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四次北伐
在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战鼓如雷鸣般响起,风云涌动之际。
占领宛城的关平身影,在这历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关平,蜀汉名将关羽之子,自幼随父征战四方,练就一身非凡武艺和钢铁般的坚毅意志。他剑眉星目,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露出果敢与无畏。此次北伐,他怀着满腔热血,誓要为蜀汉的荣耀而战。
当诸葛亮率领大军兵出祁山,关平率领荆州兵,紧紧跟随在侧,犹如一颗璀璨的将星。大军抵达祁山堡,围困魏将贾栩、魏平之时,关平主动请缨,声如洪钟:“丞相,关平愿率一支精兵协助王平将军屯兵祁山南围,定将魏军死死围住,不让一兵一卒来援!”他目光如炬,身披战甲,手中的长枪闪耀着寒芒,仿佛在向敌军宣告着他的无畏与决心。
诸葛亮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平儿勇气可嘉,去吧,务必小心。”
关平领命而去,率部迅速抵达祁山南围。他对着将士们大声喊道:“兄弟们,今日我们为蜀汉而战,为丞相而战,为百姓而战!定要让魏军见识我们的厉害!”众将士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亲率大军向西扑来,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相反,他冷静地思考着应对之策,并果断做出了决定。
他深知时间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于是,他迅速下令留下王平继续进攻祁山,以确保前方战线的稳定。同时,他亲自率领魏延、高翔、吴班等部将迎击魏军,展现出他的果敢和决断力。
关平站在城楼上,望着丞相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意和决心。他知道,丞相此番前去必定会面临重重困难,但他相信丞相的智谋和勇气一定能够战胜敌人。他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这里,为丞相的大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与魏军对峙的日子里,关平时刻保持警惕。他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不断加强城防工事,鼓舞士兵们的士气。每一次魏军试图攻城,都被他坚决击退,让魏军无法得逞。
一天,关平得到了一个消息,丞相成功掩袭魏军后方的重镇上邽,击败了魏将郭淮、费曜等军队,并抢收了大量的小麦补充军需。这个消息让他兴奋不已,他忍不住对着身边的副将说道:“丞相真是用兵如神啊!我们一定要不负所托,坚守住这里。”
副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也明白丞相的战略意图。只要他们能守住这里,就能为丞相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战争并非一帆风顺。司马懿赶到上邽后,屯兵在上邽之东,拒不出战。关平心中焦急,多次请求出战:“将军,魏军避而不战,这如何是好?我等岂能坐以待毙?”
副将劝道:“少将军莫急,丞相必有安排。”
关平紧握长枪,眉头紧锁:“哼,这司马懿老奸巨猾,定是怕了我们蜀军。”
终于,在卤城,两军迎来了一场激战。蜀军多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魏将张郃、贾栩等人一再请战。关平看着敌军的嚣张气焰,恨不得立刻冲上前去与他们一决高下。
“这司马懿缩头不出,真乃懦夫也!”关平怒目圆睁。
再说司马懿,此人身材高大,面容清癯,三缕长须随风飘动,眼神深邃而阴沉。他生性谨慎,老谋深算。他深知蜀军不可小觑,尤其是诸葛亮的智谋更是让他忌惮三分。在面对蜀军的挑战时,他宁可背负骂名,也不愿轻易出战,只为寻找最佳时机。他面容阴沉,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对部将们说道:“蜀军锐气正盛,不可轻举妄动。我们只需坚守,待其疲惫,再寻机破之。”
五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司马懿终于决定发动攻击。张郃带领大军攻打祁山南部的包围圈,他们气势汹汹地向蜀军进发。
只见张郃身材魁梧,面容冷峻,一双虎目炯炯有神,透露出坚毅和果敢。他身着黑色战甲,手持长枪,显得威风凛凛。张郃作为魏军的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
关平和王平迅速组织士兵准备迎战。关平站在阵前,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不能退缩!杀!”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身先士卒地冲向敌军。
关平的枪法犹如一条游龙,灵活多变,每一次挥枪都带着凌厉的劲风,令人不寒而栗。他在敌群中穿梭自如,所到之处,魏军士兵纷纷倒下,无人能挡其锋芒。
王平则负责指挥军队,稳定军心。他大声喊道:“兄弟们,坚守阵地,绝不让魏军前进半步!”他的声音充满力量,激励着每一个战士。
在关平和王平的紧密合作下,蜀军成功抵挡住了张郃的猛烈进攻。然而,就在此时,魏军的主力部队在卤城遭遇了蜀军的强力反击,最终大败而退。
这场战斗的胜利给蜀军带来了短暂的喜悦,但很快他们就面临新的挑战。同年六月,由于粮草供应不足,诸葛亮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这一决策令关平感到无比的惋惜与不甘,但他深知军令如山,只能服从命令。
司马懿和张郃一直以来都关系紧张,彼此之间存在着深深的矛盾。因此,司马懿心生一计,想要借助诸葛亮之手除掉张郃,从而巩固自己在曹魏军中的地位。
当司马懿命令张郃带领精锐部队追赶蜀军时,关平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可能隐藏的危险。他清楚地意识到,张郃此次行动恐怕是凶多吉少。然而,尽管对张郃并无好感,但想到这位曾经的名将即将面临生死考验,关平内心还是忍不住感到一丝惋惜之情。
在木门道,蜀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设下重重埋伏。当张郃的军队踏入这片死亡陷阱之后,蜀军立即发动攻击,万箭齐发。
关平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无数箭矢如同蝗虫般密集飞射而来,将张郃的军队笼罩在一片箭雨之中。士兵们惊恐失措,四处逃窜,却无法逃脱无情的杀戮。鲜血染红了大地,哀嚎声响彻山谷。
面对如此惨烈的画面,关平不禁感叹战争的残酷和无常。他明白,在战场上,生与死往往只在一线之间。无论多么英勇的将领,也难以抵挡命运的捉弄。而对于张郃这样的一代名将来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这场北伐,虽有胜利的时刻,但最终却因粮草问题功败垂成。
关平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再次踏上战场,为蜀汉的复兴而战。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