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了茅台酒的法语老师韩景龙
来到法国之后才发现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真的十分钟情,好多法国人都以家中有中国的东西为荣,大到书画、瓷器小到中国结、明信片。好多法国人即使在法国也会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或者旗袍。在中国超市或中餐馆中经常会发现法国顾客要比中国顾客还多。现时包括年轻人在内好多法国人都以会说中国话了解中国文化为时髦。走在法国的大街上经常会有陌生法国人用中文和你打招呼,曾经有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围着我和朋友兜了三个圈子只是为了和我们说上三句中文:“你好!”“你们是中国人吗?”“再见,我是法国人。”。尽管如此,中国文化对于个性率直、头脑“简单”的法国人来说还是有些过于高深莫测。所以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法国人因为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而闹出不少笑话,让人不觉莞尔。
我的法语老师alan(阿兰)就是一个狂热的中国迷,每个星期五雷打不动都要去中国超市买菜,请客总是去中餐馆,常买一些有关中国的书籍,就连日常法国人最喜欢的饮料也从咖啡转变成了中国茶。他已经去过几次中国旅游,但总是意犹未尽。他总是说中国就像个大宝藏,每次来到中国都会有惊喜。因为我是他班上唯一的中国人,所以阿兰对我格外关注。既是为了加强我的法语也是想通过我更多了解中国的文化。记得第一节课下课他就拿着一袋茶叶仔细地请教我煮茶的方法,最后还告诉我他第一次喝茶的趣事:他用煮汤的锅煮了半袋茶叶,然后他不仅喝光了浓浓的茶叶汤,最后还把茶叶一片片吃掉了。说完这些阿兰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阿兰为人热情好客,经常把同学邀到家里,我也不例外。第一次去阿兰家里我拿去出国时带的一瓶茅台酒。茅台酒驰名中外,是中国留学生在外的馈赠佳品。可是当我把茅台酒递到阿兰的面前,阿兰却连连摆他的大手说不行,不行。这酒太厉害!。然后他给我讲了第一次在中国喝茅台的经历:原来第一次阿兰去中国旅行,知道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就想买几瓶好酒带回法国,一个朋友正好有门路自告奋勇要帮阿兰买酒,临上飞机前那朋友给了阿兰一瓶没有包装的白酒,说是中国市面上假酒太多,这瓶酒特地托关系从酒厂中带出,是茅台,最后又加了一句中国最好的白酒之一。阿兰如获至宝,可没有想到在机场海关时竟然出了问题,原来那酒瓶上没有任何包装说明,海关人员禁止阿兰将酒带上飞机,无奈下阿兰想不如在机场将这瓶好酒喝掉也比白白扔掉强,于是他买了些花生米、烤鱼片便坐在机场大厅的角落里喝了起来。听到这里我问后来怎么样?阿兰说后来,后来我被机场的人抬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原来阿兰喝了没有几口就醉倒了,直到飞机要起飞了机场工作人员开始到处找他时才发现阿兰醉倒在机场角落里,结果阿兰错过了那天的飞机。有了这一次经历,难怪阿兰对茅台酒如此害怕。
可是晚饭后阿兰还是抑制不住对茅台酒的好奇,在大家吃茶点的时候阿兰拿出喝白兰地的高脚杯,然后给在场的每个人都小心地倒上一些,再放上冰块,轻摇酒杯,直到冰块快溶尽时才慢慢细品。在桌的同学除了我便没有中国人,大家都不了解中国白酒,虽然都被茅台酒浓郁的醇香倾倒,但我还是一个人在偷笑,这样的品酒只适合洋酒,如此文绉绉的实在和中国的酒文化相去甚远。
再后来我有一次单独去阿兰老师家做客,我早有意让阿兰老师了解中国真正的酒文化。去的时候带好了做菜的材料,当在厨房里我挽起袖子阿兰围在我身边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那天我做了小鸡炖蘑菇、红烧鱼还有葱爆羊肉。围坐在三盘热气腾腾的菜前,我拿起上次喝剩的那半瓶茅台满满地给阿兰老师倒了一杯酒。吃着我这不算地道的中国菜,再喝起瓶中的茅台,阿兰脸上竟然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怎么这酒的感觉和上次截然不同。上次味道虽醇但感觉淡而无味,今天却是余香满口。一边吃饭我一边向阿兰老师传授着我自己也并不太多的酒文化,这一次阿兰老师成了我的学生一脸认真地在听,听不明白的时候还要反复地问我。最后阿兰竟然学会了我教给他那句中国最有名的:感情深,一口闷。结果那天晚上阿兰老师又喝醉了。
这一次阿兰老师终于对中国的酒文化有了一点了解,但是对于茅台酒阿兰老师是再也不敢轻易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