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要不是自己知道自己写了什么,还真看不懂 - 王妃只想摆烂,却被迫升级打怪 - 安知我意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24章要不是自己知道自己写了什么,还真看不懂

西齐先皇在姬蕊公主出生的第三年带着她和皇后南寻,南寻途中经过朔阳县。

朔阳是顾氏的祖籍,也就是温榆她外婆的故土。

他当时想着难得来一趟,便打算多在朔阳住两天。

也就是在这几天,皇上遇到了年仅六岁的贺襄。

贺襄从小是个孤儿,与其说是孤儿倒不如说是弃儿,他高热不退,命不久矣,就被父母遗弃在荒郊野外。

刚好被上山砍柴的一个老婆婆捡到,老婆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孤苦无依,看他可怜就把他带了回家。

因为没看给他看病,就用土方替他医治,贺襄这才捡回一条命。

之后几年,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也还算幸福。

贺襄六岁那年,老婆婆病重,家里连看病的钱都没有,贺襄就上街到处乞讨。

就在这个时候,遇到皇上。

皇上听了他的事迹,大受震撼,当即派人把这一老一小接来,并让随行的御医给老人医治。

老人捡回一条命,贺襄当时不知道是皇上,看皇上的衣着不凡,以为是哪位高官,一直给皇上磕头道谢。

皇上见他小小年纪性格沉稳、临危不惧,颇为欣赏,加上当时御医说老人虽然救回来了,但恐怕没多少时日了。

原本那天皇上就打算离开朔阳,因为遇到贺襄,又多留了几天。

那几天皇上教贺襄很多东西,教他识字、明理,贺襄天资聪颖、从容有度。

越是接触,皇上越是喜欢这个孩子。

于是在他们离开后,皇上安置了这一老一小。

离开前,贺襄才知道他是皇上。

皇上临行前告诉他,他若是好好读书,将来必定大有所为。

那之后过了小半年,老婆婆过世,皇上得知,派人来帮他操持葬礼,并把他带回了燕京,送他去学堂。

到这里温榆大概就明白了,当年她外公对他有恩,贺丞相知恩图报,于是在她外公去世这十几年,替她外公守江山。

他甚至做好了为西齐牺牲的准备,不然也不会让贺隽璃离开燕京。

温榆也算是知道了贺襄会帮她的原因,“爹,在你看来贺丞相是个怎么样的人?”

温伯言思索片刻,不知如何回答,半晌才说了句,“智勇双全、重情重义。”

温榆知道他爹不轻易夸人,他既然给贺襄的评价这么高,温榆心里也有数了。

之后几天,温榆收到了晏褚骁的来信,这封信已经是十天前写的了。

距离远了,又经过西齐的疆域,信送到的时间就长了许多。

信的开始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味道:少卿,见字如晤,多日不见可有想为夫?为夫甚是想念少卿……

吧啦吧啦,后面用了一张纸写骚话。

温榆直接跳过,信上说他在南靖见到卫无羌了。

温榆眉头一皱,眼里闪过一丝担忧。

到现在她和晏褚骁都没想明白卫无羌为什么放着西齐不要,偏偏这么在意南靖。

而且他人到南靖之后,南靖就偃旗息鼓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用温榆的话来说,他绝对没憋好屁!

如今不知道他的目的,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温榆提笔写了封回信,叫他注意安全,又把她这边的情况简要说了一下。

她毛笔字写得不好,而且写起来也费劲,写完之后她看了一遍,要不是自己知道自己写了什么,还真看不懂!

但是温榆相信晏褚骁能意会!

之后他们一直在赶路,越是靠近燕京,越能感受西齐的时日无多。

按理来说越是靠近首都,经济、文化的发展越繁荣,但是西齐却是反着来的,越是靠近燕京,越穷!

温榆抽空进城走了一圈,街上的摊贩都没几个,集市上空无一人。

百姓的那种绝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温榆回去之后命令大军加快速度,原本要半月的路程愣是压到十天。

再有一日就抵达燕京了,温榆这段时间也收到了贺隽璃平安回去的消息,他信中说姬萑确实有点问题。

他既没有问贺襄要兵权,也没有在路上设伏。

贺隽璃回到燕京那天得姬萑召见,姬萑一切都正常,偏偏在舒云出现后,就开始亢奋起来。

温榆回忆起晏姮然和卫无羌的情况,晏姮然没见到卫无羌的时候是挺正常的,说明中蛊之人只会对带有母蛊的人心生迷恋。

按照贺隽璃传出来的消息,姬萑确实被舒云控制了,所以他现在做的事,应该是舒云真正要做的事。

舒云并没有让姬萑在路上设伏,而是让她们一路畅通无阻,她想让温榆尽早抵达燕京,肯定有什么阴谋。

舒云还不知道温榆已经了解了她的行踪,估计这会儿正等着温榆上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