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传真情——茅台酒和中罗友谊于怀岸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美酒传真情——茅台酒和中罗友谊于怀岸

从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开始,茅台酒在我国政治、外交生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独一无二的作用。建国以来,无数次重大活动,茅台酒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自古而今,向往茅台、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的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让其了解了中国、中国文化。

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自1949年10月5日就建立起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人民有着传统而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罗马尼亚一直与我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两国领导人曾多次互访。在近60年的交往历程中,有两位著名的将军用茅台酒也书写了一段中罗友谊的佳话。

“茅台名将”陈锡联

陈锡联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的一代名将。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中,陈锡联创造了不朽的辉煌业绩。这些,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作为威名赫赫的长征老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陈锡联对国酒茅台的情有独钟,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1971年6月,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率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中方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他们,齐奥塞斯库与毛主席会面后,在周总理的陪同下访问了南京。南京当地党政军领导为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的到来,举行了盛大欢迎会,并用茅台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和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在欢迎宴会席间热情地与齐奥塞斯库碰杯,并按照中国的礼仪先干为敬。虽然齐奥塞斯库在自己的国家里平素滴酒不沾,但陈锡联的热情感染了他,中国茅台酒的美名打动了他,于是,从不喝酒的齐奥塞斯库也喝下了几杯茅台酒,并真诚邀请陈锡联有机会的时候到罗马尼亚访问。陈锡联在与齐奥塞斯库碰完杯后,还主动到每张宴会席上给在座的罗马尼亚客人敬酒,用美酒和热情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和作为东道主的诚意。他那喝酒如喝水的酒量,使得罗马尼亚客人惊叹不已。整个宴会席间,都洋溢着茅台酒那浓郁的香味和宾主间友好的情谊。

从此,陈锡联“茅台名将”的美名,在罗马尼亚领导人中不胫而走,广为传播。中国和罗马尼亚外交史上这段关于茅台酒的佳话也随着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而广为流传。

杨成武与茅台酒

著名的杨成武将军是一位彪榜史册、功勋卓著的革命者。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他,革命业绩辉煌不朽。有趣的是,杨成武将军也很喜爱茅台酒。杨成武将军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奉命转移到茅台镇,著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了茅台酒。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了群众。这时候,我们指战员里会喝酒的,都喝足了瘾,不会喝的,也都装上一壶,留下来洗脚活血,舒舒筋骨。”

杨成武将军写到的红军经过茅台镇是在1935年6月16日。当时,红军不战而占领了仁怀县城和茅台渡口,红军将士有幸享用历史悠久的茅台酒。这段在艰苦征战中难得的欢乐时光,在聂荣臻、成仿吾、曾三、耿飚、萧劲光等元帅和将军们的回忆录中,都曾提到。当时国民党报刊也曾污蔑红军在茅台酒的酿酒池里洗脚,时任国民参议员的黄炎培先生嘲笑国民党报刊的无知和恶意污蔑,挥笔写下一首《茅台酒》:“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里洗脚来;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三两杯。”

1984年5月,应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民主团结阵线全国委员会的邀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长征名将杨成武率团访问罗马尼亚。每次宴请上,罗马尼亚政府准备的都是极具其民族特色的李子酒,这种酒的酒精度极高,有七八十度。而身经百战的杨成武将军面对代表罗马尼亚人民热情的烈性酒从不惧色,用中国人民的豪爽和大气回应了罗马尼亚人民的热情,让大家领教了他的英雄本色。代表团回国后,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米库列斯库设宴为杨成武将军一行接风。在宴席上,杨成武将军与米库列斯库亲切地谈起了酒,从罗马尼亚的李子酒到中国国酒茅台,双方融洽的交谈勾起了米库列斯库对“茅台酒神”的回忆和赞扬,他说:“中国茅台酒香醇可口,真是举世无双。但最令罗马尼亚领导人惊叹的,是陈锡联将军和杨成武将军的浩大酒量。”

这馥郁芳香的茅台美酒,和两位豪气的将军一道,构建和巩固了中罗友谊的桥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