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朱周交心之饮则鸣
1934年秋,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次中国革命史上,几乎所有那些后来在共和国的政治舞台上熠熠闪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集体“远足”。谁也不会想到,由于在茅台镇的一次短暂的驻足,这批“远足”者不仅留下了一段佳话,而且在取得政权以后,用自已超凡的智慧,为茅台酒构建了一个无比尊崇的平台,使绝代风华的茅台,成为古往今来的中华第一酒。
这一天,开完遵义会议,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心不久,又刚刚二占遵义,打了大胜仗的毛泽东和朱德从遵义一路行来,准备带着红军三渡赤水。走到离茅台不远的盐津河峡谷时,看见有许多红军战士围着一孔温泉,又是用水壶装,又是用手捧,流水的地方,则笑语喧哗,大家争抢着把脚伸到热水里去洗去泡,而且还远远地飘来一股浓郁的酒香。一问之下,原来在红军到来之前,茅台镇一家烧房的十多匹骡马,正驮了20多坛茅台酒送往贵阳,路遇队伍,伙计以为是匪,不敢前进,就把酒坛推下,酒倒在温泉中,自己赶着骡马跑掉了。毛泽东走过去,用手一蘸,果然是酒。他一高兴,就坐在石头上和战士们一起在酒水里泡脚。谁知道这是温泉,那二十几坛茅台酒,差不多有千斤左右,这么多烈酒倾入泉中,化为热气,再蒸腾而上,一般人身在其中是受不了的。毛泽东酒量很小,顿感不适。他后来在1950年接受苏联著名作家费德林的采访时提起这段往事:“开始好痛快啊,脚上长的泡和伤口好像在水里融化了一样,我们陶醉了一阵,接着就差点背过气去,幸好没有发生什么问题。”费德林问他后来如何?毛泽东笑着说:“后来,手也好了,脚也好了,一路平安无事”。
周恩来当时是随干部团最先进入茅台镇的中央领导人。他一走进这个小镇,就为日日夜夜弥漫在小镇上空的酒气所陶醉。街道的商铺前,东一堆、西一簇,聚集着许多红军战士。他们都是听说茅台酒曾经在国际上获得过金奖和世界名酒称号,前来买上一斤半斤,和战友们你一口、我一口满足好奇心的。也不知道是谁首先发现,茅台酒不仅好喝,而且用来擦脚,可以迅速恢复体力,消除疲劳。于是指战员们嘻嘻哈哈地你帮我擦,我帮你擦,弄得一条原本就酒香弥漫的石板街道上,那酒香更加浓郁了。没过多久,连周恩来也涉“足”于这醉人的行列。
傍晚,毛泽东、朱德等人也陆续到来。毛泽东说;恩来呀,到茅台了,这可是出世界名酒的地方,不喝一点,岂不可惜?我请你和老总喝一回,可好?周恩来说:好哇,主席有兴致,我和老总当然奉陪。不过,不要主席请,我这里有几块银元,就让几个小鬼去买酒,回来我们痛饮一场吧。朱德哈哈一笑,说我来弄几个下酒菜,包你们满意。毛泽东也是哈哈一笑,说你出钱,老总弄菜,小鬼跑路,那我做什么?周恩来笑着说,主席就等着喝酒吧。毛泽东挥挥手说,那就叫昌奉他们去办吧。多年后,毛泽东的警卫员、已经做了江西省省军区司令员的陈昌奉回忆,当时朱总司令派了军委工兵连长王耀南,周副主席派了自已的警卫员魏国栋,连他三人,用四块银元买了满满的两竹筒散装茅台酒,回来后总司令炒了几样简单的菜。几位首长坐下来,把盏碰杯,边喝边聊,共同展望中国的未来,直到乌鹊南飞,月上树梢。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对他说自己在长征途中曾经一次喝过25杯茅台酒。周恩来提到的畅饮,其实就是和毛泽东、朱德的这次交心之饮。
解放后,毛泽东曾经对来访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说,四渡赤水之役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说这句话时,毛泽东思绪翻飞,又回到了当年那些炮火硝烟的峥嵘岁月里。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推想,正是因为有了茅台镇上与周恩来和朱老总的那一顿开怀痛饮,才激发了毛泽东在三渡赤水之后,决定迅速回师,四渡赤水,直逼贵阳,调出滇军,北上陕甘的大想象和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