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
就在《和声》打着母亲节献礼的口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真正实现以小博大的小成本文艺片的奇迹的时候,宣传活动已近尾声的宝拉接到了李年的邀请,与金素娜同赴北京,宝拉戏称之为“三巨头”的历史性会面。
公司开张快一年,为数不多的公司员工才第一次看见金素娜这位名义上的CEO,至于宝拉,还是低调地没有在公司里露面。
三天的时间里,三人就公司的框架、经营方向、责任分工和福利配比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有经验的李年提建议,而金素娜和宝拉则是一边学习一边决策。
“那么就这样,近期把目标放在小制作的片子上。”金素娜最后总结。
宝拉想了想又补充一句:“特别是青春怀旧片、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现实流类型这些。”
李年点点头:“OK!”
“啊~~~~~~”金素娜跳起来大叫一声,把手里的笔一扔,爽快地欢呼,“终于搞定了!我要吃北京烤鸭!我要吃冰糖葫芦!我要吃……”
她一时卡住了,侧头抓住收拾笔记本的宝拉的肩,“上次你告诉我的,北京还有什么好吃的?”
“豆汁?焦圈?芥末墩儿?”宝拉坏心地建议。
“对!”金素娜用力点头,“就吃那个,我现在很饿很饿,简直可以吃一头牛。”
李年却神秘地摇摇头:“孩子们,今天晚上有人请了,虽然没有北京烤鸭和冰糖葫芦,不过包你们满意哦。”
到了吃饭的地点,金素娜还没觉得,宝拉忍不住对李年竖起了大拇指,那一串红灯笼的指向,可不挂着“谭华轩”三个大字的招牌?
谭家私房菜在北京虽然比不上羊房11号的厉家菜那样声名显赫,却也是首都屈指可数的私房菜馆,从清末官僚谭宗浚家人创立以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融合广东菜和北京菜的精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代表菜色,如今已经传到第四代。
“听说这里的鱼翅和燕窝做得特别好,不知道今天有机会吃到。”宝拉想着口水就快流下来了,这种传说中的地方上辈子连走进去的机会都几乎没有。
李年定定地看了宝拉几秒,说了一句玩笑话:“哟,还知道招牌菜,你上辈子该不会是中国人吧。”
宝拉吓得心跳都差点暂停几秒,好在李年自己也觉得荒谬,摇摇头带着俩姑娘走进去:“你今天来对了,黄焖鱼翅和清汤燕窝都是功夫菜,得提前预定的,这次还真有。”
“本来还真想带你们去吃全聚德的。”李年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可惜这位老朋友难得约我,我想让他好好出点血,便宜你们这两个来蹭饭的小朋友了。”
能吃到这么高大上的私房菜,宝拉已经没节操地点头如捣蒜,可惜金素娜一头雾水,不知道李年为什么一副自矜的样子,宝拉又为什么那么兴奋。
宝拉小声给金素娜科普了一下官府私房菜的来龙去脉,又强调说:“这里很难订到位子的,而且招牌菜鱼翅要前后花费好几天,泡发、熬汤什么的,汤也很讲究,要用老母鸡啊、鸭啊,干贝啊、火腿啊什么的慢慢煮……”
金素娜一边听一边陷入狂热的幻想和期待,这么讲究的菜到底会有多好吃啊。
走进包厢,李年说的贵客已经在了。都是和李年差不多的年纪,男的容长脸,五官平凡,女的娇小俏丽,身材保持得也很好,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眼睛很亮,闪着睿智却又豁达的光。
李年回头对俩人说:“素娜,宝拉,这是我的好朋友,郑晓龙和王小平,他们是夫妻,你们可以叫一声郑叔叔和王阿姨。”
然后又对郑晓龙和王小平说:“晓龙,小平,这是我的新老板,金素娜,闵宝拉。”
这种国际性会面就是各国礼仪一起上,金素娜和宝拉先是按照韩国的习惯鞠躬致意,然后又握住了郑晓龙和王小平伸出的手行握手礼。
等大家坐定,李年想了想说:“宝拉中文很好,素娜的话刚开始学中文,不过英文不错,小平也是留过美的,这样的话交流起来应该没问题。”
“晓龙和小平夫妻俩一个当导演,一个当编剧,双剑合璧,在国内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接下去李年不知道该怎么介绍,“拍过《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哎呀,你们这些韩国人不知道的啦,这些电视剧在国内可是非常红的。”
金素娜还好,闵宝拉则暗自吃惊,想不到李叔的能量和人脉比预想的还大得多,毕竟这几部片都是上一段人生里非常热门的电视剧,不过听到李年说“你们韩国人不知道”的时候,她忍不住想要呛一呛。
“韩国人怎么就不知道了?”宝拉先模模糊糊地哼了一句有些走调的“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以示自己知道《北京人在纽约》,然后说,“金婚就是张国立和蒋雯丽演的那个呗。”
“你真的知道呀,你真的是韩国大势演员闵宝拉?中国人冒充的吧。”李年惊讶地上下打量宝拉几眼,在大家的笑声中又问,“干脆说说,你还知道谁?”
于是在金素娜有听没懂的满头小星星中,宝拉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说着上一段人生的记忆:“我知道87版《红楼梦》,知道张国立演过《康熙微服私访记》,他老婆是凤姐邓婕,我还知道张艺谋、陈凯歌,知道陈坤、周迅、赵薇、孙俪……哦,还有孙俪和邓超是夫妻……”
郑晓龙作出惊诧的表情:“真的是知道挺多的啊。”说着大家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好了,王小平也开始用英文开始和金素娜低声聊起天来。
菜慢慢上来,李年和郑晓龙聊了几句之后突然回头和宝拉抱怨道:“原本我想给晓龙的新剧投资的,可惜他太大牌,一口回绝了,还说:‘你那什么破投资公司啊,连你就三个员工,我的片还能差你那点钱?没两千万就别废话了。’宝拉你说我郁闷不?”
“不过他也知道伤了我的心,说请我吃饭当补偿,我就订了谭家菜,宰他一顿!”
“新剧?什么新剧?”宝拉不理会李年的卖萌,反倒对作品非常有兴趣。
郑晓龙放下筷子,微微笑道:“《甄执》,一部古装宫廷剧。”
“《甄执》?”宝拉失声低喊,一下子就心跳飙到120,手一抖差点把面前的水杯打翻,开玩笑,《甄执》谁没听说过,上一段人生里那部电视剧都热到什么程度了啊,看着几人诧异的眼光,宝拉连忙收敛自己的失态,掩饰性的说,“我知道的,流潋紫的小说改编吧,这本书我看过,我还挺喜欢的。”
然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是《甄执》,别说郑叔叔开口说两千万,肯让我投资的话,五千万我也二话不说,会想方设法借来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郑晓龙认真打量了宝拉几眼,自然知道“借”八成是个托词,转头对李年笑说,“我们都老了啊,年轻一辈都这么有魄力,我们这些前浪快被拍死在沙滩上喽。”
“她今年才20岁,已经比我奋斗大半辈子还有钱好几倍了。”李年故作郁闷地摇摇头,“你不知道,她可是在韩国百想的蝉联了两届视后,每一部作品都是有口碑有收视有票房的,还又是投资股票又是投资房产的,再想想我20岁的时候还在干嘛就觉得特别的闹心。”
郑晓龙对宝拉有了些小小的兴味,开玩笑说:“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你不会是穿越的吧?”
这真的是宝拉想象过的场景――如果说有一天有人突然问“你该不会是穿越的/重生的吧?”自己会怎么反应,想不到竟然真的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宝拉先是意外,当然也有掩藏在惊诧中的慌乱和突然加速的心跳,不过好在她比想象中的还要镇定一些,很快就露出“觉得荒唐”的笑容连忙摆手,同样以玩笑回应:“怎么可能?那样的话我现在应该走出亚洲红遍世界才对。”
“你已经很棒了。我的儿子应该比你小两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呢。”郑晓龙也觉得这想法很搞笑,于是转移了注意力,“对了,你还在读书吧,读几年级了?”
郑晓龙和王小平的儿子1994年出生在美国,因为当时王小平还在那里留学,现在,他们的儿子也还在美国念高中。
“我今年年底就要毕业了,考虑继续念个研究生。”
李年在旁边补充:“宝拉可是高丽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高丽大在韩国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人大、复旦这一级的。”
“你中文的功底确实很不错。”郑晓龙对宝拉更有兴趣了,“既然看过《甄执》,说说你最喜欢里面的谁?”
因为时间有些久,宝拉其实对书中的情节记得不是太清楚了,而且电视剧版本的洗脑能力更强大,记得上一世当时剧集刚开播的时候她还会吐槽把架空的故事落到雍正朝太勉强,可是随着情节进展,看到后面就慢慢忘了原着是怎么写的。
现在这部戏还没开拍,宝拉当然不能按照电视剧的情节回答得理所当然,不过她想了一下,还是遵照本心回答:“华妃。”
王小平一直都一边听着自己丈夫那一拨的谈话,一边和金素娜闲聊,闻言转过头来:“哦?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