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秘鲁遇知音蓝石
秘鲁地处南美洲的南部,是华人移居美洲最多的国家。目前,秘鲁华裔人口已经超过百万人之多,约占全国总人数的5%。秘鲁首都利马有条古老而闻名的唐人街,叫加邦街,那里集中了鳞次栉比的华人商店,经销各种中国商品,其中尤以茅台酒最为著名。多年来,受华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秘鲁人也习惯了吃中餐,他们的中餐馆为“chifa”,此语乃广东话“吃饭”的发音。故而,“吃饭”已成为秘鲁人人皆知的外来语,犹如中国人对英文“哈啰”般耳熟能详。至于茅台酒,每遇华人和华人社团有重大喜庆活动,或在中餐馆要宴请秘鲁贵宾,餐桌上更少不了茅台酒的助兴,已表示对贵客的尊重。
中国与秘鲁的建交始于1971年,距今已达37年。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远在大洋彼岸的秘鲁政府闻知后,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秘鲁首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此举深深打动了中国人民的心。
1996年8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率代表团对秘鲁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成员中有一位来自贵州,名叫王朝文,系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主任兼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秘鲁友人在宴请陈慕华一行的招待会上,得知王朝文是贵州人,有人主动走上前,热情地为王朝文斟满一杯茅台酒,两人碰了碰杯后,秘鲁友人考验似的问了一句:“既然先生是贵州人,那么恳请赐教,这杯茅台酒的感觉如何?”王朝文微微一笑,不加思索地说:“这杯酒的年头不少于20年。”接着,又好奇地说:“使馆怎么还存有这样的陈年佳酿呢?现在,即使在中国,这样的酒也不多见了。”秘鲁友人边竖起大拇指,对王朝文先生的“品味”表示赞许,边充满自豪地朗声笑了起来。秘鲁友人热情地说:“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酒文化也是尽人皆知。我记得贵国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香醇的茅台酒自然也要留给远方的客人,才能充分表达我们对贵国人民的敬意。”王朝文连连拱手致谢。
宴会结束时,双方依依不舍互相告别。使馆人员特意向秘鲁议长介绍了王朝文同志,说他就是贵州人,贵州是出产茅台酒的地方。秘鲁议长高兴地紧紧握住王朝文的双手,说,“我知道,茅台酒是中国的国酒,能酿造出如此芳香四溢的美酒,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酒文化的骄傲。能与中国朋友共同分享茅台美酒,我十分高兴。我们要感谢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感谢茅台酒。我有个提议,如果我能与远道而来的中国贵州的朋友干上一杯茅台酒,我将不胜荣幸,不知先生您意下如何?”王朝文见宴席已撤,怕给秘鲁友人增添麻烦,故而有些为难。这时,招待方已将两杯斟满茅台酒的酒杯用托盘平稳地端到了秘鲁议长和王朝文的面前。两人相视而笑,不再多言,举杯在空中碰出一声清脆的声响,然后,豪爽地一饮而尽,才再次双手相握,互道晚安。
1995年7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景率军事代表团访问秘鲁。秘鲁三军联合指挥部主席在陆军俱乐部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早已对中餐口味颇有心得的秘鲁军方,做出了一个别出新裁的决定:宴会全部采用中式菜肴,酒只喝中国的国酒茅台,以便让大洋彼岸的中国军人深深体会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此举果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众所周知,军人一向生性豪放,能喝善饮,面对就久违了的中餐和沁人心脾的茅台酒的助兴,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亲人身边,而热情好客的秘鲁军方人士反倒成了“异乡客”,中国军人频频向秘鲁军人举杯敬酒,宴会气氛十分活跃热烈,这让秘鲁军方感到欣慰。事后,秘鲁三军联合指挥部主席才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景道出实情:为了买到上好的茅台,他们早在得知中国军方来访时,便迅速派出了几路人马,几乎将利马唐人街的华人商店和餐馆的茅台酒收购一空。“在我们这华人众多的国家,没有上好的茅台酒的助兴,我怕你们想家呀。”秘鲁人的真诚好客令人十分感动,也说明茅台酒以它独特的魅力彻底征服了秘鲁朋友。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在这里已经超出了纯粹酒的范畴,成为了中秘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