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先走几步闲棋,榨干飞艇的最后剩余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浙东匹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4章先走几步闲棋,榨干飞艇的最后剩余

第134章先走几步闲棋,榨干飞艇的最后剩余价值

1915年,7月26日。

罗马尼亚与露沙边境上的小城博尔赫拉德。

德第6集团军的2个军,已经悄悄聚集在了这一带,低调地作着出击准备。战役所需的军备物资、弹药补给,也都已经筹措运到前线。

博尔赫拉德城,严格来说是属于露沙帝国的基辅罗斯地区的,甚至都不算比萨拉比亚的领土(即后世的摩尔多瓦,1812年拿破仑攻打露沙被反推时,被露沙军从罗马尼亚手中夺取)

不过在之前的罗马尼亚战役中,德奥联军顺手搂草打兔子,在南下推平罗马尼亚时,顺手把露国的这片地区,与比萨拉比亚的西部少许领土,一起收入了囊中。

这些地区与罗马尼亚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还不错,路况挺好,非常有利于驻扎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军队和物资往前线集中。但是一旦过了博尔赫拉德城、再想往东北方进攻,路就没那么好走了。

边境的对面,有露沙军队维持着防线,但最初几道防线并不严密,只是战略纵深非常深——这也是东线战场的一大普遍特征。

在西线,因为战线短、兵力部署密度高,双方都层层挖堑壕修工事,严防死守。但是在东线,战场很广阔,几百万军队撒下去也跟洒盐面一样,掀不起浪花,只能是重点防御、纵深防御。

最前线的阵地,只是起到一个哨戒的作用,敌人真发起进攻的话,最外围的防线马上就会丢掉。

从博尔赫拉德再往东北偏东走直线距离180公里、实际路程240公里,就可以抵达基辅罗斯地区在黑海边的第一大港敖德萨。从敖德萨再沿着海岸线往东几十公里,就是露沙在黑海最大的造船厂城市尼古拉耶夫。

而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就是鲁路修为鲁普雷希特公爵规划的下一批进攻目标。

最近这段时间,德第6集团军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准备。哪怕鲁路修在布拉格和威廉港那些日子,这边的战备工作也没歇着。

选这两地作为进攻目标的理由很简单:敖德萨是黑海第一大吞吐量的港口,拿下这里,对于后续渗透基辅罗斯大平原的长期战役,有很大的后勤帮助。

尼古拉耶夫则有大型船厂,可以轻松修理包括新锐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在内的一切军舰。

此前德玛尼亚人把“毛奇级”战巡卖给奥斯曼人,奥斯曼人为什么大半年里都没敢用那些船来干点大事?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奥斯曼人自己缺乏大型造船厂。

一旦“毛奇级”受到重创需要入坞修理,奥斯曼人就修不了了,他们只能修那种不需要进干船坞的小伤。这才导致他们有军舰也不敢放手用,只能抠抠搜搜先确保自己不会大破,才敢采取些有限的作战行动。

而只要鲁路修帮第6集团军策划夺取了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将来就再也不怕“黑海战区军舰受伤没处修”的问题了,反而会让露沙的黑海舰队陷入这种窘境。

所以既然要在黑海战区发挥海陆协同之利,第一战就得夺取重要港口和修船厂,这是最保险也收益最大的打法。至于内陆的大城市,可以留到秋季攻势再说,饭要一口一口吃。

……

“你小子终于回来了,看看这边的准备情况如何,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博尔赫拉德城内,风尘仆仆从国内赶回前线的鲁路修,第一时间得到了司令公爵的接见。公爵让他亲自看了一下部队的准备情况,随后便抛出这个问题。

鲁路修看着地图缜密思索良久,这才肯定地说:“准备得很充分,两个军的地面进攻,应该能撕开敌人的防线,并且一路突破到纵深地带了。再配合上海军,以及我们精心筹划的德涅斯特河口绕后‘登陆’行动……

我觉得,这里到敖德萨一共240公里陆路里程,前200公里都可以轻松推进!原本进攻敖德萨,最怕的就是在穿过德涅斯特河口三角洲时,被泥泞难行、河流分汊密集的地形所阻。

一旦桥梁被炸断,舟船又征用不到,层层河网将极大迟滞我们的进攻,给敌人重新组织起防御拖延到时间。

现在来一场奇袭,在敌人根本不可能重兵布防到的、距离前线足有160公里直线距离的大后方登陆。然后直接抢占河口两岸的码头区,运气好再抢下三角洲地带的层层桥梁。

最后再等待地面进攻的主力从前线一路打过来,接应主力快速突破德涅斯特河口、兵临敖德萨城下。敌军的防御必然来不及调整。

而且,就算有什么意外,只要我们提前抢到了制海权,‘登陆部队’也可以进退自如,大不了接应部队来晚了、先头登陆部队守不住阵地,那就沿着海岸线收缩就是了。”

原来,鲁路修之前就跟公爵聊过的进攻敖德萨计划,相比于传统的“沿着罗马尼亚海岸线往东北方一路进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一手“绕后登陆、夺取关键河口三角洲桥梁、码头”的额外操作。

为的就是避免敌人依托河网和三角洲泥泞地带层层抵抗,不给敌人一线部队被打崩后、重新争取时间组织起二三线防御的机会。追求的就是一旦边境打崩了、能快速一路通过这200公里防区,直扑到敖德萨城下。

当然,地面边境的第一道防线怎么打穿,那还是要靠硬实力的,那是第6集部署在博尔赫拉德城周边的2个主力军的任务。鲁路修不知道这方面该怎么优化,这任务也跟他毫无关系。

德玛尼亚有的是能打正面硬仗的军队,术业有专攻,这不用鲁路修操心。

(注:下图为敖德萨战役计划图。)

鲁路修需要操心的、愿意操心的,只是绕后夺桥夺路,类似于地球上二战时代的“市场花园行动”——

当然了,后世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是一场惨败,他想要夺取比利金到荷兰的大片水网上的桥梁、不让敌人组织起层层迟滞防御,接应诺曼底陆军主力一路打穿荷兰,结果却演变成了《遥远的桥》。

但鲁路修的行动,跟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他这个用惯了空投的家伙,这次可没打算空投,而是打算改两栖登陆了。

他选择的登陆场,在战役最初爆发时,肯定是敌人疏于防范的地方,所以刚抢滩上岸时站稳脚跟难度并不大。

而且他投入的兵力,也会远超过空投——空投受限于帝国如今的飞艇部队规模,最多只能运1个团。1个团丢到大后方,又没有之前利沃夫战役时那样好几万己方战俘可以救出来,那肯定是要淹没在敌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的。

而登陆的规模受限于可以筹措到的黑海运输船,便是一次性运2个师过去都没问题,还能往返持续运输。

登陆的关键,是德玛尼亚人在黑海的舰队一定要夺取并确保制海权(其实是已经卖给奥斯曼人的舰队,但军舰和水兵都是德玛尼亚的,挂着奥斯曼旗)、并且扫清敖德萨港区南部沿海区域和德涅斯特河口区域的水雷。

只要有了持续的制海权,登陆部队是进退自如的,自然不可能出现“市场花园行动”那样“丢下去就没退路了”的绝望情况。

一切看似有点冒险,实则尽在掌握。如果海军没夺取到制海权,后面的行动也根本不会启动,整个计划完全可以看情况随机应变、收放自如。

……

鲁路修跟公爵最终敲定作战计划后,很快就回到了他自己的部队,跟下属进一步磨合熟悉战术和任务。

他如今名义上可是“空降教导师”师长了,手下不仅有原本的骨干老兵,还从利沃夫战役中救出来的那4万德玛尼亚族人战俘中,又精选了差不多五六千人,都是杀敌立功过的,扩编到自己的嫡系直属部队里。

这些部队跟鲁路修一起打过硬仗,当初利沃夫城就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攻下来的,士气和忠诚度绝对没问题,只是技战术水平还有些次,不能跟原先空降团的老兵相比,这也急不了。

鲁路修就这样临阵磨枪、秣马厉兵。剩下的就是等海军那边先动手并确认战果,然后才轮到他这支登陆部队出动。

而海军要想动手,首先就需要给一些军舰安装好刚刚从威廉港那边运来的新式“刮底拖网扫雷链”,并且教会黑海舰队这边的士兵使用。

其次,还需要依靠一些空中支援,去拔除掉敖德萨港南部的一些岸防炮要塞,帮助开辟登陆场。毕竟要封锁一个有岸防炮的港口可太难了,不是海军做得到的。

德涅斯特河口是没有敌军岸防炮要塞的,但敖德萨港南郊有。    炮台要塞的位置,大约在敖德萨港以南15公里,距离德涅斯特河口泻湖的北岸和南岸,分别有20公里和25公里远。这个距离显然是超出普通陆上大口径加农炮射程的,但却勉强在海军型305毫米战列舰主炮的射程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