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争夺抚养权
杨志安这一点拨,让顾知夏恍然大悟,的确,自己就算再是怎么担忧,事情也已然是成了定局。 “好,我知晓了!”顾知夏回答了过后,便安心睡去。
梦中,她处在茫茫一片的位置当中,眼前竟是出现了两道门。
一道门是现代,她的成功人生,一道门是古代,她的幸福家庭,杨志安与团子的面容不断转换,但每一幕都充满了温暖。
顾知夏心中一暖,毫不犹豫走向了古代这一扇门。
待醒来时,她的身旁一边是杨志安,而另一边是团子,她被夹在中间,却也更加表明了她的位置。
团子必须有他,而杨志安同样是离不开她。
有如此美满的家庭,自己还在纠结什么呢?
第二日放学过后,顾知夏接了团子下学,团子兴致勃勃,在马车中对顾知夏道,“娘,我想跟你说一件事。”
本正在闭目养神的顾知夏突而感觉眼皮一跳,团子一突然正经,便知晓定是有事了!
“说吧。”虽是如此,但顾知夏还是开了口,没办法,谁叫自己是她娘呢?
“娘亲,是这样,现如今,国子监里面很多同窗,都想要是我这个书包,说太好用了,所以……”团子将自己会说的话省略在了其中。
顾知夏好奇,她心中想是说什么呢?
但面上却装出一副并不上心的模样,“若是不说,便不用说了吧?”
但这怎么能行呢,团子心中是最藏不住话的,她忙道,“这个书包太好用了,大家都找我买!所以,你做,我帮你买,然后给我一部分钱。”
顾知夏不敢置信,这当真是一个三岁孩子能说出来的话。
她微睁大双眸,看着眼前的小团子。
小团子很清楚自己的优势,那便是装可怜,她瞪大一双眼眸,可怜兮兮,顾知夏心软,便只得是道,“好!”
她刚是应声下来,突而反应过来,这小团子这般小,便有了这么强的生意头脑,这是天赋还是因为环境使然?
自己所做生意也不少,莫非,便是如此影响到了小团子?
回到了府中后,顾知夏便召集了绣娘一起做书包,当天晚上,便产量了五十多个,小团子硬是一个人背了一半,就为了能是赚钱。
看着她小小的背影,竟有些心酸。
眼见着团子这么小便已然开始在为生活奔波,显得格外好笑。
经过了团子的推销,与活生生的代言人的效果后,书包一下子便在大荣国火了起来!
最终发展成了学子每人一个,因为不得不是承认,这书包的确好用,最为神奇的便是这个拉链,天衣无缝,且拉合力极强,里面的东西怎么都不会掉出来!
顾知夏特意是开了一个书包作坊,专门是生产书包的,紧接着,再将书包推销到了邻国去,好东西,自然是要大家一起分享。
而小团子也早已是看到了这个商机,如今见挣了钱,自然是不会放过心中这爱钱的想法。
这一番下来,小团子活活就挣了五百两银子,这的确也算是不少了,但让顾知夏心中最为看不过的,便是团子如此爱财模样,这,又是跟谁遗传的?难不成是自己,这绝不可能!
自己可没有爱财到了如此地步!
小团在顾知夏心中可彻彻底底成了一个小财迷,但最为让顾知夏感到奇怪的,便是她在计算方面,竟是格外有天赋!丝毫没有错误,可以用天纵奇才来形容团子。
再加上小团子原本县主的身份,每个月也有几十两的收入,这下,小团子可就成了小富婆了。
顾知夏好奇问着小团子,道,“你要这么多钱是做什么呢?”
团子喜欢挣这么多钱,总是要有一个缘由的。
谁知,小团子竟是道,“有钱,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
顾知夏无语,看来,孩子果真还是个孩子,离不开吃喝玩乐,这样倒也好,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还是不能少的。
这么优秀一个孩子,自然会惹人嫉妒,果不其然,杨志安一个远房堂哥跑了过来,他们因为无法生育,便看上了杨志安与顾知夏的孩子,想要杨志安是将孩子过继给他们。
第一,便是因为这孩子的确优秀,不仅年纪小小便有了生意头脑,更是因为团子百户县主的身份,若是他们能有一个县主女儿,接下来,便一辈子不愁吃穿了。
过继此事很是平常,哪家没有孩子,若不能生育,都会选择过继,故而他们将主意打到了团子身上,也并无觉得不妥。
但顾知夏是谁,过继一事,绝不可能会发生在她身上!
而杨志安的堂哥杨吉一听杨志安与顾知夏皆是不愿,便特意是向杨张氏施压。
杨张氏一向看重杨家的各大长辈,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一是因为杨张氏心中的确尊重长辈,第二则是害怕长辈们会对他们这一旁支不满,接而便将他们给从杨家族谱中除名。
虽说现在他们家已然登上仕途,但却也从未是忘记初心,礼不可废,族长的命令更是不可违抗。
当杨张氏很是为难的将这件事再是告知了顾知夏过后,顾知夏一口回绝,“如此,我便告诉你吧,这决计是不可能。”
不仅顾知夏,杨志安同样如此。
但杨张氏也是担心会惹怒族长,从而将他们除名,届时,他们可就当真成了没根的人儿。
在古代,人们对于族群一族是当成了心里的寄托,有族才有家,这已经是几千年来人们根深蒂固的想法。
“娘,团子是我们养大的女儿,也是您亲自看着长大的,我们绝不可能送出去!若还一味受舆论左右,割舍至亲,那人活着,还有何意义?”杨志安坚决是不愿意将团子送出去。
但杨张氏叹了一口气,显然,对此事她心中虽说有些不满,但却也是不敢违抗。
毕竟,族长的命令有谁敢是不从。
“等你爹回来再做打算吧!”杨张氏毕竟只是一个女人,若真是有违族长命令这种事,也只得是让她丈夫,也就是杨老来做。
但等到杨老回来,还不知晓是什么时候,而听闻族长与众长辈已然在来京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