鳞秕皆是,没一丝凋敝景象,望路边看那贴地红红白白的官府告示,不外乎安民辑盗,时令宵禁,另有久旱逢雨各农家须得勤谨耕作等语,问了往来商民也都是说甘肃三年大旱,今春豪雨不止是上天有感甘肃全境久旱并王大人为民宵旰昼苦之情云云,听地永琰坐在茶馆里还在咋舌而叹:“这王擅望果真官声民望如此之优,竟是我之前看走了眼?”

和|一面招呼小二拿清茶细点上来,一面转头小声道:“兰州省府中枢,他要将这上下官民都打点通了来瞒天过海也实非易事――只能说王擅望手眼通天,是个与国泰全然不同的狠角。”抬头与永琰对视一眼,方才微微一笑:“从第一次见面起,我就压根不信这王擅望两袖清风。”

大清到了乾隆一朝,国运之鼎盛仓禀之富足乃前朝前所未见,可也因此腐败滋生,为官敛财肆无忌惮,大清朝的廉吏不是没有,但凡是官居一品,封疆大吏就没有能独善其身的。

永琰回味着这话,一手拿起一只糕点,刚咬了一口,就仿佛被骖了一下,想要一口吐了,又不想让和|轻视,于是强咽了下去,和|自己曾千里从军,什么样的食物能下口的就算不错了,可看着永琰的神色便知这位皇阿哥吃不惯这等粗食,于是唤来小二,和颜悦色地请他换上这茶楼里最细致的茶点。那小二将提着的大茶壶放下才擦着汗道:“我的爷,不是我不给您换,这已经是本店最好最贵的了――您有钱也只能吃上这等货色――这年头精米细面可金贵了――足足比去年春天涨了三倍有余,您要不信,去问问米行老板,如今这些米粮市价几何?”

永琰一面伸手拭了唇边饼屑一面扬扬手:“无妨,无妨,你下去吧――这甘肃百姓吃的起这等细点的也是不多了,我平常脍不厌精惯了本就不该,此刻还要吹毛求疵象个什么样子。”

和|倒没想到这个一意白龙鱼服察民观风的阿哥倒真有吃苦的精神,脸上一笑即收:“爷说的固然是,可您身份贵重――”忽然住了口,秀眉颦起,竟是怔在原处,永琰奇怪地刚要发话,和|却慢慢地放下茶杯:“甘肃久旱三年,靠着是朝廷免税和士民开捐纳监周转接济以致周省百姓不至饥羸――最基础的一项就是平抑米价以免奸商奇货可居坑害百姓,这精米如今卖到一斗八十一文四分,莫说乾隆朝无此粮价,就是世祖圣祖朝也都没这个例子。”

永琰眼中一亮:“你的意思是――”

“有人在暗中操纵米价从中渔利――多半与开捐纳监脱不了干系!”

他二人知道在这粉饰太平的兰州城查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便商议出城,城西五十余里处有个榆中县,据说是甘肃难得的鱼米之乡,年年纳捐都是头一份的,和|与永琰雇车一路行去,刚到榆中已经夕阳西下,便听了和|的建议投宿在榆中一户庄头家里。

那庄头姓卢,家道殷实,田连百亩,难得是又极慷慨好客,见着这几个人模样气度都是拔尖的,自是不肯怠慢,命下人敢着收拾好了一间上房。

随侍的侍卫将被褥收拾停当了就告退出去屋外守夜――给他十个胆儿,他也不敢与永琰同室而眠。和|便也咳了一声也要跪安出去,永琰原本波澜不兴的表情却忽然有了一丝松动,转头对和|道:“既是出门在外,原也不必忌讳这许多――教人看见我一个人高床软枕睡地舒坦,你在屋檐下餐风宿露的,也令人起疑不是?依我的话,今晚还是将就一下,和大人就不必出屋了。”

和|依然跪下叩头行了礼才缓缓地说道:“十五爷……礼不可废。”

“你――”永琰不觉得有些气闷,这一路来和|对他虽然知无不言,可一旦碰上他的拉拢示好,他就装聋作哑概不接受,他就不信这个人还真就是铁板一块!

正当二人僵持,那卢庄头的公子却秉烛来访,二人只得暂时收了争执,对着进门的卢公子拱手见礼。

“听二位口音想是京城人氏?”那卢公子只二十出头,生的苍白文弱,似有不足之症,全然不似个庄稼人家的儿子,“在下想打听京中科考事宜。”

和|便将要紧的与他一一说了,末了问道:“恕我直言,公子声音形容似有先天不足之症,又是三代单传,如此长途跋涉远上京城赴考,家中高堂如何放心?”

卢公子叹了口气,苦笑道:“何兄好厉害的眼力――不瞒诸位,只因我家世代务农,祖祖辈辈都希望卢家能出个文官光耀门楣――在下一出娘胎就有断言我活不过二十,如今请医研药地折腾,好容易捱地片刻无虞,考上个秀才已是精力交淬,要趁着还有时间,尽我之能进城赶考,若能取个名次回来即便我死在京城也无所怨尤了。”永琰听了大皱其眉,似乎无法理解这考取功名对他个病秧子而言就如此重要,宁可放弃惬意自得的耕读生活也要放手一搏,哪里值当!和|却以眼神制止了永琰,笑眯眯地继续问道:“据我所知,甘肃全省因着旱灾,皇上已颁下圣谕允许甘肃开捐纳监,有捐纳银粮的秀才立即授以功名――以你之家境,捐个监生怕也不是难事,何必如此艰辛?”

卢公子愣了一下,随即摇头叹了一口气:“这捐,我们纳不起!”

和永二人互看一眼,知有情弊,忙奈着口气故作不解状:“奇了,甘肃纳监也都是依足了制度规矩,捐个监生在银子三千两或大米八百石,何至于纳不起呀?”

“严兄错了。”卢公子站起来,正色道,“当年的王中丞如今的王总督可不是叫我们开捐纳监,而是强令逼捐!”

“您二位打听打听榆中县的土皇帝是谁?高兵高员外――那是王总督的小妻舅,连榆中县令都得唯他马首示瞻,为了给王大人做政绩,他伙同县衙一起强行瘫派每家每户的捐输钱粮,稍有不从必得想方设法地叫那人家中家破人亡所有土地田契搜刮殆尽才罢,您赶明儿出去看看,这田连阡陌插着个‘高’字旗的必是他家产业,为这个,也不知道逼死多少人了――我家纵使世代白丁,也不屑为这等人为虎作伥!”

永琰听到这里已经心头火起,但他从不喜在人前失态,又是天分极高之人早从和|处学得处变不惊的涵养,因而不怒反道:“这高兵占着自己的姐夫在乡里跋扈些也是有的,王大人难道不管的?我从京中一路行来,都听说他官箴极佳――甘肃三年大旱,皇上又宽济为怀免了甘肃全省的赋税――可市面上的粮食正常流通没有饥民饿稃,没有,这就是难得了。”

“我当二位明白人,如今看来却是再糊涂不过!”卢公子冷笑一声,“当初王大人把全省纳捐之粮入库后强行以官府屯粮的名义向各个中小米行低价买粮,我有个堂兄做的就是米行生意――当时的收购官价才多少?十三文半一斗!遇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和几个奸商将谷麦米粮以收购价的数倍售卖出去。皇上免了甘肃赋税不假,可王擅望没有免了我们的赋税――没有功名的人家还须得加倍交纳――这是想逼着我们去开捐纳监!至于甘肃没饥民饿稃暴乱起事?那是天保佑这些年甘肃难得地风调雨顺,除了今春多雨就――”

饶是永琰再沉的住气,此刻也瞠目打断他:“甘肃没有旱灾?!”

“无旱无蝗,难得的太平年景。”

王擅望不仅是贪墨敛财,而根本是冒赈欺君!大清开国以来还未曾有如此胆大包天之人!

“混蛋!”永琰一砸桌子,三个茶杯都被震地跳起数寸,落下后还兀自叮叮当当撞晃不已。和|忙一手按住他的胳膊,一面转头强笑道:“若大个甘肃,就没人管吗?”

“王大人手眼通天谁人敢管――再说甘肃自巡抚以下藩臬道府县各司各部,哪个没拿过王大人的‘冰炭银子’,哪个不是他王擅望的座下爪牙?却去何处说理?!――皇上还不是嘉奖他为什么天下巡抚表率!”卢公子长叹一声,“卢家虽然没出过半个举人进士,却也知道廉耻,不肯阿谀权贵,高兵记恨多时了――也不知在榆中县还能待多久……所以才想着今年赴京赶考,寻个机会全家老小迁往京城,好歹天子脚下,还不至出那样人面兽心伪善邀名的禽兽!”

待和|劝走了人,再回屋来就见永琰叠声命那侍卫取钦差印证来,他立马就要办了王擅望一干贪官,和|见惯了在宫里外表十分端谨木讷实则万般心机内蕴的十五阿哥,陡然见他初尝民间疾苦竟透露出几分他这年纪应有的少年血性和冲动,心中却也不由地弃了几分生疏成见,因而忙按住他劝道:“我们就这三个人,这个时分拿着钦差印信却去哪里拿人,无凭无据地只怕刚到兰州衙门就要教他们反咬一口,岂不是吃个现成亏?还是等天明了,发谕命穆彰阿带着钦差行仗回来,名正言顺地请旨问他,十五爷看着可好?”

永琰转念一想,和|所言句句在理,自己到底年轻没见过大阵仗,因而允了,二人商议到后半夜尤未肯眠,却忽然听见前庄一阵喧哗吵闹,灯下窗外影影绰绰地几个下人张皇奔走,甚至隐约可闻兵刃之声――永琰久居深宫,还未反应过来,和|却猛一个激灵跳起来――卢家庄有变!

当是时,本在门外守夜的侍卫推门而入,礼也顾不上行:“爷,有官兵把卢家庄团团围住了!”

这一下非同小可,永琰震惊地站起身子――几乎立即想到了在宫中有心问鼎宝座的自家兄弟――骨肉至亲又如何,为着这九五至尊的位子恨不得吃了对方,这千里买凶追杀的例子,前朝多了去了!

和|却急中不慌,他估摸着两人的行踪未必就被宫中之人知道了,于是喝问道:“官兵无缘无故围庄做什么?!”

“几个官兵不由分说就围住卢家主屋,如今那卢家主仆上下都被押在大厅里,听那带头领兵的说要查什么‘卢家通匪’一案。”那侍卫三两下把事概括完了,永琰见不是冲着自己来心下一松,却又觉得纳闷,这卢家人都是个个老实本分的,告他们通匪?那他们留宿此地――算什么?

和|老于世事的,眉头一皱,顿时猜测必是榆中县衙门伙同方才提到的高员外想要联手寻衅找卢家的晦气了,只是没想到不巧就在今晚,那侍卫却没理会这许多,一脸焦急,“爷,咱不趟这混水,您身份贵重万金之躯,在这遭点罪奴才也甭活了――立即从后门走,奴才自问还能护着爷与和大人全身而退!”

“不成。”永琰的目光霍然一跳,沉沉站起道,“明知官府无道欺压良民还一走了之,岂是我辈所为?!我答应,爱新觉罗家的祖宗也不答应!若一味地纵容逃避,真要到了官逼民反再来收拾就太迟了!和我上前院看看去!”

和|眼只一热,不觉得痴了几分。

热血沸腾,慷慨激昂。

此情此景,此言此语,类似地他曾经听过太多,如此地熟悉……却如此地……伤怀。

明知自己该阻止他轻率的一时之勇,和|却着魔似地想看看这位阿哥还有多少肝胆多少义气:“就听十五爷的,看看去!”

主仆三人摸进了前院,黑暗中卢家大厅晃动不止的火把显得刺眼极了,一排一排的号褂子将院子围地水泼不进,只听为首之人一声暴喝:“卢庆宗!我明明收到了线人举报说你卢家一贯与山匪互有来往,你还不承认?!兰州往来榆中的官道上失了赈银,也是那帮子山匪所为,必是你等通风报信!”

“哈把总,我们一门老小最是本分岂会和什么匪徒有勾连!”一个老者的声音颤巍巍地,引来哭声一片,“高员外,你要什么冲老汉来就是,何必出这个损招!”

“爹!什么赈银都是借口,这起子黑心人是存心要冤枉我们!”那卢公子到底年轻气盛,“冲着是咱家的地契――”随即一声撕心痛呼,老老小小的悲泣声登时涌来,听来竟是被硬生生折去了手臂――“全部给我带走!投入地牢熬个十天半个月地看他们招不招!”

永琰听到此处哪里还忍地下去,率先自暗中走出,提着袍角昂首步入大厅:“朝廷捕人向来都有王法制度,你们来拉卢家父子可有官府的堪合文书?!”

这一声喝问如平地惊雷,屋子里的人都被怔地回头看他,永琰把目光逼向了站在那把总身边抬着张鞋拔子脸的中年男子:“你是高兵?”

“是又怎样?”

“是你告卢老汉一家通匪的,可有什么证据?!”永琰冷冷地道,“没有证据你一个编外员外郎就不怕坐个反诬重罪!”

高兵眨了眨眼,忽然反应过来:“我有证据也轮不到你来看!你是什么人!敢来管我!”

永琰不觉地顿了一下,他虽然是心机深沉之辈,但毕竟初出皇宫,从未遇见这么和他对质的凶神恶煞,和|在后忙把话插上:“我们也是官府的――偏就有权管这起子冤案错案!”

话没说完,那一直不吭气的哈把总却一声狞笑:“官府的?甘肃大小官员我哪个没见过!王总督就是我干爹!分明就是一帮讹财诈钱招摇撞骗的匪徒――还说没通匪呢!这几个就是山匪!来呀,也给我拿了!押去县衙按人换赏钱!”众官差听得赏银二字,顿时眼也红了气也足了,齐喝一声就要围进来,永琰此时却醒觉过来,踏前一步喝道:“谁敢!我是大清国敕封的钦差――你们什么东西敢来拿我?!”和|一愣,已是掩口不及,没想到永琰居然这么着就亮明身份,冲动热血地着实不似宫中的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