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来自祖国的礼物张学东
那是上世纪1969年英国的平安夜,伦敦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下雪,雪飘得纷纷扬扬的,纵横交错的街道被洁白晶莹的雪花装扮得有些扑朔迷离的味道,好像预示着圣诞节就要来临了。周从吾当时就任中国驻英国代办处的秘书,在异国他乡感受这种西方人的节日氛围,他的心情难免会有点儿复杂的。
这天,驻英代办处的领导临时把周从吾叫到房间里,告诉他说今天是平安夜,组织特意安排他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其实,就是让周从吾代表驻英办的领导,将两瓶上好的茅台酒做为圣诞节的礼物,送给使馆的一位老朋友——顾维钧先生,领导强调说这份礼物务必要在今晚的平安夜前送达。
对于顾维钧先生,周从吾当然是很熟悉的。顾先生原是上海嘉定人,从1912年进入北京政府任职,并开始接触外交事物,1919年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代表,因为他极力反对在不平等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而闻名于国内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外交家啊!做为晚辈给顾先生送酒,周从吾的心情当然是又激动又紧张了,激动的是能够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见到他仰慕已久的老前辈,可谓幸事;可同时又让他感到有一些紧张,毕竟顾先生名望很高,而他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因公事去登门造访,生怕会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想到这毕竟是组织交给他的使命,而茅台酒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国宝”,无论是汉武帝对它的“甘美之”褒奖,还是清代大儒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赞誉,再到后来一举摘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桂冠,所以,周从吾觉得以这样的佳酿馈赠顾先生,真的可是说是美酒送英雄了。这样想时,他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顾先生的寓所在伦敦附近的一座小镇上,房子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为了谨慎起见,周从吾特意带了一张伦敦市区地图,因为外面一直在下雪,视线很差,道路十分难行,好在伦敦的交通标识非常清楚,他手里的地图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两瓶茅台酒就放在周从吾的座椅旁边,也许是车子不停颠簸的缘故,那种绵甜醇厚的芳香似乎正不断地透瓶而出,整个车厢内都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酒味,可以说酱香浓郁香气扑鼻,使人不知不觉陶醉在其中,若不是条件所限他真的忍不住想开怀畅饮一下呢!
大约在下午五点钟左右,周从吾的车子终于摸索着来到了顾先生所居住的小镇上,但天色已经很暗了,一连问了好几个路人,有说知道的,也有人冲他们懵懂地摇着头,他们只好停停走走一路打问下去,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坐落在一片树林里的小别墅,这里非常幽静,仿佛与世隔绝。这越发引起周从吾内心的那份好奇,一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顾先生了,他简直有点儿无法按捺自己的情绪了。
下车后,周从吾小心翼翼地提着那两瓶茅台酒,然后上前轻按门铃。过了一会儿,隐约听到门内传来的老人的声音,似乎比他想象中要低沉许多,显得很内敛,不像是惯常所见的那种高声咳嗽的中国老者。正当周从吾轻轻整理自己的衣服,准备进门跟先生会面时,却听见里面的人用平静简短的语气跟他询问情况,周从吾急忙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可是,老人竟然没有为他开门,只是隔着门请周从吾把礼物留在门口的邮箱里。当时,周从吾确实对老人的行为感到纳闷,觉得他这人好奇怪,同时也很遗憾自己无缘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外交使节。周从吾考虑再三,还是遵照先生的话留下了自己随身带来的礼物,然后失望地离开了。
几日后的一个中午,有人突然到使馆来见周从吾。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会是顾维钧先生。一见面老人就握着周从吾的手说,你就是那天送酒来的年轻人吧。周从吾激动地点了点头,老人的手厚重而又温暖,他还没来得及想好该跟老人说什么呢,顾先生又解释说那天他不开门是因为天黑了,惟恐外面不太安全。周从吾的心也倏地豁朗了,这完全是顾先生的职业习惯所致,想来也并不过分。接着老人又不无动情地说,能在平安夜喝到了二十多年没喝到的茅台酒,心情真是格外地激动。
月是故乡圆,酒是茅台香啊,正是来自祖国的这一份真情和厚礼,让老人在伦敦的雪天里感到了真正的温暧和幸福。记忆像窖藏的酒,周从吾跟顾先生的一面之交正是茅台赐予的,随着日光流年,这份情谊越发得醇香无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