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青云功法讲求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而大梵般若则注重体悟自身,照见五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张小凡初时接触玄清道,也一□□习着大梵般若。这一门要求开全身孔窍,引天地灵气稳固自身,另一门则要求进入寂灭境界,闭塞外识,以本心固本培元。于是一门略有小成,另一样便受影响,往往三五个月都没有半点儿进展,这才用了许久才修炼完青云门第一层的功法。
至于第二层,或许是与他三年多来日日修行大梵般若有关,他的内气运行已有一定火候,而青云门里化气为精的精气便属内气,这才进境喜人。
张小凡因为腿伤无法行走,成日坐于床上,自那日师父教授功法后便趁这段时间愈发刻苦,上午修习这门,下午再遵循承诺修行另一门。丁引从不多问,往往小凡练功的时候,他也会寻个清静的地方修炼血影神功,炼化赤魂石。
拐杖只用了两天便制作完成,张小凡新伤疼痛,用处不多,平日起居几乎全由丁引照顾,他一开始还很有些不自在,从前在村子里他就很少生病,时常要随父母去做农活,到了大竹峰日日修行,身体强健,就更没有和其他人如此亲近过。丁引第一次烧来热水要帮他擦背的时候,他窘迫得不行,后者还拨了下他额角垂下的头发打趣他:今天晚上看来可以吃油焖大虾了。
油焖虾当然没有吃成,张小凡倒是被这个形容给困扰到了,他额角的头发梳到后面总会容易散下,也只有像现在这样才会服帖一点,兀自憋了好几天,张小凡终于忍不住问丁引“这样真的很像虾子吗”,后者一口水差点儿呛着,方才知道自己无心一言竟让对方记了这么久。而张小凡看他如此,也不由脸红起来,不肯再就此事交谈了。
时间一晃多半个月,少年人骨骼长得快,断骨之痛已经几乎感觉不到了,只是仍然不能吃力。张小凡日日专心练功,心中也渐渐明白了青云功法的高深精妙,第三层比前两层实在是复杂了许多,想要有所进步,有所突破,成为像师姐甚至像师父那般的高手,真的是一件格外艰难的事情。
他不由又想起那一晚,想起师姐给他法诀,一脸坚定地让他好好练习,争取早日与惊羽打平,又忍不住面带崇拜地微笑起来,声调微扬着续道,不过,你再练也是比不上齐昊师兄的。
张小凡深吸口气,不愿再想,稍稍侧身坐着,透过窗口,去张望在院外溪边练剑的丁引。
他还没到学习实用招式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合用的法宝,可他还是很喜欢看丁引练剑。
大竹峰衣饰浅蓝,发带亦是朴素的蓝白色,丁引剑法大开大合,一招一式间衣袂飞扬,洒脱肆意,木剑破空之音轻而清,这样看去格外赏心悦目。
张小凡呵出一口白气,离窗户近了,被风吹的有些凉,转身想去拿毯子,却突然觉得后颈上似乎落了一滴水珠,冰得很。
他探手伸到窗外,并未觉得下雨,可不过一会儿,又是一星点的白色落在手上,转瞬化成了小小的晶莹。
张小凡眨眨眼睛,张望着外面,对远处练剑的人道:“丁大哥,好像下雪了。”
丁引收了剑,站在原地感受了一下,虽然还很零星,但确实是有细小的雪花掉落下来,于是他朝竹屋走去,又朝张小凡扬扬下巴:“把窗户关上吧,小心着凉。”
屋子里虽然有个维持暖意的咒法,竹屋过冬还是单薄一些,张小凡只好探手关上窗户,等丁引从院子里拿进木炭,补充房间里燃起的火炉。
他拿过床边的拐杖,撑着要站起来,丁引连忙护他:“下雪你还要做什么?”
张小凡想了想道:“天这么冷,师兄们练功那么辛苦,我想烤些红薯给他们。”
自从骨头不那么痛了,张小凡便闲不住,供九个人的一顿饭做不下来,却还是时常想着做些点心之类,丁引知他心思,也不阻拦他的心意,却还是要他在一边的凳子上坐好:“你负责烤的部分就可以了,我去帮你把红薯洗干净。”
张小凡连忙道:“溪水那么凉,丁大哥你打些水进来烧一下,我和你一起洗也可以的,”说着还弯下腰去,“你看,我这样不会疼,也可以一起洗的。”
丁引对水的冷热不在意,想小凡总在床上待的发闷,便也没有拒绝对方的好意,去照对方说的准备去了。
雪渐渐大起来,一点点地盖住了地上零落枯碎的叶子,也一点点地点缀了光秃秃的枝桠。只有溪水流速快,一时还未冻住,可溪岸两边不多时也全都变成了白色。
再次推开窗时,屋子里暖暖的白雾顺着开了一小半的窗扇飘散出去,连带着红薯的香甜,将之前不愿进来在外玩雪的小灰也勾引进来,围着炉子不停打转。
张小凡挑衅似的瞧着小灰,对着火炉扬扬下巴,意思明显:不怕烫你就上爪子拿啊。
小灰抓耳挠腮,绕着张小凡转了两圈,不一会儿迅速偷过小凡用来翻红薯的竹签,插起一块儿便逃到了角落里,手忙脚乱地想要把红薯弄凉下来。
张小凡哭笑不得,捡起一小块儿木炭丢过去:“贪吃鬼,碰见食物就没有你偷不到的是不是!”
丁引将废物暂置到窗外的台子上,拿了另一根竹签递给小凡:“道高一尺,猴高一丈,你斗不过它的。”
听丁引毫不避讳地说这种话,张小凡不由噗嗤笑了出来:“亏丁大哥也是修道之人,这话要是让我师父听到,肯定要气得连肚子都鼓起来了。”
丁引撇撇嘴:“说的好像现在不够鼓似的,啊,不过,你暂时不去前殿看不见,似乎你师父的肚子确实扁了一点儿,我看,你倒不用急着回去,权当帮你师父减重了。”
张小凡想起师姐夸张的形容师父茶饭不思就想老七的手艺的画面,又听丁引也这样说,反倒不觉得好笑了,只垂头愧疚道:“小凡就只有煮饭最让师父开心,这么久不能下厨,辛苦师父了。”
老实得让人简直有些无奈。
丁引探手按了按几块小一些的红薯,觉得可以了又迅速将之捡到围着厚厚的棉布的篮筐里,摇头道:“现在除了煮饭,修行不是也慢慢好起来了。你多烤一些,晚上让他多饱饱口福就是了。”
张小凡看他居然直接用手去抓,见对方手上没有红痕才放下刚刚悬起的心,又连忙拿了几块儿新的补上空位:“那……现在这火上的一会儿都送去前殿好了,等丁大哥回来了,我们再把剩下的烤来吃。”
丁引没有意见,小灰却似乎有点儿不满,这会儿偷走的那块儿吃了多一半,便又跑到炉边,偎着张小凡没有受伤的那条腿,一边取暖一边观察还可以偷走哪块儿。
张小凡由得它去,瞧着小灰贼头贼脑的样子,居然还瞧出了几分可爱:“小时候在村子里,我特别想多几个兄弟,到了冬天,全家就像这样一起围着火炉取暖,一起烤吃的,聊天讲故事。”
丁引瞧着红彤彤的火光,轻声回应:“嗯,到了冬天,有火炉有食物有家人,就什么都不缺了。”
张小凡看他神色,忍不住又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事情,火炉温暖,手心也暖暖的,于是他不自觉地问道:“丁大哥,你以后会离开青云门的,是不是?”
丁引一怔,有些不知对方这个问题从何而来,却又不算意外,想了想,索性轻描淡写地点了点头:“是,大概……不会待上太久。”
张小凡揉了揉指尖,下意识地又问:“那,丁大哥离开了青云山,会去哪儿呢?”
丁引瞧着他有些紧张的样子,困扰地皱皱眉毛:“我很久不走动了,青云山外,都有些什么地方?”
张小凡没想到他会反问,回忆了一下才道:“青云山阴有大河名为洪川,山阳有重镇河阳城,我从前住的草庙村就在城外不远的地方,河阳城再往远处,还有许多的好地方,我知道的不多,记得,父亲提到过渝都,还提过什么海……总之,外面的天地,应该很大吧。”
丁引垂眸思考着:“既然如此,那想必我也要从河阳开始远行吧,至于以后……走到哪儿算哪儿,也不用考虑太多。”
走到哪儿算哪儿……么,张小凡有些失落地垂下眼睫:“那,丁大哥离开了青云门,小凡是不是就没机会再碰到你了。”
当然,封印之法若能进行,以道玄等人的能力,必然也会选个秘密的地方,封印后他无知无觉,无感无观,与尘世再无瓜葛,也当然再不会有机会碰见一个青云门的小弟子。
这些,丁引并无意让张小凡知道。
于是他轻笑了一声,探手揉了揉小凡的肩膀:“以后的事情哪有什么绝对,也说不定你下山历练时,在哪里就能撞上我了。”
张小凡反而更有些没底:“……驱物能力,要突破第三层功法,六师兄那样聪明,也修炼了好几年的功夫才可以下山去寻找法宝,而且即便下山增长见识,也只有一年的时间。外面那么广阔,一定要很有缘分才会遇到吧。”
丁引视线一晃,竟似看到了当初他与蜀山的师兄师姐一同出行的画面,他眨了下眼睛,驱散掉那些幻影,略歪着头对上张小凡的视线,认真道:“我能够认识你,本身就是一件很有缘的事情了。”
离开封印,能够过上这么长时间与世无争安稳宁静的日子,认识一个善良温柔的人,丁引并不贪心,他很满意,满意到觉得够了,若这段日子一定会结束,就请以一种平静的方式结束吧,别再告诉他一切都是假象,一切都不值得信任。
他深吸口气走近火炉,是告诉张小凡,也像是在提醒自己:“别多想了。我去把这些送去前殿,再回来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