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线轶事》的轶事顾城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关于《西线轶事》的轶事顾城

小说《西线轶事》中的一号首长无意间说的一句话,震动了贵州赤水河畔的茅台酒厂。

茅台酒厂受到了上级的指责:“你们也总结了,也表了决心,怎么一月份一开始,就有文章批评你们呢?”

这篇“文章”,就是指《西线轶事》。

酒厂所有领导的目光都集中在《人民文学》一九八零年第一期第十页第十八行上:“这是‘气死茅台——习水大曲’。”

天哪!太露骨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句话竟是借一个久经沙场的一号首长的嘴说出来的。啧!啧!啧!啧!

怎么办?

经过一番研究和讨论,酒厂领导果断决定:北上!派一个最有业务能力和原则性的生产科长北上!星夜直奔北京,找《人民文学》评理,要求“平反昭雪”,更正——习水大曲从来没气死过茅台。

生产科长风尘仆仆而又庄严地走进东四八条52号《人民文学》编辑部。

生产科长向一位负责小说稿件的女同志,转达了茅台酒厂的抗议和要求。女同志听完简直啼笑皆非了,怎么说呢?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文学作品不是报道,更不是批评表扬专栏?《人民文学》不是《市场报》,不登商业广告?

不管怎么说,也是白费。

具有原则性的生产科长,坚决要完成厂领导交给的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赤水河畔的“江东父老”,他施展出最强的业务能力——每天一上班,他就来到编辑部,自此展开了无限期的静坐运动——

茅台不能白白被气死。

负责小说的女同志终于被感动了:多负责呀!可他的要求答应不得呀——总不能在堂堂《人民文学》上登出“茅台气死习水大曲”的声明呀!

天无绝人之路。最后,女同志终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让具有原则性和业务能力的生产科长,去找《西线轶事》的作者本人——徐怀中同志,让他们去商量是办法的办法。

作家徐怀中,是一位宽和而又富有幽默感的中年军人。他经历过多次战争,访问过不少国家。

在一套明亮的单元房里,作家接待了生产科长。科长阐述了他捍卫茅台酒的使命。

徐怀中同志耐心地听着,听着,听着,也不免动了恻隐之心——是呀,奉命去打反击战的一号首长,干嘛非得跟茅台酒过不去呢?你说一句“气死茅台——习水大曲”不要紧,人家习水酒厂就多卖了十二吨酒。十二吨!这对酒来说,其量可是相当可观哪。要是茅台酒多卖了十二吨,产值和外汇收入就将增加……不!生产科长强调:问题还不在钱上,在于真理。经过什么委员会判定,习水能气死茅台呢?!……

作家徐怀中终于笑了,他抬起聪明的眼睛,对科长同志说:“虽然我还不能认为你说得十分有道理,但我可以改,因为你跑了这么多路。刊物上已经发表的没办法了,现在上海文艺出版社要出书,出《西线轶事》的单行本。我可以在书中删去所有不利于茅台酒的话。实在不行,一号首长也可以戒掉习水大曲嘛!”

生产科长想了想,终于笑了。

作家徐怀中改完了书稿。关上了台灯。

书中的一号首长提高了觉悟,绕开了茅台、习水,和一切含有酒精的饮料。

作家也收获了一个故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