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招待东瀛客,话语当年满面羞李治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某文艺单位担任领导,由于从事文艺创作工作的原因,在这座城市里有些名气。
有一天,上级单位领导通知,要去参加一个比较特殊的欢迎会,考虑到我从事创作的特殊身份,又是个小领导,应酬客人还能说上几句文词,非叫我去陪同。临行前,上级单位负责外事的还特别交代我,领导的酒量不行,你要照顾好领导,关键时刻代他饮几杯。听这话我就心里哆嗦,说实话,我一点儿酒量也没有,纯粹是个喝半量就满面通红的主。无奈,我勉强答应了,说,尽力而为吧。负责外事的还嘱咐我,酒桌上有个喜欢文学的客人,你要主动与他交谈。
到达会场才知道,是与日本国的某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两方的有关领导每年都要互访,还要举行经贸洽谈会,隆重而又热烈。这天的欢迎会就是为远方的来客特意举办的。欢迎仪式过后,午宴就安排在了驻地最好的饭店。
由于有特别任务,我有意坐在领导主桌旁边的偏席,好距离领导近些。同桌有四位日本客人,其中两位约70岁的老者竟然会说汉语,大家各自介绍,才得知他们是当地两个规模较大商社的董事长。
宴会规格高,招待用酒档次当然也很高。居然是难得一见的贵州茅台。对于不爱喝酒的我见了并没有感觉怎么样,因为什么酒到我嘴里都是一个味道。可两位日本长者见罢异常兴奋,身不由己的站起来,连连赞叹,说是中国贵州的茅台酒,真乃荣幸之致。我好奇地问,两位先生喝过我们的茅台?一位名为川崎良冬的老先生点头,感慨地告诉我,五十年前就喝过了,一晃那喝酒的场面就在眼前呀。他用手抚摸着茅台酒,对所有中国人说,一上茅台我知道了,我们是真正的贵宾,因为用茅台酒招待客人,这是最高礼遇。”我给两位先生斟上一小杯茅台酒。酒一出瓶,那香气扑鼻而来。川崎先生抿了一小口,没有咽下,而是慢慢在嘴里蠕动着,然后才喝下,闭上眼睛很久没说话。我没有打扰他,而是与旁边的小林光一先生聊天,他见此情景,十分难为情地低声说道,对不起,川崎君和我一样,五十年前都在中国。我的脑子猛然醒悟,意识到五十年前,正是日本侵华时期,也就明白川崎忽然语塞的原因。这时候川崎满面羞愧,对我说,我非常的惭愧,日本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就是当年你们形容的日本鬼子。
本来很热烈的酒席上顿时沉闷下来,领导过来敬酒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问我怎么突然不热闹了。我小声说,我居然和鬼子兵坐在了一起,大家都不好再说什么了。领导有些紧张,环顾四周,然后对我说,要活跃起来,多谈两国友谊的话题,当年的鬼子现在就是咱的客人。领导对桌上的两位日本客人说我是一个诗人,让我朗诵歌颂酒的诗歌。大家鼓掌,我十分尴尬地站起来,急速想着要说什么。我端起茅台酒,说,茅台酒就是一座桥,联结着中日的友谊。友谊就像茅台酒一样,表面是水,可喝下去就是火,就是鼓,能燃起生活的激情,能敲起友谊的乐章。酒喝完了,余香还在,友谊长存。席间掌声四起,两位日本老人也站起来,举起茅台酒,我们是因为中日友谊而来,五十年前我们侵略中国,用中国的茅台酒来庆贺日本的侵华战争,可惜现在日本还有一些人企图美化那场侵略战争,不敢承认历史,这实在令人气愤!听了他的话,我马上接过腔,但是您与他们不同,您的可贵就在于敢于面对历史,敢于承担罪过。两位日本老人忙连续地鞠躬,说,面对这茅台酒,实在羞愧难当。川崎说,五十年前,我才十六岁,就被当局强行带到中国了。我到过贵州,在仁怀地区呆了一年多,喝了不少茅台酒。说起来,我们也是那场战争的牺牲品,但运气好些,总算没有死掉。小林也讲道,那时日本军队青壮年战死的太多了,只好把国内那些年龄更小的年轻人强编补充入伍,我们都是些娃娃兵。遥忆当年,不堪回首哇!
两年前,我又去了趟贵州,是自己悄悄去的。川崎放下酒杯说,我特地到遵义烈士陵园敬献了花环,向中国人民谢罪!我也非常希望自己有机会为中国做点事情,所以,当听说来友好城市开展经贸业务,就毫不犹豫地随访问团来了。小林踌躇着,能为友好城市的经济做些工作,就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吧。我赶忙替他们斟上茅台酒,感慨地说,两位老先生,我们总是说,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你们才是真正的勇者!来,我敬你们一杯!
由于我总是让两位日本老人喝酒,没有完成交代给我的特殊任务,害得领导在那个桌喝得酩酊大醉。等领导转天找我,我把当时的情况说给他时,领导不但没有责怪,反而用欣赏的目光望着我,我听到你在那朗诵诗了,行呀,毕竟是作家,说出来的话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过了两年,当日本访问团再次来的时候,领导没有再找我,我到是打听那两位日本老人。领导回来感伤地对我说,川崎良冬和小林光一两位老先生在一年前已相继做古了。
我突然很难过,一个人把珍藏多年的一瓶茅台酒拿出来,撒在地上,然后斟上一杯,面对夜色,抿了一口,倒觉得嗓子眼有了几分涩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