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驰名中外杨静龙
上个世纪中叶,在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有两件小小的东西曾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是“乒乓球”,另一个就是茅台酒。前者众所周知,并被国际社会称作“乒乓外交”。而茅台酒在其中所起重要作用的故事,则鲜为人知了。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特使、国家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基辛格抵京的当天下午,周恩来总理亲自到他下塌的宾馆与他会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多年以来,中美两国一直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当时正处于解冻之前的关键时期。周恩来和基辛格两人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初次相见,气氛难免显得有点紧张。这时,周总理看到了宾馆玻璃柜里陈列的茅台酒,便以他特有的外交家风度,风趣而幽默地介绍起来。周总理说“茅台酒产于贵州省,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国酒呢。茅台酒既纯又香,饮后令人心情舒畅。可喝多了是要醉人的,可要当心啊!”周总理的一番话,立即使现场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两个人的脸上同时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即以茅台酒与基辛格一行祝酒。当时基辛格因为还不是十分了解茅台酒,并且使命在肩,所以还不敢多喝,但茅台酒那浓郁的醇香已经打动了他。
在接下来的两天会谈之中,茅台酒的醇香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一起深深地感染着基辛格,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同时公布了尼克松总统将在次年到中国访问的消息。
在正式会谈结束之后,叶剑英元帅代表周总理设宴招待基辛格一行。宴席上依然安排了茅台酒。叶帅刚举杯提议干杯,基辛格与随行人员立即不约而同地举起了装满茅台酒的酒杯,一饮而尽,宴会的气氛显得轻松而愉快。宴会结束之后,基辛格一行回到了宾馆,依然余兴未尽。他们集中在基辛格的房间里,回想起两天前周恩来总理那一番风趣幽默的介绍,想到中美两国数十年的对立关系将由此解冻,心情十分激动,便取出玻璃橱柜里的茅台酒,一边喝,一边唱起了欢快的美国小调。基辛格的助手还提议回到美国后,一定要把茅台酒介绍给尼克松总统,基辛格一边品尝着茅台酒,一边微笑着,点了点头。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团到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行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访问结束后,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翻开了中美关系史上举世瞩目的重要一页。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即破例会见了尼克松总统,两位世界伟人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亲切会谈。晚上,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宴,宴请尼克松一行。
宴席用酒依然是茅台酒。席间,周总理举起斟满茅台酒的酒杯,频频向尼克松总统及随行主要官员祝酒,并以他特有的风趣口吻介绍着茅台酒的特性。因为事先得到过基辛格的介绍,尼克松总统对茅台酒并不陌生,此时便高兴地畅饮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根据周总理事先的布置,乐队在宴会厅里演奏起优美的美国民间乐曲。在异国的土地上听到自己国家的家乡乐曲,尼克松总统一行倍感亲切和温暖,他们被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深深感动了。演奏一结束,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便在周总理的陪同之下,用茅台酒向乐队演奏人员祝酒致谢。
在这样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中,基辛格博士一改去年秘密访华参加宴会时的小心拘谨态度,豪爽地开怀畅饮,一杯接着一杯地与周总理等中国友人干杯,并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茅台酒是世界上顶呱呱的好酒。在场的中外记者把这位推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先行者当时的精彩镜头一一拍摄了下来。
这些照片后来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媒体上,成为中美友好关系的见证,也为茅台酒驰名世界做了最好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