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补职缺如海入阁 拒婚约贾敏大怒
永昌帝登基之后,严惩了与太子及七皇子案谋反有关之人,此一动作,却又将朝堂之上的几个重要的差事空出来了。
特别是掌管京师三大营的兵部尚书之位和太子妃的父亲内阁的阁臣之位空了出来。
永昌帝还在潜邸之时不喜结党营私,因此在朝堂之中他并无多少熟悉之人。只是对昔日他管着的户部的下属及曾经共事过得如海了解些。
于是他便提拔了几个户部的下属,柳湘莲又因为匡扶正统,救驾有功,被提拔为御林军的右卫的统领。永昌帝的那两个谋士,也与了他们御前侍读的职位,让他们方便在御前行走。只是通过这一次接触,他们觉得士隐也是有些才能的,于是向永昌帝举荐了士隐,只是士隐虽是进士,只是现在也还是白身,便只让他做了一个从五品的吏部员外郎。
只是内阁的阁臣和兵部尚书这两个重要的职缺,永昌帝却不知道由谁来更为合适。永昌帝正发愁着,御前侍读郑长德便提议说:“殿下何不问计上皇?且日后政务若有无法决断的亦可问上皇。”永昌帝顿时醍醐灌顶。
上皇自二十三岁登基以来,亲政三十五载,如今叫他一下子将朝堂政事全部撒开,他却觉得有些不自在了。
正好永昌帝此时拿这些事来问上皇,上皇心中一喜,又慢慢教他如何处事,以及为君之道。且因为有太子的前车之鉴,及到底上皇年纪大了,颇有些精神不济,对永昌帝并非那样严苛,渐渐地永昌帝也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帝王,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此番永昌帝问上皇,如今满朝文武,谁可胜任兵部尚书,及谁又有资格入阁。
上皇荐了如海入阁,说他德才兼备,且忠心不二。永昌帝上次在维扬地界与如海共事,也觉得如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点了如海入阁。
只是兵部尚书这职位就不好定了,思虑了一段时间,永昌帝还是决定擢升兵部右侍郎为兵部尚书。
同时永昌帝又从私库里拿出一些东西并一千两黄金,赏赐与柳湘莲,镇西将军等救驾有功之臣。
待圣旨传到各家时,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这厢,圣旨宣读完,士隐与如海相视一笑。互相贺喜了高升,士隐又托如海在京城里帮他相看宅子。如今,林如海当了阁臣,只是透露出一些风声,便有人争着巴结。不出几日,便找好了一个二进的小宅子。京城居大不易,这一个二进小宅子已经赶上士隐在扬州城的三进宅子的价钱了,且若不是托如海出面,只怕这样低的价格,在京城也买不到如此地段好的宅子。
待将地契等交接清楚,又挑了个吉日,士隐一家便搬了过去。
士隐等离开林府时,黛玉自是不舍,所幸那宅子离林府有人并不多远,黛玉与英莲又约了时时来往,这才罢了。
而另一面,贾家之人却多有惶恐,因为他们是□□。此番事败,四皇子并未将他们如何,一是因为贾家如今式微,不负荣宁二国公在时的辉煌,在太子谋反之事中,他们并算不得多大的角色,毕竟就连太子将要谋反之事,也无人告诉他们。二是前些时已经将甄家连根拔起了,此番再将问罪贾家,难免会寒了一些老臣的心。
只是他们却一直惴惴不安,逼迫当时的族长贾敬一人担下所有罪过,贾敬无法只得去了城外的道观。
如海得知之后颇有些啼笑皆非之感,永昌帝并不打算问贾家的罪,他们自己倒慌起来了。
另一方面,贾家又极力修好与林家的关系,先是礼物如不要钱一般得送,后面又叫王熙凤,贾琏多次上门说贾母对贾敏十分想念,最近贾母身体也有些不大好,希望贾敏多去看望云云。
贾敏一开始有些哭笑不得,待听到贾母病了之时,才有些动容,只说:“回去好生照顾母亲,要她安心养病,我这里有支百年的山参,你且带回去,或有可用之处。”又拉着王熙凤坐了,“你回去告诉母亲,此番夫君初上任,府中事务繁多,实在脱不开身,待忙过这一阵,闲下来了,女儿再回去看她。”
十七皇子,如今的忠勇亲王,最近却颇有些不自在。
虽然他被封了亲王,但是却依旧住在宫中。太皇太后怜他尚小,特意求了恩典,要他留在宫中,待及冠了再出宫去,且这段时间正好来建他的忠勇亲王府。
可他却十分想出宫去,毕竟,在皇宫里,可没有林妹妹。
只是在表面上,他还要装作欣喜万分的样子,到底还是不能伤了老人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