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伐吴之策!
东吴内部发生动乱,孙綝废黜了皇帝吴少帝孙亮,改立孙休为帝。刚上位的吴景帝孙休又发动兵变,杀死了扶持他上位的权臣孙綝。
这个消息传到蜀汉时,引起了一片轰动。众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东吴陷入了混乱之中,关平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可以趁机灭掉吴国。
在荆州的府邸里,关平坐在案前,思考着当前局势。他深知东吴内乱对蜀汉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说不定就能一举灭掉吴国。想到这里,他不禁兴奋起来,决定制定一份详细的伐吴计划。
关平拿起笔,在纸上认真地写下了伐吴之策。他仔细分析了东吴的形势和自身实力,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方案。他认为要想成功伐吴,必须先稳定国内局势,加强军事力量,并与其他势力合作。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司马昭的干涉,以免被其趁虚而入。
关平的妻子赵莹莹,生得端庄秀丽,眉眼间透着聪慧与灵动。她自幼饱读诗书,对兵法策略也颇有研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女。
当关平将伐吴之策递给赵莹莹时,她接过仔细阅读,目光如炬,迅速洞察其中的优劣。她微微皱眉,思索片刻,然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赵莹莹轻声说道:“夫君,此策甚妙,但尚有几处可再完善。”接着,她条理清晰地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关平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妻子的智谋越发钦佩。
赵莹莹继续分析道:“我们还需考虑东吴的应对之策,以及如何在战争中保持我方的优势。”她的话语如同清泉流淌,关平在一旁认真聆听,不时与妻子交流意见。
在赵莹莹的出谋划策下,伐吴之策变得更加完善。关平感激地看着妻子,眼中满是爱意与敬意。赵莹莹微笑着鼓励道:“夫君,此策定能助你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最终,关平将这份精心修改后的伐吴之策呈给了皇帝刘禅。朝廷上下对这一策略赞赏有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妻子赵莹莹的智慧和支持。
在蜀汉长安皇宫内,阳光透过雕花精美的窗户,懒洋洋地洒在了刘禅的案几之上。这位年轻的皇帝刘禅此刻正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中的奏章,眼神迷离,仿佛对上面的内容毫无兴趣。这份奏章正是关平从荆州呈上的表文,其中详细地陈述了当前局势和军事部署情况。
刘禅随意地翻了翻奏章,便将它丢到了一边,嘴里嘟囔着:“这些事情真是烦人,朕还是更喜欢吃喝玩乐。”他的心思完全不在朝政上,一心只想着如何享受生活。
此时,旁边的宦官黄皓见状,赶忙上前谄媚地说道:“陛下,您何必为这些琐事烦恼呢?您是天子,应该尽情享受这天下的荣华富贵。”
刘禅听了,顿时喜笑颜开,连连点头称是。
于是,刘禅又开始了他那奢靡的生活,整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
刘禅随意地扫了一眼表中的内容,眉头一皱,不耐烦地说道:“哎呀,这些军国大事真是烦人!姜维、关平,你们看着办吧!朕相信你们的能力。”说罢,他便将表扔在一旁,继续享受他的悠闲生活。
关平看着刘禅如此态度,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失望。但他深知责任重大,于是与姜维商议起具体的作战计划。
姜维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如此放权,我们更需谨慎行事。此次伐吴之战,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疏忽。”
关平点了点头,坚定地说:“姜维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姜维读完关平的伐吴之策,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蜀汉与吴国之间的恩怨情仇,但也明白此时正是扭转局势的关键时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姜维决定,准备粮草,让益州之兵,顺流而下,由长江到荆州集结军队,准备挥师伐吴。
此时,蜀汉朝廷也正在讨论如何应对东吴内乱的问题。当他们看到关平的伐吴之策时,纷纷称赞不已。董允、费祎更是对关平的智慧和勇气给予高度评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他的计划。
于是,蜀汉朝廷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伐吴战役。他们调动兵马、派遣将领,并积极筹集粮草,全力以赴地准备着这场大战。而此时的关平,则在荆州地区紧张地训练着士兵,时刻准备出征。
关平深知这不仅是一场一统天下之战,更是关乎蜀汉未来的关键抉择。
刘禅见姜维和关平,讨论完成。放权给关平,全权负责伐吴之事。
“传朕旨意,着董允、费祎前往荆州,监督战船建造。务必全力以赴,确保战船精良,为伐吴之战做好充分准备。”刘禅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带着坚定与决心。
董允和费祎接到旨意,立刻收拾行囊,马不停蹄地奔赴荆州。一路上,两人心中都沉甸甸的,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董允,为人正直,以刚正不阿著称。他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严格监督战船建造,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费祎,足智多谋,心思缜密。他一边赶路,一边思索着伐吴之战的各种可能,盘算着如何为蜀汉谋取最大的利益。
荆州之地,关平早已等候多时。见到董允和费祎到来,他心中大喜,连忙迎上前去。“二位大人,关平在此恭候多时。此次伐吴,关平定当竭尽全力,一统天下,为陛下尽忠。”关平的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
董允微微点头,严肃地说道:“关将军,陛下对你寄予厚望,我们定要齐心协力,把战船建造好。不得有丝毫懈怠。”费祎则微笑着说:“关将军莫急,伐吴之战需从长计议。我们先把战船打造得坚不可摧,再谋良策。”
于是,在荆州的江边,一场紧张而忙碌的战船建造工程拉开了帷幕。工匠们日夜劳作,铁锤敲击声、锯木声此起彼伏。
董允每天都亲自巡视工地,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费祎则忙着收集情报,分析东吴的兵力部署和战略动向。
一天,关平来到工地,向董允和费祎提议:“我们可否建造一种特殊的战船,能够抵御火攻和流矢?”董允和费祎对视一眼,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设计一种名为“龙龟铁甲船”的新型战船。这种船的船身覆盖着厚厚的铁甲,能够有效抵挡敌人的攻击。同时,船首和船尾还分别设计了龙头和龟尾的造型,既增加了船只的稳定性,又显得威武霸气。
董允和费祎开始着手绘制铁甲船的设计图,并让工匠们按照图纸制作。工匠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技艺,精心打造每一个部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第一艘龙龟铁甲船终于建成。董允和费祎亲自登上战船,进行试航。他们对铁甲船的性能非常满意,相信这种新型战船一定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艘艘巨大的战船逐渐成形。它们高耸的桅杆如同利剑直指苍穹,坚固的船体仿佛钢铁堡垒。关平看着这些即将成为复仇利器的战船,心中充满了期待。
而此时,远在东吴的景帝孙休也得知了蜀汉建造战船准备伐吴的消息。他眉头紧锁,深知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孙休深知,面对蜀汉的威胁,必须要有得力的将领来统领军队,保卫东吴的疆土。
经过深思熟虑,孙休决定任命陆抗为大都督,丁奉为总大将。陆抗智勇双全,丁奉久经沙场,他们二人的组合定能抵御蜀汉的进攻。
孙休立刻下达诏令,让陆抗和丁奉率领大军前往豫章郡鄱阳和南昌整军备战。他们要在那里修筑工事,训练士兵,准备迎接蜀汉的挑战。
为了加强防御,孙休下令在江上用铁锁链江,以阻止蜀汉战船的前进。同时,东吴也积极准备大船,装备精良的武器,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陆抗和丁奉深知责任重大,他们日夜操劳,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精心部署,训练士兵,准备与蜀汉一决高下。在他们的努力下,东吴的军队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在长安,姜维也时刻关注着荆州的战船建造进度。他知道,这场战争将决定蜀汉的命运。他默默祈祷,希望关平、董允和费祎能够不负众望,为蜀汉带来胜利的曙光。
随着战船建造接近尾声,战争的气息愈发浓烈。荆州的长江江面上,一艘艘威武的铁甲战船蓄势待发,等待着出征的那一刻。关平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心中的复仇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董允和费祎也做好了充分的后勤准备,他们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