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宣皇太子、裕亲王、雍亲王、哲亲王、怡郡王、和贝子进殿!”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高高响起,候在乾清宫外的弘昆,抬步搀着弘昼踏入了乾清宫宫门。
弘昆虽然知道两边都有王公大臣在看着,他不该在这儿表现的和弘昼这么亲密。但近两年的分别与思念,再加上看着那受伤着的手臂,弘昆怎么也不想松开手。
从宫门口到乾清宫的路程虽说不是很远,但对于受了伤还被马车颠了数十天的弘昼来说,徒步走过来绝不是那么好受的,此刻头上也已隐隐泌出了薄汗。
可每当弘昼看到身旁扶着自己的、他所朝思暮想的大哥哥时,感受着身旁的人掌心里传来的温热时,弘昼却恨不得这离殿门的路程能再长些,好让他能多贪恋一些这来自大哥哥的温暖。
就这样,弘昆一直扶着弘昼走过殿前火红火红的长毯,甚至到进入大殿的门都没有松手。等到了大殿中央,弘昆扶弘昼在主帅和三个副帅身后跪好后,方才绕过三个副帅,走到前头跪了下去,与身后的三人一同请安道:“儿臣/臣恭请皇阿玛/皇上圣安!”
胤i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扫了一眼何柱儿,何柱儿便立刻大声道:“平身!”
“谢皇阿玛/皇上!”
胤i又道:“这次西藏能顺利收复,多亏裕亲王这个主帅指挥得当,实是功不可没。着赏白银三万两,黄马褂一件。赐紫禁城骑马!”
“谢皇上隆恩!”裕亲王连忙跪下先谢了恩,随后又道:“启禀皇上,此番大胜,功劳当属全军将士,臣不敢忝居首功。请皇上将赏赐分给全军将士和那些马革裹尸的英魂吧。”
“裕亲王考虑大义,不过朕早已事先已经派人为所有将士在营中备好了庆功宴,此刻军营里应是正闹腾着呢。”
胤i说到这儿,顿了顿又道:“至于此番牺牲的将士,太子已经为他们请旨厚葬,并立碑于西藏,且牺牲将士中,但凡有父母、兄弟姊妹或妻儿在世者,均派人前去抚恤,并赐白银二两。有歼敌军大于五人者,加赐白银八两。朕已经允了。”
裕亲王听罢,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感激不已:“臣代阵亡的将士谢皇上隆恩,谢皇太子仁德!”
“裕亲王平身吧。”胤i抬了抬手又道:“朕见你送来的奏折中,为生擒了准葛尔主帅的和贝子请头功?”
“回皇上,是。此番若非和贝子深夜带人潜入敌营,出其不意的擒获了敌军主帅,先乱了敌军军心,此战也不会这般顺利了。而近两年的作战中,和贝子也是骁勇不凡,斩杀敌军的人数也属全军最多,总数竟达数百余人!故臣斗胆在此为和贝子请头功!”
“将士们的功劳朕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过和贝子在此战中的功绩虽然确是不小。但你这个主帅倒也不必太过自谦了!”胤i说罢,又将目光看向弘昼的脑袋顶道:“至于你为和贝子的请功,朕准了。”
“皇阿玛且慢!”出声的人竟是弘昆。
“太子有何话要说?”
“启禀皇阿玛,据儿臣所知,和贝子此番生擒策零敦多布是私自前去的,并非是遵裕王叔令前去的?”
“是。”裕亲王点了点头。
弘昆跪下磕了个头又道:“和贝子虽说立了大功,但不遵将令、私离大军、擅作主张、任意妄为也是大错。儿臣以为,这立下的功劳的确当赏,但这该罚的也不能免了才是。”
弘昆平静的说完了这番话,没有回头去看弘昼的反应,只是静静的跪在那儿,等着胤i的决定。
胤i坐在金銮殿上,皱着眉头有些不解的低头看向弘昆,不明白他为何要在这时候提出这档子事。这是重罪没错,但大军刚刚得胜归来,若是这会儿罚立了大功弘昼,那不是让将士们寒心吗?可若是不罚,又难免会下了弘昆的面子。
胤i不知道的是,弘昆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日后弘昼被人翻旧账。这些可都是重罪,若是现在就提出来,依着弘昼这次立下的军功,胤i也不会怎么罚他。可若是以后再翻出来,那可就说不准了……
最终胤i方才开口道:“太子所言也有理。按律,不遵军令当斩。”胤i说到这儿,顿了顿看向弘昼道:“但看在和贝子这次立了大功的份上,便罢了。只罢去其在军中的职务以为惩处。”
弘昆闻言松了一口气:“皇阿玛圣明!”
众大臣闻言,也紧跟着跪下道:“皇上圣明!”
弘昼倒也没有觉得受罚委屈,只是不卑不亢的谢道:“谢皇上隆恩。”
“这罚完了,也该赏了。何柱儿!”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固山贝子爱新觉罗・弘昼,生擒策零敦多布,骁勇善战,杀敌众多,有功于社稷,特准其固山贝子爵世代不降,世袭罔替。钦此!”
“……”
清朝爵位均是降爵承袭,日后弘晖承袭雍亲王爵位时,也只能袭郡王爵。越往后传爵位越低,直到降到最后无爵可袭,成为闲散宗室。
只有一种爵位例外,就是因功劳很大而得封铁帽子王者,才可以世世代代不降爵承袭。
可是,虽说有铁帽子王这种东西。但大臣们表示,开国近百年了,他们还从来没有谁听说过,这铁帽子贝子是什么鬼呢?!
所以,胤i何柱儿宣读完圣旨后,朝堂上顿时一片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脑中都只回想着一句话,固山贝子世袭罔替……
群臣茫然的抬头看向胤i,胤i咳嗽了两声没有看任何一个大臣,只是看着跪在下面镇定谢恩的弘昼道:“起来吧。尔伤势未愈,便先下去歇着吧。”
“谢皇上恩典,臣告退。”弘昼行了礼后,撑着身子站起来,拿着圣旨缓缓走了出去。
接下来的朝会上,因为弘昆心里牵挂着弘昼手臂上的伤势,再加上知道今天的重点只是论功行赏,并没有什么大事,便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了。
弘昼走后,胤i又让何柱儿宣读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是皇三子贝勒弘晋被追封为憾亲王,追谥:悼,是为憾悼亲王。其第三子,也是嫡长子的永`降爵承袭憾郡王。
第二道是多罗怡郡王胤祥晋为和硕怡亲王,同时册封其七岁的嫡长子弘暾为怡亲王世子。
第三道是赏雍亲王胤G白银一万两兼紫禁城骑马的特权。
一个时辰后,早朝终于下了,弘昆刚从乾清宫中出去,便看到了在不远处,弘昼正无力的靠倒在宫墙上。
弘昆连忙快步走过去,到了近前正要说话,却见弘昼用手捂住左臂,已经出了一脑门子的汗,脸色也白的厉害。
弘昆连忙一边上前扶住弘昼,一边回头吩咐小灵子道:“快去让他们把孤的辇轿抬来!”
“!”小灵子闻言连忙跑去唤人。
弘昆心里担心不已,见小灵子跑开,连忙回头焦急的问道:“天申,天申,这是怎么了?脸色怎的这般难看?”
弘昼脸上满是痛苦之色,听到弘昆的话,使劲咬着牙忍痛道:“不…不小心碰……碰到伤口了,疼…疼得厉害。”
弘昆此刻也顾不得避讳,伸手便将弘昼揽入了怀中,让他靠在自个儿身上:“辇轿马上就来了,再忍忍啊。”
弘昼这时候也无暇考虑什么坐太子辇轿,不合规矩的事了,只是点了点头,连开口说话都是有心无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