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酿茅台滕刚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盐商酿茅台滕刚

茅台镇因盐而兴,这里集聚大批盐商,这些盐商不少是贵州、四川、陕西、山西籍的商人,清代著名诗人郑珍首有“蜀盐去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诗句。赤水河畔,历来就是酿美酒的地方。盐商们腰缠万贯,素来生活奢侈,而茅台镇地处穷乡僻壤,既无丝竹管弹之乐,又无斗鸡走马之趣,盐商们百无聊赖,常常饮酒寻欢。

且说康熙四十三年阳春三月,赤水河畔青山郁郁,绿水悠悠,山上百花开放,桃红李白、蜂飞蝶舞,水中百舸争流,运盐之船,来往如梭。茅台镇外有一家临河的吊脚楼,竹篱茅屋酒旗高杨,因远离码头,显得十分幽静。这天,酒店来了三位盐商:穿团花锦马褂的胖子姓郭,为山西籍盐商;蓄小撮山羊胡的精瘦老者,姓宋,是四川富荣盐场驻仁怀边岸的掌柜;握三尺长叶子烟杆的中年汉子姓毛,是经销盐的当地黔商。三位平时饮酒成瘾,是有名的瘾君子,被当地戏称为“三君子”,今天趁着大好春光,邀邀约约来此饮酒赏春。店小二将三人殷情地迎进店,端来麻辣牛肉,干红海椒煸山鸡,红烧岩鲤,还有山菇、苦笋等等,又抱来一坛陈年枸酱酒,拍开封泥,顿时酒香四溢。店小二给每人斟上一大盏,三人寒暄一番,举盏道声“请!”就开怀畅饮起来。

酒过三巡之后,大家都有了些醉意,不知不觉,话就多了起来,渐渐地,一些豪言壮语就出了口。这几位盐商虽然是好朋友,但毕竟也是竞争对手。贵州盐商、四川盐商以及陕西盐商、山西盐商互相之间,在盐的生产、技术、市场等等各方面,明争暗斗,互不服气。这种竞争,在今天又牵联到了酒的话题上。

“要说这枸酱酒嘛,倒是不错,不过,”宋掌柜顿一下,“比起泸州老窖,这味还是差了点。”毛老板听了很不服气,眼珠一转,转了个弯道:“泸州老窖算不了什么,比起成都水井坊的老窖来就略逊一筹,水井坊是前朝嘉靖年间就有的,那年我在成都会仙楼……”“算了算了,你莫提水井坊了。”宋掌柜白了毛老板一眼:“那水清坊虽然也属清香的白酒,味太清淡,就不如泸州老窖来得痛快,绵软可口,醉也醉得舒服。”郭老板一旁见了,不甘落后,忙借过话头吹嘘起来:“要说醉得舒服的酒嘛,当数我们杏花春了,芳香浓郁,酒不醉人人自醉,连杨贵妃也贪杯喝多了,以致留下贵妃醉酒的千古佳话”。“郭仁兄,你这话却失之偏颇了”。毛老板抢过话头:“据考证,贵妃醉酒的酒为剑南道绵竹所产的剑南烧春,是当时的宫庭御酒呀,没听说啥春酒让杨贵妃喝了,以致于春情大发。”“你!”郭老板被毛老板一抢白,气得说不出话来。毛老板得寸进尺说:“美酒均产在南方山川秀美之地,而北方苦寒荒漠,只能产辛辣性烈的劣质白酒”。毛老板的话立即得到宋掌柜的赞同,郭老板两眼通红,瞪着二人,恨恨地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把杏花村的酒带来,你们也把川酒带来,加上这里的枸酱酒,大家好好比一比,敢不敢嘛?“咋不敢呢?”毛老板胡子一翘:“就怕你连这枸酱也比不过”。“废话!”郭老板脸红筋涨“要是我输了,给你磕三个响头”。“说话算数。”毛老板冷冷一笑:“要是我输了,手板心煎鱼给你吃。”“好了好了!越扯越远了。”宋掌柜忙打圆场,扯开话题。

宋掌柜两眼朦胧,笑眯眯地说:“酒色财气嘛,不要光是说酒斗气,财嘛,都是盐商天天考虑的事,用不着在这里讲,眼下,大家说点别的好不好,你们刚才说杨贵妃醉酒,那贵妃可是个美人,夏天睡在凉板上,听说……”宋掌柜卖关子,止住了话头。“咋个了?”毛、郭二掌柜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盯着宋掌柜,异口同声问,“快说呀,听说什么?”

……

“哈哈哈”三个盐商同时笑起来,越将屋檐下的燕子也惊得飞走了。三个脑袋凑在一起,说着酒话,胡话,豪言壮语的话,俗不可耐的话,不知不觉,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青水绿水,云烟缭绕,整个世界都醉了,醉成了一幅朦朦胧胧的泼墨山水画。

这次饮酒之后,郭老板还真的请来一位著名的酒师,在茅台酿出了一种与当地酒味迥异,更为醇美的新酒。毛老板不服气,联合起宋掌柜,也请了著名的酒师来,又对郭老板的新酒加工改良。这样,你来我往,互相攀比,一种新酒出世,就到酒店互相品尝,评头品足,互比高低,互不服输,然后再下去不断试验、改良,逐步形成一套奇妙、复杂、精湛的酿造技术:酿酒师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温暖气候和优质水源,通过多次下麯发酵、蒸馏,取酒和勾兑,一斤酒就得下麯三斤以上,生产周期长达九个月,最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别具一格的美酒佳醪,其特点为“无色透明,特殊芬香,醇和浓郁,味长回甜。”这就是茅台酒,清代以来,又叫茅台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回沙大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