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提问 - 神仙的委托任务 - 大王任性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点名提问

那两人不说,董曦月倒还是忘记了。当初为了让自己嫁进九皇子府,确实是往那送了不少东西,看来无论如何也要让爹爹想办法弄回来才行。

你退了人家女儿,还霸占着钱财不愿意还,说出去丢人的怎么也不会是自己。不管了,绝对要要回来。

“呵。”范雅芳这会心情才顺了些。“董曦月,你有什么好横的?你以为现在的你,还是未来的九皇子妃啊?你不过是个商户,有什么权利跟本小姐无礼?没人要的破鞋!”

最后那句范雅芳提高了音量,但是大家都装做没有听见,哪怕就是周姨和柳姨也一样。

“人生而不等,劳而得平,学之心德而高,使之平等,故不可欺。你这样骂人,也是不对的。”

意外的,安瑶儿竟然引经反驳了范雅芳,范雅芳脸色有些难看。“学之心德而高,有些人肚子空空,恐墨藏避。这样的人,也配吗?”

“我不知道董小姐以前是怎么样的人,但是她现在确确实实考上了明书学院,和我们是一样的人,她是一个学者。”安瑶儿一本正经的说着,看上去有点呆。

“笑话,她靠的是她家的钱!”

“范雅芳。”董曦月有些气恼。安遥儿开口帮她,勉强算是收下了这隔壁小妞。但是如果被骂走,可就吃亏多了。“明书学院虽然不是官院,但也是数一数二的民院,学院中的先生都是有名的大成学师,其中上下书院的谢先生和李先生,二人更是启国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你这般怀疑我,实际上也是在质疑下书院李先生的为人,为人学生,却对先生不敬,范小姐,你确定要这样做?”

“董曦月,你污蔑我!”

“这话绕回来,也就这个意思,范雅芳,这传出去,为了学院的声誉,明书不缺学生,少一个也不无不可,你说是吗?”

“董曦月,半年不见,你越发的牙尖嘴利了!不过,确实,明书不缺学生,总有一天,我会将你赶出明书!”

“唉呀……好怕怕啊!只怕你没有这个本事而已。”

董曦月笑着回过头,也就正好来到大讲学堂正门之前,众人寂声。大讲师堂看上去有些无形中的雄伟,师堂只有一个大门,来自尊卑一视之意。门上大匾‘明辨’二字,意为明理独思。

猛然撞钟大响,声音浑厚绵长,震慑了整个场面,带来了一种肃穆之意。

周姨和柳姨示意大家依次进去,而她们连进去的资格都没有。

堂内很宽,足以容纳三四百人,地上皆是坐垫,相隔甚远很是宽敞。大家依次顺下找到位子前站立,而不知道什么时候赶来的男子学生也以此进来,很快坐垫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有了归属。

“迎智者。”

角落里的敲小钟的人很尽责的遵守着规矩。众人听言双手环绕交前相握,弯腰行礼。

高台之上,有人走了进来。

“起。”敲钟人再次敲响了小钟,学生们抬起头,看到的就是正椅之上坐着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先生,也就是明书学院总监察包先生,而后侧座是一身官副高帽的王学俭,下座左右各是上下书院的两位先生。

四人正襟危坐,无形中令人产生出敬意。

包先生轻轻抬手。

“靠坐。”

众人一并快速坐在了垫子上。

“明书书院众学子,在下乃是书院的总监察包智德,旁边的这位,是本朝广学监,王大人,左右两位是你们都熟悉的上下书院的监察,谢先生和李先生。”

包监察介绍完,学生们都将手放在了膝盖上,弯腰地头行识礼。

“明书书院有五十六年的创立历史,早在德仁皇时就已经是名誉天下的大书院。而在座的大家,都是识得天下才智,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希望能够秉承明书书院的意志,为学书争光,修养己身,为国之尽力,成为一名有识之士。”

“大家也都知道,明书重文,但文武兼修,有着启国独一无二的上下学院制度,意在学而有专。希望大家能够一视同仁,友好相处。今日开学之讲,则引用此意,题为广学和专学。”

……

“以下,就是论议之时。”

大钟再度响起,众学子与监察们畅谈心中所想,整个师堂寂静而严肃。

最后,在一片简单的畅论之后,又一个人站了起来。这人董曦月也是认识的,是当今皇子萧淳,四妃之中的明妃之子。

只见他虽身穿和其他学子一样的长袍,但举止稳重,形貌俊气,十分的赏心悦目。

“听闻先生一席,学生识悟颇多,只是不能理解先生所说的,专学则能深悟之说。”

“有何疑问尽管说来。”

“学生认可先生所说的专而常修,譬如治水之才王修,他一生投身治水,花了二十六年将如今的淮南渠道整修,造福至今。此也与之常修有关,但说到深悟,哪怕是王修之才,也不过是在长年累月中积攒如此方法,几度更改得来,如此也算不上是深悟。而观我朝,九门大学士,学识广博,各有所涉。但却能写出治水奇篇《百水》、《安道》等奇作,故学生觉得,专学深悟一说不可,百学而用,才是生用之道。”

“此言差矣。”就在这时有人站起来出声反驳。

董曦月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看他模样,多少也猜得出来是谁。

下学院今年就招了那么几个人,看上去一身孱弱儒雅,举止谦谦有礼,也只有沈侯爷之子沈逸能够对上号。

“学生想法与之多有不符,先生容言。”

“学识之事,本就是广言广交,你且说来。”

“是……学生认为,适才兄台所言有误。王修虽花了二十六年的时间,才真正找到治水之法,但说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他专修深悟的过程。学生认为,能够在那样的情况下,想出造福至今的治水之法,虽粗糙不可比拟而今,但在那个时候,也是异于常人,难以达到的深悟。而九门大学士,确实写出不少的治水奇篇,可九门之人,虽都是文学,但其中也不乏专学者,九门之功,也应是众多专学者聚积而成,不应视为广学。”

“嗯,果真是各有所想。还有人有其他的看法吗?”

“……如果没有的话,就请王学监来说说。”

“呵呵,原来还有老夫的说辞,本以为听包先生一言已是难得,却不想还能有这么多的想法。真是令老夫大开眼界。”

“如此,老夫却觉得,听言只到这里,有些意犹未尽,还有人愿意多说几句的吗?”

“……”

“董小姐,老夫可否听听你的看法?”

董曦月正觉得可以收摊了,放松警惕,懒洋洋的打了个呵欠。没想到,突然被点到名!董曦月从昏昏然中惊醒,虽然她有很好的适应,但这些弯弯道道的东西,还真是觉得可爱不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