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中国茅台酒的故事刘涛
“晚上好,大使先生,请。”
随着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礼貌而优雅的引领,苏联驻尼日利亚大使走进中国大使馆,两位友好国家的大使,在遥远的非洲,亲切地握手、相拥,相互问候。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而与中国相邻的超级大国苏联,随着戈尔巴乔夫登上政坛的最顶端,国内形势复杂且难以捉摸。那个时期,戈尔巴乔夫还是苏共的总书记,苏联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那天晚上,是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请苏联驻尼日利亚大使共进晚餐,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于那天晚上中国大使为什么要请苏联大使吃饭?宴席间两位大使都谈了些什么事情?至今已经无法弄清,但那天晚上,苏联大使对“杯中之物”的挑剔和期盼,却令人忍俊不已,流传至今,成了一则美谈。
苏联大部分的国土处于地球北端,冬季时间长。一年365天,几乎有200天是大雪飘飘、天寒地冻。据说是为了驱寒保暖,苏联国民普遍有喝烈性酒的习惯,苏联的国产高度酒伏特加也随着苏联国民的“贪杯”而名扬四海。
实话实说,因为“贪杯”,喝酒误事的现象在苏联不能说比比皆是,但还是经常发生的。以往苏联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没有禁酒令不知道,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却颁布了一条纪律,即:禁止苏共党员喝烈性酒。
禁令一出,就像抛出一道道套马的绳索,党内那些“豪饮”者都被“勒”住了喉咙。就是驻外大使也不例外,别以为不在国内,山高皇帝远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出于对友好国家法令的尊重,今晚在驻尼日利亚中国大使馆内,晚宴上也没准备烈性酒,只端出了葡萄酒和一些软饮料。
在中国大使馆里吃饭,这位苏联大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平日里,他对中国菜垂涎三尺,每次都是大吞大咽,赞不绝口。可这次,面对丰盛的菜肴,这位大使却有点无精打采。他一会儿看看摆在桌子上的葡萄酒,一会儿看看中国大使,然后又摇摇头,脸上呈现出一种无奈和不解的神情。
“大使先生,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中国大使也纳闷了,怎么?今天做的这些菜不合苏联大使的口味吗?于是便不失礼节地微笑着问。
陪同苏联大使一起来的一位公使笑了,他四周瞧瞧,有些拘谨地说:“我们的大使想喝你们的茅台酒。”说完,还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对茅台酒的崇敬。
中国大使馆的一位工作人员面有难色,说:“茅台酒我们有,可是……可是听说贵国戈尔巴乔夫总书记有禁令,不允许苏共党员喝烈性酒啊。”
见已经把话挑透了,苏联大使也就“豁”出去了。他转过头,对公使说:“准备明天检讨吧。”
公使一笑,回答道:“只要我不说,谁知道大使今晚在中国朋友这里喝茅台了呢?”
“哈哈哈……”众人一起开心地笑了。
“那就上茅台吧!”中国大使一声令下,中国的酒类珍品——贵州茅台酒端上桌了。
转眼间,一瓶茅台被中苏双方的外交官们喝光了。苏联大使来了酒兴,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酒啊,其实是好东西,尤其是中国的茅台和苏联的伏特加。它让人兴奋,给人灵感,又益于健康,历史上所有禁酒的人都失败了,戈尔巴乔夫也不会成功。中国茅台是挡不住的诱惑!
说完之后,苏联大使的眼睛都笑成一道缝了,他压低声音,有些羞涩地对中国大使说:“可以再开一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