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扬长避短
“大当家,我觉得吧,咱们在短期内跟官兵比装备,肯定是比不过的。但是在大山里头,我们可以跟官兵比谁跑得快。”
“嗯,有道理,继续说。”
“我觉得大当家的思路是对的,咱们大力发展骑兵,只要咱们的速度有了,官兵追不上咱们,那咱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像这一次,那十几个铁甲兵虽然很厉害,可是在我们骑兵的围攻之下,他们也只能在原地等死,毫无反抗之力。我们想打就打,打不过咱们就围着他们。哪怕他们防御再到位,也会被耗死。”
难得呀,山沟沟里还能出现一个理解骑兵战术的人才。刘源颇为欣慰,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屡屡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就是他们的机动性!
你能打得过他们的时候,他们跑得无影无踪。可你稍微一放松警惕,人家过来就敲你一闷棍,打完就跑。再强大的王朝,被人家这么隔三岔五敲闷棍的情况下,也得逐渐走向衰落。
除非你拥有跟游牧民族同样强大的骑兵力量,问题是,农耕文明培养一个骑兵的成本,是游牧民族的几十上百倍,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古代中原王朝科技发展进步实在过于缓慢,难以对游牧民族形成科技代差。
反而由于频频的改朝换代,以及思想钳制,各种军事技术偶尔被游牧民族反超。
哪怕凭借着超大的体量,也只能在跟游牧民族的对抗之中,处于守势。最后,被拖疲拖垮。
大家又讨论了半天时间,最后达成共识,这一次缴获战马骡子有几十匹,皇帝陛下做出决定,将现有的百户所,全部升级为骑兵。同时,对以后新招募的人手,每个人都要学会骑骡子战马。哪怕不能再马上发动战斗,骑射,起码跑路的技能每个人都要学会,从小就要跟这些牲畜打交道。
当然,虽然说要大力发展骑兵,但他们这里这些骡子马匹毕竟少,以后真正的战斗还是要靠人下马战斗的。步兵的训练还是得跟上来,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研究破甲以及研究自己的甲胄。
这次缴获了一些铁甲,皇帝陛下跟王钢看着这些甲胄。
“王尚书,对朝廷的甲胄有什么感想?”
“大王,这是步人甲,是朝廷步兵的主要装备,由小长方形甲片组成,分为十二列,保护胸背部位,腰部用带子束扎,下垂两片膝裙。其结构合理,既能提供良好的防护,又不影响士兵的灵活性。”
“咱们能搞出来吗?”
“大王,搞是能搞出来,不过我只能保证有点像。但是防护力,恐怕是做不到跟朝廷一样的防护效果。”
“为什么?”
“一个,咱们的铁质量不行。还有一个,我也是第一次做甲胄,并不熟悉。”
“就你估计,弄这么一套,需要花多长时间?”
“就我以及那手下,我估计怎么滴也得一个月时间。”
“要这么久?”
“这还是保守估计了,咱们得从头开始搞,快不了。”
皇帝陛下思考了过后,暂时把大规模装备甲胄的想法给否决了。一来,他没有那么多的原材料。二来,他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三来,更没有那么多的资金。
虽然甲胄很重要,但现在不是他们这帮土匪能够装备得起来的。有那个钱,还不如多买一些骡子更划算。至于以后面对朝廷的铁甲步兵,该如何破解?
大将军给出的思路就是,拿钝器砸。
可问题是,他们这帮人,如果真的跟朝廷的铁甲步兵接近到了近距离,靠猛人能砸死一个。能其他人怎么办?
最后肯定会被正规军碾压掉的。
看来得另辟蹊径。
刘源自己尝试过,近距离用强弓可以射穿铁甲。问题是,他们这帮土匪,根本造不了强弓,只能靠缴获。
而且制造一把好用的弓,一个相当费钱,还有一个耗费的时间特别长。这两个都是皇帝陛下难以接受的,如今,他们被朝廷围剿了两次。那个狗官,不一定什么时候继续派大军来围剿。
他们缺的就是时间,还有一个,他们被堵在大山里头。要搞钱,只能靠吃大户。
可大户这种东西,就是一次性买卖。
你吃了几次之后,人家哪个都小心翼翼,加强防守了,再想打劫他们,很困难了。
分析了眼下的困难之后,皇帝陛下再次召集整个百户所所有人,向他们宣布了几件事情。
一个,百户所全体升级为骑兵小队,增加一个骑兵总旗。皇帝陛下也不搞什么按资排辈,慢慢熬资历。非常时期就得用非常之人,于是,他直接任命那个能理解骑兵战术的陈善定为第一总旗旗长,林飞为第二总旗旗长。
原总旗旗长孙十万升任骑兵百户所百户,李大军调任步兵百户所百户。当然,这个步兵百户所暂时只有编制,还没有人。
王二楞接任情报局局长,接管情报工作。
皇帝陛下这一次任命也是大有深意,这是要提拔年轻人。年纪大一点的,对官府有本能的畏惧。
这些小伙子们,在他的影响下,现在是敢打敢冲,而且有想法,精力旺盛。这才是皇帝陛下想要的好士兵,好军官。哪怕他们年轻,没有什么经验。但问题是,皇帝陛下也年轻,也没有什么经验。大家一起摸索着来吧!
现在要争天下,打天下,就得要这种思想开放,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的小伙子们。
各个小队队长又重新选了一遍之后,王二楞也要赶赴县城,接替秃三炮的工作。
临行前,皇帝陛下找到了他。
“大当家,有什么吩咐?”
“你这次去县城,有几个重要的任务。一个,接替秃三炮,把他手下那帮人管起来,别让他们到处惹事情。”
“大当家放心,他们翻不了天。”
“那就好,还有一个,时时刻刻关注官府的动静。一旦他们大军集结,要立刻前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