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星逝五丈原!
在那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已步入晚期。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心中复兴汉室的火焰却从未熄灭,他毅然决定再次发动北伐,为那统一中原的宏愿奋力一搏。此时的蜀汉,经济虽有了些许发展,且与东吴的联盟依旧稳固,诸葛亮渴望借助吴蜀联军的强大力量,一举消灭曹魏。
公元234年,春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诸葛亮派出的使者肩负着使命,快马加鞭地前往东吴。使者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坚定的信念,成功说服孙权共同伐魏。一时间,吴蜀联军共集结20万大军,旌旗蔽空,声势浩大地踏上了征程。
为了此次北伐的胜利,诸葛亮可谓殚精竭虑。他发明了神奇的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那木牛流马仿佛拥有了生命,在山间小道上穿梭自如,为解决粮食运输问题立下汗马功劳。在斜谷南口,一座坚固的邸阁拔地而起,里面堆满了蜀军的粮草。此外,诸葛亮还带领着士兵们在渭水边上辛勤屯田开荒,期望能实现自给自足。
当大军来到五丈原,诸葛亮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决定以此为蜀汉的阵地。蜀军迅速在此筑垒防守,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切断了魏军来自陇右的援军之路,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在遥远的合肥新城,孙权亲率大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城墙上的曹军严阵以待,滚石、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孙权的军队一次次发起冲锋,喊杀声震耳欲聋,但合肥新城却依旧固若金汤。
此时,张辽率领八百铁骑,风驰电掣般冲向孙权。他们如虎入羊群,奋勇杀敌,东吴军队被杀得落花流水。孙权惊恐万分,急忙逃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张辽紧追不舍,一路上杀敌无数,东吴军队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经过多日的苦战,孙权见久攻不下,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撤退。东吴的这次进攻,终究未能有效牵制曹魏的兵力。张辽的威名远扬,成为了东吴人的噩梦。
五丈原上,诸葛亮身着白色长袍,手持羽扇,镇定自若地指挥着蜀军。他多次向司马懿发出挑衅,试图诱使魏军出战。然而,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的智谋超群,自己绝非其对手,便始终坚守不战,妄图消耗蜀军的粮草,等待着蜀军自行退兵。
面对司马懿的坚守策略,诸葛亮毫不退缩。他提出了屯田之策,让士兵们在闲暇之余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以应对长期的战争消耗。同时,那神奇的木牛流马依旧不知疲倦地往返于营地和粮仓之间,为蜀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粮草。
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在五丈原上僵持不下。诸葛亮日夜操劳,身体渐渐不堪重负。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依旧坚守在阵地上,为蜀汉的未来拼尽全力。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建兴十二年春,蜀军驻扎在五丈原,与魏军对峙。诸葛亮,这位蜀汉的丞相,本是智慧的化身,却在连年的征战中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
这夜,明月高悬,诸葛亮独自在军帐中夜观星象。只见那浩瀚星空中,“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诸葛亮心中一紧,他深知此乃大凶之兆,自己恐命不久矣。想到自己一生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大业未成,心中不免悲怆。
此时,姜维前来探望,见诸葛亮面色凝重,便询问缘由。诸葛亮将自己观星所得告知姜维,姜维大惊失色。但姜维不甘心让丞相就此离世,突然想起曾听闻的一种神秘祈禳之法,便劝诸葛亮一试。诸葛亮本是不相信这些玄术之人,但如今生死攸关,为了蜀汉的大业,他决定放手一搏。
于是,诸葛亮命人在帐中布置法坛。他在地上放置了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中间则放置自己的本命灯。那四十九名士兵身着皂衣,各执皂旗,环绕帐外,守卫森严。诸葛亮身披道衣,剪爪截发,神色庄重地开始了攘星仪式。他仗剑步罡,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上天垂怜,让自己能再续一纪(十二年)之命,以完成北伐大业,兴复汉室。
司马懿在魏营中,夜观星象时也发现了异样。他看到一颗原本明亮的星星光芒闪烁不定,似有将熄之势,心中猜测诸葛亮可能命不久矣。但司马懿生性谨慎,不敢轻信,便派遣夏侯霸带领一小队人马前去蜀营打探。
蜀营中,诸葛亮专心致志地进行着攘星仪式,已至第六日。眼看本命灯依然明亮,诸葛亮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然而,就在此时,魏延因军情紧急,匆忙前来禀报。他一心只想着战事,未曾留意帐中的布置,竟不小心踢翻了诸葛亮的本命灯。灯火瞬间熄灭,诸葛亮看着那熄灭的本命灯,脸色惨白,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姜维见状,怒不可遏,拔剑欲斩魏延。诸葛亮却无力地摆了摆手,叹道:“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他知道,这是上天的旨意,自己终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诸葛亮由于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在他病重期间,姜维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诸葛亮的脸色苍白,气息微弱,他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姜维,眼中透露出一丝欣慰和忧虑。
“姜维啊,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我把我的军事和治国理念都传授给了你,希望你能继续我的事业。”诸葛亮的声音微弱而沙哑,每一个字都显得格外珍贵。
姜维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眼中满是悲痛和坚定:“丞相,您放心,我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努力实现您的理想。”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知道姜维是一个可靠的人,他相信他能承担起这个责任。
“你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但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你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诸葛亮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
姜维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丞相,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退缩。”
诸葛亮感到满意,他知道姜维是一个有决心的人。他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我希望你能继续我的事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那五丈原的战场上,夜风凄凄,吹得营帐瑟瑟作响。诸葛亮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眼神却依旧坚定。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心中所念的仍是蜀汉的大业和未竟的北伐之志。
周围的将领们面容悲戚,眼中含泪,静静地守候在一旁。诸葛亮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缓缓地抬起手,将自己毕生所学和对未来战局的谋划,一一嘱托给姜维等心腹将领。
终于,在那个寂静的夜晚,诸葛亮缓缓地闭上了眼睛,这位蜀汉的丞相、智慧的化身,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蜀军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哭声震天。他的离去,让整个蜀营沉浸在悲痛之中。而那神秘的攘星之法,也随着诸葛亮的离世,成为了一段令人叹息的传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说完,诸葛亮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姜维悲痛欲绝,他知道他失去了一个伟大的领袖。但他也知道,他必须要承担起这个责任,继续诸葛亮的事业。
诸葛亮的离世,让蜀军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然而,就在此时,司马懿却并未得知诸葛亮已死的消息。他依旧率领着魏军,在不远处小心翼翼地对峙着。司马懿生性多疑,虽一直坚守不战,但对蜀军的一举一动却时刻保持着警惕。
突然,蜀军阵营中传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只见蜀军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如潮水般向魏军涌来。在队伍的最前方,一辆四轮车缓缓驶出,车上端坐之人,羽扇纶巾,正是诸葛亮!
司马懿顿时大惊失色,他心中慌乱不已,以为诸葛亮又施展出什么奇谋妙计。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想到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屡次让自己陷入绝境,如今他亲自率军杀来,必定是有十足的把握。
“快撤!快撤!”司马懿惊恐地大喊着,顾不得许多,掉转马头便率领着魏军慌乱逃窜。魏军士兵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盔弃甲,狼狈而逃。一时间,整个战场上一片混乱,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
蜀军则趁势追击,杀得魏军丢盔卸甲,死伤无数。直到跑出了很远,司马懿才渐渐缓过神来,他心中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派出探子前去打探蜀军的情况。
探子回报说,诸葛亮早已在昨夜病逝,刚才所见的不过是蜀军按照他的遗计,用木雕的假人伪装而成。司马懿听后,懊悔不已,长叹一声道:“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从此,“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也让诸葛亮的智慧和威名更加深入人心。
但就在此时,军中却突起波澜。魏延,这位一向自恃功高的将领,心中对诸葛亮的安排极为不满,竟妄图率领自己的部众造反。他的眼中闪烁着贪婪和野心的光芒,全然不顾蜀汉的大局。
姜维,这位诸葛亮生前极为器重的年轻将领,敏锐地察觉到了魏延的异动。他深知魏延此举必将给蜀汉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当机立断,决定挺身而出,捍卫蜀汉的尊严和荣誉。
姜维召集了忠于蜀汉的将士,义正言辞地揭露了魏延的谋反行径。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激起了将士们的愤怒和斗志。在姜维的带领下,蜀军迅速组织起来,准备与魏延的叛军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魏延见事情败露,却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反而更加疯狂地率领叛军向蜀军主力发起攻击。一时间,五丈原上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
姜维毫不畏惧,他指挥着蜀军奋勇抵抗。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姜维身先士卒,手中长枪如龙,所到之处,叛军纷纷溃败。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姜维终于找到了魏延的破绽。他看准时机,策马挺枪,如闪电般冲向魏延。魏延惊恐地瞪大了眼睛,试图抵挡姜维的攻击,但已经来不及了。姜维的长枪如毒蛇般刺出,精准地穿透了魏延的胸膛。
魏延惨叫一声,从马上坠落下来,当场毙命。他的叛军见主将已死,纷纷四散而逃。
姜维成功地诛杀了魏延,平息了这场叛乱。他望着混乱的战场,心中感慨万千。诸葛亮的离世让蜀汉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但他相信,只要蜀汉将士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继续为复兴汉室的事业而奋斗。
在姜维的指挥下,蜀军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有序地撤军。此次北伐,虽然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诸葛亮的精神和他所留下的宝贵遗产,将永远激励着蜀汉的将士们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