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酒之魂韩作荣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茅酒之魂韩作荣

汉代曾称茅台的先祖枸酱酒为神水,并深得汉武帝青睐。看来,茅酒味重的酱香型在汉时就以“枸酱”命名了,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而神水之说,让我相信这酒是有灵魂的,是凝聚了无数生物的精华而再造的生命,活的生命,正如艾青的吟酒诗所言,它有水的外形,却有火的性格。

称茅香为酱香,可见其香味之稠、之重。据称,茅台被命名为酱香型酒,是因其香气以酱香为主体,同时又熔酱香、窑底香、醇甜香等多种香味于一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主体滋味的浓重,又兼有繁复、微妙的味中之味,沁人心脾,令人荡气回肠,不愧为酒中极品。如果说,那清冽的浆汁是茅酒主体,其浓烈的酱香则是茅酒之魂。

那是何等浓郁、浓得化不开、具有黏附力的茅香啊。如果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破瓶的酒香,那也是茅酒之魂摄取了人的魂魄,使其赢得一九一五年的金奖。而远古的黔人祭祀神灵与先祖,将酒洒成三点一个半圆形的弧线,用酒浆书写一个“心”字,那也是借酒之魂与神灵及先祖的灵魂沟通。我甚至想,人之醉酒,摇摆如风中的高梁,那也该是酒中的植物之魂附着人体,使其木然的吧。或许,是酒使得人与自然深度相融,自然之物已渗入人的血液,那是名副其实的“天人合一”。

可茅台何以能以其高绝的品质与独特的酱香独占蒸馏酒的鳌头?这似乎是个谜。到了茅台镇我才知道,那是无与伦比的自然条件及精良的酿酒工艺所致。

茅台的奇香多赖小麦的功力。用小麦做大曲不加任何药物和香料,俗称“白水曲”。一切均来自天然,没有任何异质的介入、浸染和装饰,自然的糖化、发酵,自然的多种微生物混合酶的生成,内在、素朴、真纯,有如美学中“白贲”的境界,所谓“得自然之曲者乃称第一品”。

仁怀的小麦腹沟深而多粉,当新麦粉碎被制成砖形,继而堆积、封盖,在六十二度的高温中发酵,那些只有茅台小镇得天独厚而衍存的诸多微生物,在麦砖中繁殖,并由此生成了大量的香气物质和香气前驱物质。据验证,其香气化学成分达一百一十多种以上,其中大多数还是不易挥发的高沸点物质,所以茅台酒方、能芳香馥郁又持久不散,饮之不上头,暖胃御寒,活血通络。

如果说,白酒的生成是一种“细菌战”,茅台镇以世界独有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天然温箱,聚集着大量有利于茅台酒生产的微生物种群,加之赤水河水清甜爽口,水的硬度适宜酿造,其酸碱度亦适合微生物生长。再则茅台镇的海拔高度、气压、风速、日照、温度都适合茅台酒酿造中所需的众多微生物的繁殖,致使这些我们看不见的无数小的精灵,异常活跃,游移于两山夹一河的空间,由于地域的狭小和郁闭所形成的特殊的温室效应而不易消散、死亡和变异。于是在新麦成曲的过程中,各种真菌的代谢物则决定了茅台酒的特殊香型和风味。

茅台酒的独领风骚,还在于其原料是仁怀土生土长的高梁。仁怀高梁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据专家鉴定,其有利于酿酒的支链淀粉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其他高梁所无法比拟的,且更适宜酱香型茅台的多次取酒。

茅酒的品质精绝、香味悠长,亦取决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

在茅台厂的酒库,我看到一排排多得无法计数的大陶瓮,每个瓮中藏酒上千斤,一瓮酒即价值人民币二十万元。且此库分八层,仅此一库,资金积压便不知有多少个亿了。而这些酒需存放四年以上,加之整个生产周期约需一年,因此,我们所喝到的茅台,都是五年前生产的酒了。

如此陈化的酒,其强调的是一个“慢”字。这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追求瞬间感觉、急功近利是背道而驰的。就食用而言,野味优于家畜,所谓笨鸡、河鱼,要比那些速生喂养的禽鱼好吃得多。茅台酒的生产亦然,其特殊的传统工艺,如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两次投料,七次烤酒,八次发酵,九次蒸煮,轻水分入池长期存酿,竟如此繁复。而酿出的酒还需按香型不同分坛密封在大陶瓮内陈化。

一切皆顺其自然,酒曲不加母药,采天然之气长期发酵而成。且曲料各半,与那些只放少许曲药生产的普通烧酒可谓有天壤之别。茅台酒酿成,由于地窖、气候、土壤等原因,其香型各自不同,多有变化,而茅香便是由这些不同香型的酒勾兑而成。据说要勾兑出色香味俱佳的茅台酒,至少需用三四十种单型酒调配,多则用七八十种,有的甚至需达两百多种,其中还要兑入更长年限的老酒。由此,茅酒便有了交错繁复、出神入化的天然异香,且长期窖存,越陈越香,那些靠添加香精造出的酒,只有外在、虚浮,容易挥发和消散,经不起时间检验的假香,与茅酒不可同日而语。

在茅台厂酒库的办公室内,我们一行数人有幸品尝了五十年陈酿茅台酒。面对微微发黄散发着浓郁香气的酒浆,才知道什么叫酒体丰满醇厚,香而不艳。那是一种透彻的异香,浓重且幽雅,奔放且细腻,持久不衰。在陈酒面前,由于体质原因不便饮酒的我再也禁不住这香气的诱惑,竟一点一点品饮了三杯。或许由于吸烟的缘故,味蕾也遭破坏,也许是那感觉过于微妙,语言在奇异的香气面前已无能为力,我只感到自己是个傻傻的酒香痴迷者,想那多年直至五十年前的河水、高梁和小麦,如何竟成为香透肺腑的玉液琼浆?叹自然之造化,慕酿造之精美,竟将自己喝成了躯体留香的酒杯了。

作为极品国酒,其品质得以保证,其高粮耗也是必要条件之一,即五公斤高粱和小麦,才能酿出一公斤的酒。另外,贮存酒的陶瓮、瓷瓶,也有醇化茅台酒的作用。

还应说些什么呢?在茅台小镇短短的几天,对茅台酒的理解令我茅塞顿开。我感知,酿酒也是艺术,而艺术,贵在微妙处的把握和适度的分寸感,是顺其自然的天成,也需有高超卓绝的手艺,是弃之糟粕而取其精化的过程,也是不同的因素相互渗透的新质的生成;对于创造者而言,茅台酒便是一个象征。那萦绕、弥漫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久久不散的香气,这茅酒的魂魄,引人沉醉。而沉醉,恰恰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