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登基
护城军却没有动,城中精骑也没有动。
见状,夏如俞一把将诏书塞给余添海,“余大人,你来念诏书,这是本王承继大统的诏书!念给他们听!”
余添海拿过,念起来“……储之立,君心定,臣心定,民心定,天下定也。今有皇五子越,应天运而降生,续龙脉以延祚……”
夏如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向余添海:“你说什么?不是让你写本王吗?”
夏如俞这声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护城军耳尖,一听马上明白了,诏书是假的!立时就要杀上城楼。夏如俞气极,回身要找剑,这时身边一人突然一手一个把余大人和宗大人扔了下去,自己带着孙大人和刘大人跳下了城楼。
且说夏如越早给泠风使了眼色,在余大人和宗大人刚被扔下的时候景潋、洛清桓和林放舟就飞身去接,几人顺利落地。眼看没了掣肘,夏如越立即下令,带兵攻了进去。
夏如越的兵训练有素,夏如俞负隅顽抗终是不敌,被夏如越生擒,他的人则被或擒或杀。一场宫变就此落幕。
夏如越忙登基大典忙了许久,安抚群臣、拉拢老臣又是好些天,处理先皇留下的一堆事务又是半月多,一切忙完就到了七月上旬。
待前朝初定,夏如越兑现了对景潋的承诺,将夏如俞交给了他处理。不管前朝几个顾命大臣如何劝说,说新君即位,若是残杀兄长会遭民间非议,又说新君博爱,应当彰显大气与宽容;几个老臣口水都说干了,还是改变不了夏如越的决定。夏如越只说了一句话:“朕一言九鼎,莫非要朕失信于人?”几个老臣又恳求道:“若是他肯为皇上考虑,必会采纳臣的意见。还望皇上给予机会我们劝劝他便是。”夏如越凝声道:“不必劝了。夏如俞灭他满门,原该是偿命的。”几个老臣见皇上软硬不吃,面面相觑。
余添海是了解夏如越的人,当初即使没有夏如越为太后找来的血玉,他也是准备捧他上位的,原因无他,就是夏如越的确是个很聪明又很识时务的人,很有大局观,有帝王风范的人。唯有这样的明主,才能拯救风雨飘摇的夏朝于万一。但是显然,现在明君有了弱点,凡触碰到弱点的问题,不论大小一律不听人言。看来这个景潋对皇上的影响不小,这个人着实不得不防。
余添海不再作声,几个顾命大臣以他为首,自然也不再吱声,纷纷告退。
大臣们走后,夏如越向椅背上一靠,放松下来,揉着太阳穴苦笑。他何尝不知道现在放夏如俞一马能博个仁君、慈君的好名声,能收服人心,能宽慰夏如俞的旧部,以免前朝再起波澜。但他应了景潋的事,不想食言。换做任何人,他夏如越都会想出一百个法子妥善解决,可唯独面对景潋,他不愿做个不守诺的小人。
想到景潋,他还有一件事需要马上办。