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零伍叁 沙场点兵
三王子闻罢此讯,随即与D坎进宫面见风凌霄,只道是这中土国大举南下之意,大抵便是冲着自己这一叛逃通缉之子而来,因自己之故而连累女子国遭此兵灾,他是难辞其咎,欲亲自前往北境,以己为交换,说服二王子退兵。
不料风凌霄闻言却摇首道:“非也,此番中土国不过以七弟之事为借口,寻隙南侵,实则早有对外扩张、兼并他国之心。七弟亦知,数十年前,汝之祖父尚在之时,便已生南下侵略之心,遂方有那一场干戈;幸而姨母挺身而出,外嫁和亲,方保我国数十载安宁……如今父辈和亲之事已成过眼云烟,双方联盟几近名存实亡,宗主国当今竟有其祖之风,方将南侵之事重提,真乃往事重现也……”
三王子:“大王兄……”
风凌霄接着道:“然我女子国上下断非束手待毙、任人宰割之辈,圣人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我既为一国之君,自当庇佑我民,断无坐视其辱而忍气吞声之理!犯我国者,虽远必诛!七弟进宫之前,我已传令各路大军集合,明日即于荆城外点将,我将御驾亲征。”
三王子闻风凌霄如此说,随即拱手道:“弟多谢国主体量,此番弟定然竭力助国主一臂之力!”言毕又转向一旁的D坎道,“此番只不知这位巫祝大人意下如何?”
D坎听罢,抬首迎向三王子的目光,只见那眸中满是期盼之意,顿时无端地忆起方才与三王子的一番调笑,只觉万分窘迫,忙不迭将目光转开,不敢与三王子对视;然对了己身心意了然于胸,支吾一句:“我自是同殿下站在一边。”
三王子闻言,喜不自胜,对曰:“有你相助,我自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D坎一听这话,随即垂下头去,唯恐泄露心下的真情实感,只不知自己的面色早已在不经意间红了个透。
对面风凌霄干咳一声,三王子方转头望去,只听风凌霄问道:“此番还需请教七弟,贵国二王子其人如何?”
三王子支颐寻思道:“二王兄云未字公雅,天生体弱多病,遂未曾习武,乃我国数位王子之中唯一不会武艺之人;然却是诸位王子之中,声望仅次于大王兄之人,正因他乃本国权贵之后,母族势力仅此于大王兄。此外,他是本国最善兵法韬略之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若论领兵打仗之将,当属大王兄;然若论出谋划策、善晓兵机之谋士,则非他莫属……”
说到此处,不提防却闻D坎从旁插言道:“然若论贵国出可领兵打仗、冲锋陷阵而万人难敌,入可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而决胜千里之人,则非殿下莫属不是~”
三王子闻言,转头笑曰:“我哪有那般厉害,与大王兄较量武艺,不过势均力敌;而幼时与二王兄对弈,却是从未获胜。”话虽如此,然D坎之言倒令三王子打心里欣喜非常。
D坎听罢耸肩,心下径自嘀咕一句:“反正你们中土国除你之外,我便没将任何人看在眼里……嗯不过大公主与四王子除外,好歹曾救过我性命。”
三王子接着道:“二王兄因不会武艺之故,年满十岁之时,所择并非兵器,乃是上古兵书《六韬》,而《六韬》化灵,其文韬武略可见一斑。”
众人闻言,尽皆沉默。
三王子又道:“按理,此等军国大事,我只道是大王兄将亲自领兵前来,不料却是指派二王兄,虽不知何故,却更不可掉以轻心……”
风凌霄则道:“然无论如何,我国到底有结界庇护,如今结界虽有削弱之势,未至朔月便显出通道,然若欲大军通过,则仍需待朔月来临。若我等能坚守边境朔月前后数日,则彼军便难以越境南下。”
三王子听罢对曰:“此言甚是,此番惟需审慎之事便是当心二王兄出甚奇谋,令我等防不胜防。”
风凌霄闻言颔首:“此言甚是在理。”
三王子又道:“此番弟有一计,不若……”
次日,风凌霄身披甲胄,于荆城外调兵遣将。只见平原之上,锦旗招展,兵刃生辉,六路大军浩浩荡荡、军容齐整,一眼望去,人头攒动,势如海浪。大帐之内,风凌霄端坐正中,点将发令,声震青霄:
“目下宗主之国背信弃义,已失仁人王道之心,集虎狼之师向我北部边境进发,于黄池以北二十里扎营下寨。欲待朔月结界松动之时南下入侵,侵我河山、毁我家园!然犯我河山者,便是驱虎狼,使豺豹,我等亦是誓死卫国,绝不退缩。可知我等虽为女流,却惟有断头之士,绝无屈膝之辈;宁可马革裹尸,断无背国弃义之人!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我等誓与山河共存亡!”
此言一出,群情激昂,喊声震天,众军同声高呼:“我等誓与山河共存亡!”
随后风舜英上前,推着风凌霄出了中军帐,于众军跟前停下。随后从身侧侍立的风文心手中接过灵宝弓,另一边又有士兵奉上金镞箭,箭头缠了布条,浸满桐油,另一人则将箭头点火。风凌霄随即拈弓搭箭,侧向一旁对准城门外的一座耸然而立的烽火台,张弓如满月,随后箭如流星,一发中的,落入烽火台之中。烽火台登时被引燃,火焰熊熊,昭示全国进入备战阶段。
众将齐声高喊:“保家卫国,忠君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