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惊世论文,顺利毕业
第229章惊世论文,顺利毕业
弗里茨哈伯鉴于鲁路修之前惊人优异的历史信用,最终同意仅凭鲁路修个人的一些观察判断,就再开一个重大科研项目,
投入大量微生物与医药化学研究人员,进行土壤放线菌分泌物的杀菌效果及其毒理特性的研究。并就后续的菌株筛选、培养、分泌物的萃取等环节,一并进行系统研究。
这一项目的研发人员团队、实验设备,当然需要法本化学来提供。
不过研发成本方面,鲁路修却力排众议,表示可以由此前双方合资建立的磺胺药制药厂来承担。也就以过去一年里卖磺胺药所得的利润、重新投入研发。法本化学拉来的那个专项团队,以后的工资奖金和其他研发激励,都由这家合资制药厂来支付。
这也是鲁路修做事的一个原则:一个领域的收益,就尽量放在这个领域内重新投入扩大再生产、或是投入再研发。这样也能避免合作伙伴担心他抽走资源去别的赛道、一场辛苦最后白忙活。
毕竟严格来说,跨圈乱转钱那种事情,理论上算是账目不清、大股东关联交易/抽逃出资侵害小股东利益。
也就是搁战争年代一切为了国家发展,很多商事法律执行得不是很彻底。但鲁路修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合作信用,也要尽量规范一点。
医药化工圈的生意和钱,就全留在医药化工圈内。冶金造炮业的钱,就全留在冶金造炮业内。哪怕非要抽出一部分资金去造火车皮或是卡车,也要先把一家冶金厂的股权卖了,干干净净把钱转去造火车皮。
过去一年多,法本化学和鲁路修合资的那家成品药制药厂,一共生产了六千多万片缓释磺胺药。因为是卖给自己本国人的,零售价还比较良心,药厂每片才赚了30芬尼的纯利润,全加起来也才2000万马克的纯利。
考虑到这药是救命的,救回几十万条人命了,才赚2000万马克已经是超级良心价。
现在这笔2000万的资金,就全部投入到了链霉素和土霉素的研发工作里。
……
搞定了早期抗生素研发工作的布局后,鲁路修也没在法兰克福多停留,很快就启程返回柏林。
哦,临走之前,他倒是随手做了最后一件微不足道的工作——他受鲁普雷希特公爵的指派,跑去之前合作得挺愉快的阿迪达斯兄弟公司,又下单了一批新配色的迷彩军服。
所谓的阿迪达斯兄弟公司,自然是那家后世要被两兄弟拆分成阿迪达斯和puma的制衣厂了,只不过如今1916年还没拆分。
之前鲁路修找人造新式降落伞,和阿迪达斯兄弟合作得挺愉快,后续又下单过迷彩作战服,该公司也造得不错。而这家公司刚好也位于法兰克福。
不过这一次,鲁路修是考虑到开春后就要在高加索战区作战,这才提前准备一手。
而且最近有种种迹象表明,不列颠尼亚人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区遭遇惨败全灭后,最近似乎在考虑强化埃及与叙利亚之间的对奥斯曼战线,或是在中东其他方向策应露沙人的高加索战区,以打通一条给露沙人海贸输血的新动脉。
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彻底瞒住的,尤其德玛尼亚一方有鲁路修这样的穿越者。
他基本上只要一看到布列颠尼亚人的菊花一撅,就知道沃胖子在背后挑唆拉什么屎了。
“欺骗阿伯的劳伦斯”那个狗杂种的匪号,几乎立刻就浮现在鲁路修的脑海里。
鲁路修费尽心机才把露沙人的维生大动脉全部掐断,怎么可能让布狗得逞重新连回来?敌人的一切尝试,都必须见招拆招全部掐断。
他前阵子就抽空在电话里把这个推断、跟鲁普雷希特公爵说了。
公爵听后也很重视,就让他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高加索战区或是中东沙漠地带作战的准备工作,可以提前做起来的。
鲁路修就趁着这次来法兰克福,下单了一堆沙漠迷彩的作战服。
而且要求这些衣服不仅要有沙漠的浅土黄色涂装,还要尽量轻薄透气排汗,用轻质亚麻布造就行了,但要确保强度。
阿迪达斯兄弟公司接到单子后,稍微琢磨了一下如何设计改良,表示绝不误事,3月份就出样品,4月份就能大批量供货,整家制衣厂的全部产能都优先供应第6集团军的军服需求。
……
3月6日,鲁路修终于回到柏林。
他又花了一周的时间完成进修论文的讨论和撰写、最后再花一周时间送交老校长戈尔茨元帅斧正、修改。
撰写过程中,几个关系不错、交流比较投机的同期学员和打杂助教,也都帮他提供了一些素材和润色。包括奥斯瓦尔德.卢茨中校、赖歇瑙少校、和古德里安上尉等人。
3月20日这天,终于到了鲁路修最后的论文答辩日。
经过反复修改后,鲁路修的论文由临时返聘的老校长戈尔茨元帅亲自主持、在波茨坦军事学院的大礼堂公开答辩。
所有同期学员都来参加了答辩仪式,聆听教诲。
鲁路修原本强调过的那些论点,自不必提。在公开答辩时还要再通读一遍。
不过,还是有很多新的内容,是其他同期学员此前没听说过的,这天才第一次公开宣读。
主要是关于“本次世界大战已经在准备不足、参谋部计划不充分的情况下,被迫进行到了现在的地步。未来帝国或许该以何种方式、努力结束战争”。
严格来说,这个话题跟鲁路修的论文课题相关度并不高。
从学术的角度,这应该拆分为另一个课题、再单开一个研究项目。
但鲁路修没空做太多课题、刷太多论文,所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主课题后续的一个简述展望,倒也没人指责他学术不规范。
反而大家都乐于听听这位天才到底是怎么想的,启发一下也好。 “……鉴于战争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帝国与其中部分交战国在开战时,甚至双方都没有想过最终要如何结束战争。结合此前的实战经验与政治现实、以及历史教训,可以做如下推演:
指望彻底征服露沙来结束战争,这在客观上几乎没有可能,当年拿破仑皇帝也不曾做到这一点,历史上也没有谁做到过。但如今帝国已经将露沙的海外贸易与补给彻底掐断,在露沙造成了人民生活的极大不便与不稳。只要这种封锁持续下去,露沙国内对暴君的反抗必然愈演愈烈。
过去的短短数个月内,露沙人为了新建摩尔曼斯克港和摩尔曼斯克铁路,就直接在工程沿线冻饿而死数百万人,间接死亡更是无法统计。靠长期封锁造成一个庞大帝国崩溃的现实可能性,已经越来越明朗。
露沙人因为长期倾斜资源于前线,导致后方民生凋敝,百业俱废。因此我国针对露沙的这一特征,诱导其人民不满暴君,才能算是一条可行的路线。
同理,一年前,帝国在打赢伊普尔战役时,全歼布列颠尼亚远征军、俘敌近20万。当时战争部宣传局针对布列颠尼亚人的特殊情况、利用其战时仍然保持纯自由市场的落后经济制度,针对性扇动战俘们对后方平民赚取酬劳远高于前线士兵的不满,造成了数万布国战俘义愤倒戈,为我所用。
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足以证明:要想在无法覆灭一个民族国家的大前提下、结束民族国家之间的生死战,或许能依靠该国后方平民或前方军队中的至少一方总崩溃,来实现终战目标。
优军抑民者则扇其民,优民抑军者则扇其军。露沙相较于我国,更无视其后方人民生死,故而与露沙交战时,才可以重点宣传、诱导其后方人民的不满。布列颠尼亚相较于我国,更无视其前线军人利益,故而与布列颠尼亚交战时,应该重点瓦解其前线军心,使之不愿意送死进攻。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国比露沙优民、比布国优军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不如布国优民,所以要谨防布国用同样的手段,蛊惑我方的平民——如果将来我方平民确实生活在饥寒之中,则一定要努力改善民生,杜绝其被布国利用的根源……”
鲁路修侃侃而谈,把他认识到的将来结束战争的“相对论”大而化之推演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