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歼敌百万,震惊全球
第124章歼敌百万,震惊全球
喀尔巴阡-戈尔利采-利沃夫-罗马尼亚这一系列战役,从1915年的4月底,持续到6月底,一共为期两个月。
随着贝格莱德被围城围下来、城内塞军全灭;
罗马尼亚也最终倒戈、弃暗投明。
这两大标志性事件,最终昭示着这一串连续战役的终结。
战役的大致结果,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三国联军被歼,参战的两个小国,一个被灭一个倒戈。
但细细盘点一下最终战果,数字仍然让人触目惊心——哪怕是亲身经历了这一串宏大战役的当事人,许多在听说最终战果时,都忍不住吃惊,更别说局外人了。
露军方面,战役初期投入的总兵力是71万人,其中54万被尤多维奇带去山南战场,17万被布鲁西洛夫留在山北战场。
但是战役的后续阶段,露沙后方还有逐次增补少量部队过来增援。或是提供运输补给的押运部队、因为前线兵力不足被留在战场。
还有鲁路修攻破利沃夫后,后续沿着喀尔巴阡山以东南下、穿越基辅罗斯平原西部边缘、打到罗马尼亚,这一路上也零零散散歼灭了沿途据点的少量露军。
这两部分加起来,也涉及到20多万露军,并且有其中10几万人被消灭了。
而露沙军最后成建制逃出去的部队,就只是布鲁西洛夫带走的5个师(2步3骑),6万多人。其余不成建制尝试逃跑的,最多也不会超过三五万人——都是抛弃了武器、脱掉军装,自行翻越喀尔巴阡山的。这些人至少还有一小半会摔死饿死病死在山里,无法翻越。
零零碎碎正负抵消,布鲁西洛夫带队逃走和零散逃走的士兵,还不如利沃夫至比萨拉比亚一带损失的露军,两者还有几万人的差额。
最终露军的总损失兵力,竟达到了惊人的77万人,其中直接战死约22万人、伤病而亡15万、翻山摔死/失踪9万,总计死亡46万。投降被俘31万。
塞维亚军方面,一开始参战的33万人,损失了27万,而且因为塞人和奥国仇恨比较强,大多死战到底。投降的很少,不到十万人,至少三分之二以上都死了。
后来边境战役又损失了4万老兵,贝尔格莱德围城战又是7万老兵,到战争结束时,老兵总的永久性损失达到了惊人的38万。
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万刚刚被拉丁训练了几周的动员兵,也在边境战役和贝尔格莱德围城战中被歼灭了。
贝尔格莱德其实是整个东南线战役中最晚结束的,罗马尼亚投降的时候,这边围城还没结束,又多拖了一阵子。
只不过最后围城的部队都是奥军,而德第6集团军早就撤走去干别的更重要的事情了。
奥军最后也没强攻城市,只是切断内外一切联络,逼迫塞军投降。这也是为了减少双方的伤亡,同时也为了打掉塞军将领和文官集团的威信,让他们将来再也难以号召到平民为他们卖命。
塞军坚持不投降,城内断粮后,普通平民就会希望投降。最后个别最死硬的塞文官和将领,就是被本国饥民干掉,最后才投降结束战争。
最终,只有大约7万人的塞军正规军,战役期间不在贝尔格莱德,而是在南部山区,就继续躲到马其顿乃至阿尔巴尼亚,坚持山地战骚扰,还有10几万新拉的动员兵,也去了南部山区。
考虑到当地形势的复杂,奥国暂时也没办法。
后来听取了德玛尼亚顾问的意见(也是逼迫),奥国高层为了释放战力和物力,同意进行一些开明的小改革,
奥国当局给予境内的克罗地亚人高度的自治地位,并且把克罗地亚山区划出来,跟新打下来的多瑙河以南的塞国占领区,外加尚未占领的塞南部山区,通通划为一整个“克罗地亚自治邦”,
以后就给予克罗地亚人在克罗地亚、波黑、南塞的统治权。同时让当地的波黑人自己管自己,克罗地亚人也不去干涉他们。
如此一来,奥国就只占贝尔格莱德以及其北部的平原地带,将这些平原都划入匈牙利。
而南部山区就不要了,归一个自治邦所有,将来也承诺克罗地亚人不用给维也纳当局任何财政上缴,维也纳也不给当地钱,让他们自给自足。
克罗地亚只需要确保在军事和外交上和维也纳保持一致,其他什么义务都不用承担。
这块赔钱地区的直接治理权力,就此放权下去。从此这片火药桶地区也算是退出世界大战了,关起门来自己解决,不再占用帝国资源。
克邦成立之初,德奥给自治邦一笔启动装备,都是淘汰下来的二线老旧装备,
以后还要更多装备的话,就按内部价买,或者让克罗地亚兵给奥国或德玛尼亚当雇佣兵,用雇佣兵工资换更多武器装备弹药,这都无需赘述。
总而言之,塞国损失38万老兵,约40万民兵,从此退出战争。
原本地球历史上,塞国在1916年退出战争时,因为南边的希腊也被布国勾引加入战争了,而且布国给东南欧国家提供海运。所以塞国败军还能退入希腊,或是被布国的舰队转运到科孚岛。
但本位面因为鲁路修的蝴蝶效应,布国陆军之前在伊普尔被几乎全歼,连加里波利战役都被迫推迟了。所以布国至今在东地中海毫无建树,也就完全不可能接应塞军。
塞国退出战争后,布列颠尼亚人指望吃盟友的流亡人力给自己卖命都吃不到,也算是间接为布国减少了三十万军用炮灰人力。
…… 此战战败方的三个国家里,最后一个罗马尼亚的总损失,其实是最好算最明晰的。
因为他们总共就只有16万武装力量、派出去11万。在匈牙利战役期间,损失了2万多人后,就彻底打懵了,后续都是零敲碎打的小损失,根本不敢再认真对线。
所以直到战争结束,罗马尼亚总伤亡、失踪也就4万人,还有12万人或是战场被俘,或是战后直接跟着整个国家投降。
不过在德奥计算战果时,肯定要把罗全国的16万军力都算上去。
打到敌人举国投降,也算是一种歼敌嘛。
“所以,东南线持续两个月的战斗,共计歼灭露沙军77万人、塞军78万人、罗马尼亚军16万人?总计歼敌171万人?其中各种原因的死亡101万人,俘虏70万?”
这个数字最终上报到威廉皇帝和弗朗茨皇帝那里的时候,两国皇室和当局都惊了。
倒是鲁路修本人,最终听到这个上报数字的时候,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内心暗忖:
“账还能这么算?这塞国起码40万临时抓的民兵吧?扣掉这部分水分,实打实歼敌最多130万!罗马尼亚还是举国投降的,不是战场上俘虏的,再扣掉就只有120万!这战报的注水程度还真是……”
但是,也就只有鲁路修这种拥有现代灵魂的人,会觉得战报注水不好意思。
其他人都觉得这样计算很合理,甚至皇帝和总参都很想大笔一挥直接四舍五入报歼敌两百万!
……
战役是六月底结束的,正因为战果如此巨大,所以七月初皇帝和总参就急急忙忙定下了赏格。
所有人里,受赏最显赫的,自然是第10集团军司令、利奥波德老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