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事件的起因缘于贵妃韦氏的一句话。
入冬以来,长孙氏的身子每况愈下。往昔气度雍容的女子,被病魔折磨得神形憔悴,可她却没让自己停下来。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长孙氏居然关注起了各世家的女子。一些嗅觉敏锐的人意识到,本朝似乎许久没有大选了。
按律选秀应当就在明岁,如今皇后这个举动,怕是要为皇帝物色人选了。于是各家都开始筹备起秀女入宫的事宜,长孙氏不顾病体,一应秀女的名目都要亲自过目。
这一日,李治来给长孙氏请安之时,身后还跟着收敛了许多的崔少媛。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坐在长孙氏身侧的韦贵妃抬眼打量着两人,忽然笑道:“两小无猜,这看着还真般配。”
长孙氏原本正翻看着名册,忽然听到这么一句,直骇得那名册都快脱了手。韦贵妃素来是端庄稳重的,见长孙氏脸色骤变,便心知自己失言,连忙道歉:“是臣妾失言,还望皇后恕罪。”
说出的话语覆水难收,长孙氏怔了怔,终究还是没说什么。只是在李治等人退下后,久久回不过神来。
直到韦氏犹疑地唤道:“娘娘......可有瞧中哪家的女子?”
长孙氏才蓦地回神,案前蜀纸上已经写好了一个名字。
“郑氏?”看到这个人选,韦贵妃当真愣了愣。郑氏是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算得上一等一的名门闺秀。可这郑氏却是因年轻貌美而闻名的。京城人听到郑家女,都会夸上一句窈窕多姿,花容月貌。这样一位女子进了宫,只要李世民是正常男子,都不免会多看几眼。
长孙氏居然属意郑氏,韦贵妃十分诧异。她们这些同时进宫的老人,即便保养得再好,也经不起时间的流逝。将这般正当年的女子选进来,无异于给自己树敌,长孙氏是怎么想的?
诧异归诧异,韦贵妃十分识趣地点头应了。她不知道的是,当她离开立政殿后,长孙氏终于松了口气,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长孙氏一面抚着胸口,一面拿帕子掩着口唇。
过了好一阵子,长孙氏才将手帕取下,那里头赫然是一片鲜红。
长孙氏却丝毫不见惊讶,她只是默默地将帕子攥紧了,继续去看手中的名录。
都说夫妻同心,李世民许是也预感到了什么。近一段时日,只要稍有闲暇,他便像扎根在立政殿一般。一日下朝后,李世民走进那熟悉的殿中,长孙氏背对着他坐着,不知怎的,李世民玩心大起,不经意间伸手,从背后将长孙氏的眼睛捂了个结实。
可长孙氏却没有游戏的心思,她懒懒地笑道:“陛下,别闹了。”说着,她将手边早已备好的一副画卷递给李世民:“陛下,您瞧瞧。”
李世民满怀好奇地打开一瞧,脸色登时变了变:“怎么?这是谁?”那画卷上的女子显然极得画师欢心,就连画卷这等死物都禁锢不住她的美貌。尽管李世民不想承认,可那一瞬间,他的心跳的确漏了一拍。”
“陛下,这就是郑氏......”长孙氏的语气很平常,仿佛没有留意到李世民外露的情绪。
李世民当然听说过这位最近一段炙手可热的女子,宫中到处都在传,说是郑氏入了皇后的眼,入宫后想必又是一位新贵。
只是李世民没有想到,郑氏的美这般惊心动魄,而长孙氏竟会将她的画卷拿到自己面前。
“陛下......喜欢么?”长孙氏轻声道。
李世民张了张嘴,却不知该怎么回答,当着发妻的面夸赞别的女人,李世民当然开不了口。可长孙氏却替他开了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陛下大可不必如此......”
李世民神情闪烁,他想为自己争辩一下,以证明自己并不是那种肤浅之徒,可面对着长孙氏的眼神,他又觉得一腔心思无所遁形,从里到外都被人看了个透。
窘迫一瞬间将李世民吞噬了,他扔下一句:“皇后看着办吧。”便飞快地逃离了立政殿。
长孙氏依旧端坐在位置上,身躯未曾挪动半分。贴身的侍女颇有些愤懑地从屏风后走出来,蹙眉道:“娘娘,您为何要把这狐媚子召进宫来,这长相一看就不是个省心的。”
长孙氏看着兀自跳脚的丫头,无奈道:“怎么说话的,郑氏不过是长得美了些,怎么就成狐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