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这绝世内乱一口喝干牛余和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让我们把这绝世内乱一口喝干牛余和

一九七六年十月,北京郊区的西山,碧树红叶交互掩映,秋意酣畅。

叶剑英元帅亲自为邓小平安排的新居里秋阳明媚,老帅李先念来了,大胡子将军王震来了。与小平长期共事的老帅们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或站或坐地交谈着,客厅里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

一向快人快语的王震将军环顾一下大家,喊道:“叶帅把那四个家伙抓起来了,全国人民颔首庆幸,今日之聚岂能无酒?”邓小平一拍沙发扶手,一双睿智的眼睛精光四射,哈哈一笑说:“王胡子说的对,民族之幸理应庆贺啊。”扭头吩咐:“快拿茅台!”

很快厨师就备好了一桌简单的菜肴。宾主纷纷入座,王震将军招呼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人一起一块坐下。邓小平高举起盛满茅台的酒杯,饱经风霜的脸上隐隐透出激动的神情,对长期共事的老帅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让我们仰首把这绝世内乱一口喝干!”带头干掉杯中酒,大家纷纷干杯,仿佛把恶梦般的十年浩劫在挥觞间抛向一边。那天,喜怒绝少形诸于色的邓小平不时畅快地举杯劝酒,很快便红光满面,春风盈怀。后来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席间,刚从医院出来不久的邓小平一连喝了二十七杯茅台酒,照样谈笑风声,举止自若。他们从来没见他一次喝过这么多茅台酒。这位即将重返政坛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人,举杯之间,挥开了弥漫神州大地的十年迷雾,深邃的目光穿透满山秋色,望向山下的北京城,延伸到饱经忧患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思绪也回到了文革前的那次贵州之行。

邓小平来到贵州视察工作。在听取贵州省委汇报、视察了贵阳的建设后,小平同志提出要到遵义看看。贵州省委书记周林说:“从贵阳去遵义没有铁路,公路也不好,路窄坡陡,总书记是不是能改到别的地市去视察﹖”小平同志的回答很干脆:“去遵义。”

一到遵义,邓小平不顾旅途劳累,立即去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看到会址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小平同志显得很兴奋。他不停地向随行人员讲述当年的情景,遵义会议在哪个房间里开的,自己坐在什么位置。吃晚饭的时候,周林端起酒杯说:“总书记一路劳顿,来到茅台的故乡,我们喝茅台吧。”小平同志说:“要得。”随即仰首干了一杯。

第二天晚上,邓小平同志听取地方干部的汇报。小平同志一边听汇报,一边提问题。邓小平的问题提得很细,当汇报到遵义的经济发展时,小平同志接过话说:“发展名优酒就是你们遵义经济优势之一,首先应大力发展茅台酒的生产,适应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不能千篇一律搞农业,茅台酒就是你们的优势啊。”

早在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以此互为敬贺。据中新社报道: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举行,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周恩来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从这个时候起,茅台酒成为国酒。1952年9月,我国有史以来的全国第一届评酒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不仅批准举行评酒会,而且再三叮嘱,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评酒会由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主持,全国各地送来了上万种参评样酒,到评酒会正式开会前,已筛选出103种酒样供评酒会品评。经过来自全国的酿造专家、评酒专家及学者的认真评品,最终选出并命名了中国八大名酒,茅台酒名列榜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国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评选,既是历史的认定,又是人民的认定。

从此以后,茅台酒作为国酒,不仅成为规格最高、彰显高贵的国宴酒、外交礼仪酒,而且成为中国民间弥足珍贵的上乘佳品。同时,党和国家为了茅台酒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即使是在“文革”中,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仍在强调“不准污染茅台河水”。

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陈酿茅台,并为茅台酒厂颁发了收藏证书:“兹因茅台酒与共和国的世纪情缘和卓越品质而尊为国酒,暨在共和国五十华诞中以窖藏五十年开国第一酒晋京献礼而誉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象征。”茅台酒已经从商品升华为见证历史和象征文化的产物。

一九七六年的金秋,邓小平为庆祝粉碎“四人帮”而连干了27杯茅台酒的轶事,深深烙印在了国酒茅台的传奇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