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皇帝的女儿找婆家安勇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给皇帝的女儿找婆家安勇

1989这个年头,对于茅台酒的掌门人邹开良来说,意味着的是一场极为严峻的考验。国家对经济做出的宏观调控,让茅台酒厂必须相应地进行紧缩财政开支,减少生产投入。而茅台酒原来酒价就较高,又刚刚做了新一轮的提价,恰逢中央狠刹吃喝风,茅台酒不能上宴席,只好实行社会调控,这样一来,原本供不应求的极品佳酿茅台,竟然出现了销售困难的局面。似乎是一夜之间,中国酒中的至尊圣品,就一下子从神坛上跌落到平地里。全厂职工缺乏思想准备,资金又陷于紧张,厂里制酒的红梁调不进来,制曲停产,用曲告急,就连烧锅炉用的煤都已经扫荡一空。油库只有几百公斤汽油,甚至连出行用车都成了问题……

小外孙过来缠邹开良时,他正独自坐在沙发上苦思对策。作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他和他的茅台酒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全国大中型企业都同样无法回避的问题,等、靠、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不能勇敢地走向市场,争得一席生存之地,就只能在消极的等待中接受死亡。“生存,还是死亡?”,考验那位丹麦王子的问题,此时也正在考验着邹开良。长期包销的茅台酒急需自找销路,仁怀县几千职工只有靠茅台酒提供的销售收入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变化,产品的质量,生产的效益,更无法躲开职工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和渴望的眼睛。他已经知道了最近成都要开酒类展销会的消息,但像茅台酒这样的身价,长期以来就像是养在深宫中的皇帝的女儿,从未做过丢人现眼与别人争饭吃的事,现在却突然要自贬身价,去不去一时他还拿不定主意……

这时,邹开良的小外孙凑了上来,撒着娇调皮地摇晃着他的胳膊说:“外公,我有个问题要考考你。”邹开良没把外孙的话往心里去,只是应付地点了点头。小外孙见外公点了头就接着问:“农民伯伯说下雨好,能栽秧打田,染布的工匠伯伯又说天晴好,日头足能晒布。外公,你说说天晴和下雨哪个好?”

“哪个重要哪个就好。”邹开良这时脑袋里正在想着工厂的发展大计,心不在焉地回答道。

但一向受宠的小外孙对他的回答并不满意,步步紧逼地说:“天晴和下雨两个都很重要。外公,你要好好回答,答不上来就刮鼻子。”

一向在商场中指挥若定,颇具大将风度的邹开良,现在却没有一点心思跟小外孙闹着玩儿。心里一烦,就顺手推了小外孙一下。小外孙子没防备,一个趔趄跌倒在地上。小外孙委屈地从地上爬起来,一边哭一边跑到外婆跟前去告状:“外公赖皮不讲理,答不上问题就打人。”邹开良见外孙跌倒了,忙走上前抚摸着小外孙的脑袋顶说:“是外公不好,现在外公就好好回答你的问题。”

他开始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

毫无疑问,天晴和下雨的问题,也正是茅台酒此时需要解答的问题。国家调控就像是天气的变化,企业无法操纵这种变化,就只能选择去适应它。灵光在他的脑子里一闪,他信心倍增地回答道:

“天晴和下雨两个都好,下雨天我们就当农民栽秧打田,天晴时我们就做染匠借日头晒布。”外孙对他的回答很满意,连哭也忘了,而邹开良也一下子下定了决心。

计划包销的部分没有了,但面对普通消费者的一块巨大的市场却打开了。茅台酒让消费者望尘莫及的原因是价格过高,如果一斤的茅台酒来个一分为二,半斤的再来个一分为二,二两的也来个一分为二,买不起的也买得起了。他的这种融一次性、纪念性、经济性于一体的销售战略,很快形成决策,付诸行动:茅台酒变成九种不同包装、规格的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茅台酒参加了成都展销会,邹开良不但派一位副厂长带队,还请了啦啦队,背着红绸彩带,扎着彩车,敲锣打鼓,游街过巷走在成都。这些举措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仅成都展销会,销售额就高达3500万元。茅台酒从神位上走了下来,又迅速在民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1989年,茅台酒的销售收入比前一年增长了十多个百分点,税收也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8643万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